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透室护理流程管理对护理质量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04
/ 2

血透室护理流程管理对护理质量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

谭妙红 谢美华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广东 广州, 510630

【摘 要】:目的 探究应用血透室护理流程管理对护理质量及不良事件发生率影响。方法 选我院72例血透室治疗患者,将其以入院时间点分为A(2019年1月至6月)、B(2019年7月至12月)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管理、护理流程管理,比较两组护理质量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B组护理质量优良率较A组高(P<0.05);B组不良事件发生率较A组低(P<0.05)。结论 在血透室应用护理流程管理,可提升护理质量,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关键词】: 血透室;护理流程管理;护理质量

血液透析治疗为稳定患者肾脏功能、改善其生命质量重要治疗方式。但在血透室护理中,受护理操作复杂、协助抢救等因素影响,易发生留置针脱落、血透机参数设置错误等不良事件,影响护理质量,甚至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因此加强血透室护理管理尤为关键[1]。护理流程管理,指在管理中以护理流程为基础,结合医院实际情况、患者护理需求及可能会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护理管理,具提升护理质量之效。为此,本次研究选72例血透室治疗患者,探究血透室护理流程管理对其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我院72例血透室治疗患者,将其以入院时间点分为A(2019年1月至6月)、B(2019年7月至12月)组。A组男性21例、女性15例,年龄33~71岁,平均(48.54±2.25)岁;病程2~11年,平均(4.75±1.19)年;B组男性24例、女性12例,年龄31~75岁,平均(49.01±3.48)岁;病程2~13年,平均(4.81±1.02)年;排除认知功能障碍、生命体征不稳定患者;组间资料相近(P>0.05);研究经患者、家属知情同意;研究符合我院医学伦理。

1.2方法

A组(常规护理管理):结合护理管理办法实施,包括定期护理培训、护理质量监督等。

B组(护理流程管理):①制定护理流程:收集患者反馈意见、护理人员意见、医院实际情况重新制定护理流程及相关管理制度,包括病历管理、消毒隔离、培训办法、透析液配置、透析机管理、各种应急预案等;②护理责任制:结合最新护理流程,结合护理人员实际能力进行责任划分,并依据能级情况进行护理培训及考核;③增设患者查对流程:在透析单上增加医师透析计划及签名,透析治疗前护理人员严格核对患者身份,严格依据透析单实施相关操作,检查透析机参数是否与医师计划一致;核对过程由两名护士完成,无误上机治疗;透析时检查患者血液循环管路连接情况,确认各项操作无误后签字确认;④应用编号管理模式:在患者病历资料、透析单、记账单、排班表等纸质、电子表中,予以统一编号,编号以患者入院时间、床号、姓名为原则,避免出现姓名相同患者上错机情况;⑤质量监控:成立血透室护理质量监控小组,定期或不定期进行血透室护理质量检查,出现问题直接将问题划分到个人,并开会进行问题总结,探讨问题更优解决办法,并将其应用至护理流程中,达到持续性质量改进之效。

1.3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护理质量:护士长进行护理质量评价,包括优、良、差,优良率=(优+良)/例数*100%;(2)统计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包括管路脱落、透析机参数设置错误、导管连接错误、上机错误。

1.4统计学方法

Χ±s)、(%)表示计量、计数资料,t2检验;P<0.05提示有统计学意义。数据计算选SPSS24.0软件。

2.结果

2.1 护理质量

B组护理质量优良率较A组高(P<0.05),见表1。

表1 护理质量[n%)]

组别

n

优良率

A组

36

15(41.67)

15(41.67)

6(16.67)

83.34(30/36)

B组

36

18(50.00)

17(47.22)

1(2.78)

97.22(35/36)

2





3.956

P





0.047

2.2 不良事件发生率

B组不良事件发生率较A组低(P<0.05),见表2。

表2 不良事件发生率[n%)]

组别

n

管路脱落

参数设置错误

导管连接错误

上机错误

发生率

A组

36

2(5.56)

1(2.78)

2(5.56)

1(2.78)

16.68(6/36)

B组

36

1(2.78)

0(0.00)

0(0.00)

0(0.00)

2.78(1/36)

2






3.956

P






0.047

3.讨论

流程管理属新型管理办法,主要同归规范业务模式的方式提升业绩管理质量,具完整性、层次性、目的性、动态性及逻辑性,近年来多被应用于医院护理质量管理中,具提升护理质量及患者护理满意度之效[2]

本次研究中对B组患者应用血透室护理流程管理,包括重新制定护理流程、护理责任制管理、增设患者查对流程等,结果发现,B组护理质量优良率较A组高,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较A组低,考虑原因为,与常规护理管理相比,护理流程管理中可联合多种管理办法,使流程与医院管理计划及患者护理需求相契合,可使患者护理愿望得以满足基础[3];同时通过责任划分、加强护理监督可提升基础护理质量,并在增设患者查对流程、应用编号管理模式,可将患者上机治疗过程进一步细化,提升护理细节管理质量,避免出现患者上机错误、参数设置错误、管路脱落等情况,以保证透析治疗效率,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达到提升整体护理质量之效[4]。代天梅[5]对2000例血透治疗患者研究中发现,应用流程管理可显著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0.07%vs0.41%),达到提升护理质量之效,与本次研究观点一致[6]

综上,在血透室护理管理中,应用护理流程管理,可提升护理质量,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与常规护理管理相比,效果显著,具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刘丽娟, 石云芬, 刘艳琼,等. 血液透析患者临时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感染的因素分析[J]. 贵州医药, 2020, 044(001):75-77.

[2]张影君. 流程管理对血液透析室护理质量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J]. 实用医技杂志, 2019, 026(006):801-802.

[3]黄杨, 张秀峰, 程宇. 延续性护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海南医学, 2018, 029(005):734-736.

[4]邹丽敏, 郑毅娜, 陈丽云,等. 责任个体化护理模式对血液透析患者肾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8, 15(009):1312-1314.

[5]代天梅. 流程管理对血透室护理质量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临床观察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 2018, 16(08):286-287.

[6]练贤惠, 吴细群, 吴春,等. 同感心沟通对肝癌介入治疗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及睡眠质量的影响[J].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2017(04):294-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