基于工程认证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02
/ 2

基于工程认证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

王元元 李文琴 吴子华 陈立飞 李靖

上海市第二工业大学 工学部,环境与材料工程学院 201209

摘要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是学校新兴优势专业,围绕上海及长三角区域需求,设置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特色方向,培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的数学及自然科学基础知识、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工匠精神和持续学习能力,具备多学科交叉解决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能在 “能源转换”、“储能”、“节能”等领域胜任生产、设计与研发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技术人才。本文从工程教育认证的要求出发,对本专业的定位和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建设、质量保证体系等进行了有益的探讨,提出了本专业进行工程认证的相关具体措施。

关键词工程认证;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是学校新兴优势专业,围绕上海及长三角区域需求,设置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特色方向,2012年始招收本科生,2018年获批上海市应用型本科试点专业。专业依托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及“环境功能材料”学科陆续获批上海市重点学科(2010年)、上海高校一流学科(B类,2012年)、上海电子废弃物资源化协同创新中心(2013年)、上海教委内涵建设项目(2014年)、上海Ⅳ类高峰学科(2017年)、上海Ⅱ类高原学科(2018年)、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等,与上海材料所共建“上海市工程材料应用与评价重点实验室”。

本专业紧扣节能与新能源领域的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上海及长三角地区,培养具备扎实的数学及自然科学基础知识,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持续学习提升能力,具备多学科交叉解决新能源材料与器件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能在“能量转换”、“储能”、“节能”等领域胜任设计、研发、生产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对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素及专业特色,本专业2018年进行了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以“OBE”理念为指导重构了课程体系,优化了学分分布,以更加聚焦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需求,更加立足上海市及长三角产业需求,更加体现新能源材料与器件领域特色。

1. 基于工程认证的专业定位和培养目标

根据学校定位、社会需求、学生期望和专业具备的资源条件等内外部需求和条件,本专业制订了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本专业根据工程认证标准中的12项毕业要求,逐条分解指标点,做到科学、合理、可衡量,覆盖认证标准的全部毕业要求。

学生毕业五年后预期达到的目标:

目标1:能够熟悉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特别是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方向相关技术前沿,并能分析相关领域发展趋势。

目标2:精通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特相关工艺标准和工艺流程。能承担生产、检测、分析、研发等工作,并能针对材料制备方法、工艺流程、标准、管理等提出改进方法。

目标3:具有综合考虑产业上下游、多环节、多部门的影响因素,利用多学科知识交叉融合,解决新能源材料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能力。

目标4:熟悉并遵守与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相关的职业和行业的重要法律法规及方针政策,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人文素养,具备环境与可持续性发展意识,遵守职业规范,具有工匠精神,承担社会责任。

目标5: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心理素质、组织管理及执行能力,富有团队合作精神,能够融入、带动或协调项目的组织实施并有效发挥作用。

2.基于工程认证的课程体系设计

目前课程体系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实践课和通识课,分别为50学分、36学分、23学分、31学和10学分,合计共150学分,其中理论学时和实践学时分别占比65%和35%。另外还设立了高效储能、高效节能和高效转换的三个特色课程群,以逐级开展的一级项目、二级项目和工程实践训练项目为抓手,以项目导入为切入点进行应用型人才培养,在整个教学环节中,理论(专业课)和实践(各级项目)交替穿插进行,理实结合、融为一体。将学校坚持倡导的“劳模精神与工匠精神”引入到教学实践,注重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创造意识。同时加强三全育人、课程思政工作,切实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

3.加强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在学校全面实施“教学质量保证创优行动计划”的基础上,基于本专业的特色和具体情况,建立了一整套比较完善的质量监控体系。教研活动以专题研讨推进教学改革,对标工程认证标准对专业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进行评价,基于评价结果讨论改进措施,特别是针对特殊群体(后进学生、少数民族学生和心理问题学生等)形成有的放矢、逐步改进的机制。每两年进行培养目标达成度评价,形成教学评价闭环。在学校、学部两个层面的教学督导前提下,构建了学院、系、专业三级质量监督机制。学院层次组建督导队伍,量化评估教师教学质量;系内常态化听课制度,举行教学评比;专业课程组内部教师的互相监督,开展本专业学生座谈活动进行教学质量反馈。监督机制常态化运行,切实提升了教师的教学质量、提升了学生的学风。

4.结语

在本专业的建设中,我们全面落实“以本为本、四个回归”,以工程教育认证工作为抓手,进行专业的全面改革和建设,坚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基本理念,建立健全人才培养质量、课程质量的评价体系和保障体系,并进行持续改进,争取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同时以上海市应用型本科试点专业建设为托举,加强课程建设,推动课程教学改革。

本论文由上海市应用试点专业建设(材料科学与工程)支持。

参考文献

[1]贾阳,“工程教育认证体系下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毕业要求建设”,文献资料,2017(14)。

[2]曲明洋, 李廷取, 韩丹丹, et al. 地方应用型本科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生能力培养目标的探讨[J]. 吉林化工学院学报, 2015, 32(10):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