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消化道出血?

/ 2

什么是消化道出血?

蒋其兵

四川省广安 武胜县第三人民医院(武胜县中心镇中心卫生院) 638404

消化道以十二指肠悬韧带为界,可以分为上、下消化道,且均会出血,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其临床表现、诊断方法等知识吧!

一、关于上消化道出血

上消化道出血以呕血、黑便、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为主要表现,是常见消化系统急症,具体而言:


5ff2ce6f445c6_html_c7bfc8722b582bdb.jpg


第一,上消化道出血有哪些病因?包括:(1)在食管部位,食管癌、食管肿瘤等疾病均会导致上消化道出血;(2)在门脉系统,门脉高压性胃病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是诱发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疾病;(3)诸如过敏性紫癜、结缔组织病、急性感染、血管性疾病等全身性疾病也存在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可能性;(4)胃癌、十二指肠炎、消化性溃疡等十二指肠、胃部疾病也容易引起上消化道出血;(5)胆道蛔虫病、胆管癌、胆道出血等上消化道邻近器官亦会引起上消化道出血。

第二,如何诊断上消化道出血?目前可以通过下列方法诊断,即:(1)临床表现:血液在肠道受肠内硫化物作用,血红蛋白的铁会形成硫化铁,并肠道内血液滞留时间长,患者会表现为黑便,柏油样便,另外,也有心悸、四肢冰冷、躁动不安、头晕等周围循环衰竭症状,可以结合患者既往基础疾病、出血史、年龄等判断;另外,出血后可见低热,通常会持续3至5天,考虑与贫血、全身血容量减少,引起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有关;(2)影像学:一是胃镜检查,该检查对上消化道病因诊断有重要价值,但是在检查前需要先行纠正休克;二是胶囊内镜检查,该方法于2001年开始用于临床,对于不明原因的胃肠道出血有较高特异性与敏感性,不过不适用于诊断急诊出血;三是X线钡餐造影检查:此种检查方法对诊断急性出血无较大帮助,甚至还可能会加重出血,所以逐渐被胃镜取代,但若是患者不愿意接受胃镜检查,或是有检查相关禁忌症,也可考虑行X线钡餐造影;四是手术探查,针对出血迅猛且出血量大的患者,还可在体征稳定后进行手术探查。

第三,如何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当前结合循证医学原则、病情等可以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下列治疗:

1)一般急救治疗:卧床休息;防止呕血时误吸;观察黑便、呕血情况;若是患者存在活动性大出血,宜禁食2-3天;建立静脉通道,纠正循环血容量;检查红细胞比容、尿素氮、血红蛋白;针对合并心脑血管疾病者、老年患者,需要结合个体情况适当放宽输血标准,同时应及时调节输液速度、输液量,预防急性肺水肿等。

2)针对非静脉曲张型:

①药物治疗:主要是使用抑酸药、止血药物等;

②内镜治疗:内镜是诊治此类患者的有效方法,安全、可靠,阳性率高,且治疗方法多样,如注射、药物喷洒、热凝止血、钛金属夹等,可以结合患者情况与禁忌症、适应症,选用合适的方法。

3)针对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①药物治疗:如生长抑素类药物、血管加压素等;另外,较之垂体后叶素,生长抑素更有助于控制急性出血,且与特利加压素效果相当,副作用少于特利加压素;

②内镜治疗:内镜亦对此类患者有显著疗效,且随着内镜技术的进步,目前已经可以采用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术、组织胶注射(常见并发症包括穿孔、吞咽困难、出血、狭窄等)、硬化剂注射(如可用于急性静脉曲张出血)等方法;

③介入治疗:属于新型、微创疗效,如可采用球囊闭塞法逆行静脉栓塞术、部分脾动脉栓塞术、经皮经肝曲张静脉栓塞术等,兼具安全性高、并发症少、操作简便、止血用时少等优势;

④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经鼻腔或口腔插入,在球囊内打气,保持50-70mmHg的球囊内压,能够牵引压迫胃底曲张静脉,不过放气后容易再次出血,且气囊滑脱、误吸等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

⑤外科手术治疗:由于手术风险大、死亡率高,所以若是上述方法效果不理想,才有可能采用外科手术疗法,且通常急诊手术需在48小时内进行。

二、关于下消化道出血

下消化道出血定位较困难,容易误诊、漏诊,且当慢性出血、出血量少时,通常无典型症状,好发于老年群体,分析原因可能与老年群体罹患肿瘤、心血管疾病、服用抗凝药物等有关;另外,较之小肠出血,临床中更容易见到大肠出血。具体而言,下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诊治知识包括:

第一,下消化道出血有哪些病因?包括:(1)全身疾病累及肠道:如风湿性疾病、尿毒症、血液病、淋巴瘤等;(2)肠道本身病变:如炎症性病变、肠壁结构性病变、肿瘤和息肉、肛门病变、血管病变等。

第二,如何诊断下消化道出血?(1)实验室检查:如肝肾功能、血常规、凝血功能等;(2)电子结肠镜:此方法具有诊断敏感性高、直观、简便的优势,能够观察到回盲瓣周围,或是取活检实施病理检查,且有学者主张出血后12-14小时是进行电子结肠镜的最佳时机;(3)X线钡剂造影:此检查方法主要适用于诊断结肠、阑尾、回盲部病变,由于痛苦小,所以患者接受度较高,不过容易漏诊较轻炎性病变、平坦病变,且不能确定病变性质;(4)胶囊内镜:此方法可以检查整个消化道黏膜,常用于检查小肠,安全、直观,不过在发生嵌顿后,需要进行外科手术治疗;(5)小肠镜:如传统推进式小肠镜(插入深度浅)、双气囊小肠镜(插入深度深,且并发症发生率低、诊断率高);(6)放射性核素扫描:静脉推注胶体硫/红细胞,之后实施腹部扫描,对于0.1-0.5ml/min的出血有较好诊断效果,可以判断出血部位,不过有假阳性可能性;(7)动脉造影:针对内镜评估困难且持续大出血者,能够实施此项检查,既能指导栓塞止血治疗,也能明确出血部位,特异性较高;(8)手术探查:若是上述检查不能明确出血原因、部位,并且出血危及生命,可以进行外科手术探查。

第三,如何治疗下消化道出血?此类患者病情急,需要及时对症处理,如:

(1)一般治疗:禁食,卧床休息;监测生命体征,病情需要时可以辅以心电监护;复查血生化、大便常规以及血常规,观察大便变化;

(2)补充血容量:通过静脉通道尽快补充血容量,减少血液丢失;

(3)药物治疗:此类患者采用药物治疗通常难以取得满意疗效,不过临床中也可使用局部止血药物或是生长抑素等;

(4)内镜治疗:若是在内镜下发现出血病灶,也可以通过电凝、止血夹、内镜下注射等方法止血,兼具疗效确切以及起效快等优势;

(5)动脉栓塞:此种治疗方法主要适用于动脉造影后、血管加压素无效者,不过可能会发生肠梗死,所以是拟行肠切除术患者的一种暂时性止血方法;

(6)外科手术:当患者出血量大、保守治疗无效,也可进行外科手术治疗。

总之,消化道出血是发病率较高的临床急症,上消化道出血、下消化道出血各有其诊断与治疗方法,当结合病情选用适宜的检查与治疗方案时,通常能取得满意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