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护理管理模式对老年痴呆患者住院安全及并发症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04
/ 3

安全护理管理模式对老年痴呆患者住院安全及并发症的影响

秦毅

空军第 986医院干部病房 陕西省 710054

摘要目的:探究针对老年痴呆患者使用安全护理管理模式后对其住院安全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研究过程中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痴呆患者共计120例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开始于2019年10月,结束于2020年10月,为了详细的分析安全护理管理模式的影响,本次使用对比的研究方法,将所有的患者根据1:1的比例分为两组,分别命名为对照组(n=60例,采用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n=60例,采用安全护理管理模式),使用不同方法后观察和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状况,并对该过程中的相关数据进行详细统计,主要包括:患者依从性、不安全事件发生率、生活能力及精神状况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等数据,同时将记录后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93.33%(56/60)、75.0%(45/60)分别是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依从性,两组相比后者低于前者,有明显的差异和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护理后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6.67%(16/60)相对于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10.0%(6/60)较高,有明显差异和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无论是生活能力评分,还是精神状态评分与观察组相比,均有明显的不足,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对照组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老年痴呆患者实施安全护理管理模式后,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的依从性,还能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有着积极作用,在日后的护理中可大力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老年痴呆;住院安全;并发症;安全护理管理

引言:为了分析老年痴呆患者使用安全护理管理模式后对其住院安全及并发症的影响。本研究选择部分患者进行分析,使用不同护理管理方法分组对比的方式完成研究,用以下方法阐述报道内容。

1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痴呆患者120例进行分析,将患者分为两组,各组60例。所有患者的年龄范围处于62-77岁,中位年龄为(71.89±8.66)岁,资料可用于比较。

    1. 方法

对照组护理的过程中使用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则使用安全护理管理。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进行详细的心理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展开相应的心理护理,积极主动地与患者沟通交流,为了减少患者的孤独感,护理人员可陪同患者观看电视节目,玩游戏等[1]。其次,做好病房护理,定期进行通风、清理和消毒,同时为了避免患者跌倒,在卫生间加装扶手和防滑垫,走廊两侧也要安装护栏,使用柔韧物体包裹带有锐角的家具,避免磕伤[2]。另外,在患者用药时,护理人员要在场监督,以免出现错服的现象。最后给予患者家属一定的安全指导,让患者家属数量的掌握异常情况的应对方法,避免发生意外。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的依从性,采用完全依从、部分依从、不依从三个指标进行评价,护理期间患者能够按照护理人员的安排服药,并且不乱跑不争执称为完全依从;护理期间患者听从安排,且不乱跑,但有少数争执称为部分依从;患者在护理期间不服从安排称为不依从。此外另计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主要包括:烫伤、跌倒、走失 误服、激越行为,采用(发生例数÷总人数=总发生率)的方法计算,统计结果并比较。采用Barthel指数(日常生活能力量表)、MMSE(精神状态量表)评价患者的生活能力和精神状态,将评价后的数据进行比较。统计并发症发生情况,主要包括:泌尿道感染、骨折或外伤、褥疮、水电解质紊乱、胃肠道不适,统计后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处理

研究过程中产生了多种数据,其中有可使用(x±s)表示的计量治疗,也有使用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的计数治疗,将所有资料统一纳入SPSS 20.0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分别采用t和X2检验,以α=0.05为检验水准,完成双侧检验。

2 结果

2.1护理管理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依从性

观察组接受安全护理管理后,完全依从、部分依从、不依从的患者分别有41例、15例、4例,总依从例数56例,总依从率(93.33%);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管理后,完全依从、部分依从、不依从的患者分别有32例、13例、15例,总依从例数45例,总依从率(75.0%);两组相比后者低于前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护理管理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依从性(n/%

组别

例数

完全依从

部分依从

不依从

总依从率

观察组

60

41

15

4

56(93.33%)

对照组

60

32

13

15

45(75.0%)

X2





12.869

P值





<0.05

2.2对比两组患者的不安全事件发生率

观察组采用安全护理管理后,未发生走失事件,但有2例烫伤、1例跌倒、1例误服、2例激越行为,不良事件总发生例数6例,总发生率为(10.0%);对照组发生烫伤、跌倒、走失 误服、激越行为的患者分别有4例、3例、1例、2例、6例,总发生例数16例,总发生率为(26.67%),两组相比后者高于前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对比两组患者的不安全事件发生率(n/%

组别

例数

烫伤

跌倒

走失

误服

激越行为

总发生率

观察组

60

2

1

0

1

2

6(10.0%)

对照组

60

4

3

1

2

6

16(26.67%)

X2







9.852

P值







<0.05

2.3护理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能力、精神状态评分

(22.11±3.82)分、(26.72±3.52)分,分别是观察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精神状态评分;(19.02±3.89)分、(18.57±4.25)分,分别是对照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精神状态评分;两组相比后者不足于前者,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护理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能力、精神状态评分x±s,分)

组别

例数

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分

精神状态评分/分

观察组

60

22.11±3.82

26.72±3.52

对照组

60

19.02±3.89

18.57±4.25

t


5.358

5.279

P值


<0.05

<0.05

2.4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23.33%(14/60)、8.33%(5/60)分别是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之下后者较低,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社会福利制度不断完善,导致人口老龄化现象愈加严重。这种情况下,老年痴呆的发生率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该病具有不可逆的特点,患病后,患者的病情越严重其认知功能和记忆越低。由于老年痴呆患者的特点,在临床中对于此类患者的护理工作十分重视,尤其是安全护理更是重中之重,护理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患者的恢复情况和生活质量[4]。在老年痴呆患者的护理工作中,常见的安全问题有走失、跌倒、激越行为、误服以及跌倒等,这些均对患者造成伤害。就临床研究而言,大部分老年痴呆患者还伴有锥体外系统病变,导致平衡能力下降,步态失衡,极易出现跌倒事件。同时老年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减退后,其判断能力下降,且患者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食欲亢进,误服事件时有发生。另外感知功能下降也是老年痴呆患者的特点,所以在吃饭、洗澡时对温度的感知较弱,极易出现烫伤事件。此外,老年痴呆患者最大的特点是记忆力衰退,单独外出时容易走失[4]。因此为了提高临床工作的安全性,需要加强护理工作的安全管理,从多个较多考虑,保证安全管理覆盖护理工作的全面过程。本研究对象观察组实施了安全管理模式,结果显示,无论是患者的依从性、不良事件发生率、生活能力、精神状态,还是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常规管理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安全护理管理模式在老年痴呆患者中应用,有利于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对患者生活能力和精神状态的提高有着积极作用,可在临床广泛应用,并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王坚.安全管理模式在老年痴呆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J].医药前沿,2018,8(35):248.

[2]杨云秀,杨清珍,吴进纯, 等.安全护理管理模式对老年痴呆患者住院安全的影响[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39):128-129.

[3]鞠虹.老年痴呆患者应用安全护理管理模式的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7,14(21):126-127.

[4]孙晓军.安全护理管理模式在老年痴呆患者中应用及效果探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6,13(21):130-132,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