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智能配电网大数据应用需求和场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05
/ 2

探究智能配电网大数据应用需求和场景

刘文彬

眉山多能电力建设有限公司仁寿分公司 四川 眉山 620500

摘要:在智能配电网中,大数据属于核心应用,其体系特征与智能配网数据特点及总体规模相符合,合理的应用大数据技术,既能达到管理配电网系统的目的,也能实现对配电网系统的优化,在一定程度上为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奠定基础。本文主要围绕智能配电网大数据应用需求和场景进行了探讨、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智能配电网;大数据;应用需求;场景

现阶段,在大数据技术不断进步的背景下,其在各领域中得到了良好的运用,将其应用到配电网中,虽然能得到明显的效果,但同时也对配电网中计算机处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故想要实现电力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就需重视对配电网大数据技术应用需求及场景的分析,以充分发挥大数据应用优势,避免不必要干扰因素的出现。

1、智能配电网中大数据技术特征

近些年来,我国电力系统已逐渐实现了智能化,主要体现于智能电表、实时检测系统、智能变电站等方面,在此过程中,大数据技术起着重要依托作用,是促进配电网实现智能化管理的关键,通过有效融合大量的数据信息,从而就为电力系统的智能化及自动化发展提供了保障。在配电网中应用大数据技术,其来源主要包含电力系统外界、运行及发电数据,均发挥着保障配网正常运行的作用,特征主要体现于产生速度快、结构多样等方面,促使智能配电网信息逐渐得到了丰富。但值得注意的是,受配电网中大数据来源及产生差异的影响,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数据处理难度,故重视对配电网庞大数据的管理就极为关键,可通过合理应用大数据方法来实现[1]

2、智能配电网大数据应用需求

现阶段,通过对智能配电网大数据应用需求分析发展,其在电力系统运作、社会互联等数据管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管理成本,且还实现了对系统运行的进一步优化,这在增强电力系统综合服务水平的同时,也实现了最大化经济效益的获取。同时,在基于配电网大数据应用划分的前提下来说,被分成了两方面,即配网整体服务规划和运营,涉及的内容较为广泛,包括用户管理、服务、电力营销等,且在电力系统各运行环节中,大数据也发挥着积极的意义,实现了对配网运行各环节数据的有效综合[2]。此外,在对电力系统及用电用户进行管理时,通过对大数据技术的合理应用,可进一步分析、了解当地电力及经济发展情况,这在电力系统发展、线路规划等方面起着积极的意义,进一步确保了规划的合理性,体现出了扶持效果。

3、智能配电网中大数据应用场景

(1)了解用户的用电行为

一般而言,在智能配电网中,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可进一步了解、分析用户的用电行为、模式等,在基于大数据呈护理、存储等技术的前提下,有效整合用户用电数据信息,在此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当地天气环境、地理位置等,通过对数据的统一,可达到分析各数据间内在关系的目的。同时,在基于大数据技术应用的前提下,可有效总结用户的电费、用电量等,以当地单价价格为前提,综合分析用户的用电行为,通过对相关数据的掌握,可确保为用户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提高用户的满意度。

(2)预测用电负荷

针对智能配电网而言,大数据应用场景中预测用电负荷是配电网规划、电力调度和市场交易的基础条件,确保预测数据的真实性及有效性,不仅有利于智能配电网的整体规划,且还可为系统运行管理奠定扎实的基础,其直接影响着配电网的运行安全。一方面,电源安全布置会受负荷预测的影响,在调整用电规模和网架结构方面,负荷预测也发挥着积极的意义。值得注意的是,受用电符合周期性变化的影响,加之配网其他数据的制约,故符合预测的精度往往会出现一些误差,而通过合理应用大数据技术,在实现配电电源形式多元化发展的同时,也能进一步促进用户用电控制及管理效果的提高,这样就可最大化的避免各因素对负荷预测准确性的干扰,有效确保了数据的可靠性。另外,为进一步提高负荷预测,就需深入了解负荷变化规律,重视对负荷数据的分析,包括历史性及实时数据,前者主要是指电力系统中以往的历史数值,而后者则是实际电量负荷值,在基于对历史负荷数据有效运用的前提下,可掌握用户以往用电情况及趋势,而实时性负荷数据的合理运用,则能够实时的对用户用电需求进行掌握、了解。另一方面,在用电负荷云测期间,还需充分考虑天气情况,这主要是考虑到用户的用电行为往往会受到天气变化的影响,如气压、温湿度、风力等,且还需综合分析人口数据,这也是了解用电需求的关键数据。在基于负荷预测对象的前提下来说,可分为三种负荷预测,即空间、母线及系统,而以预测时间为前提,也可分为三类,即长、中、短三期。从上述内容就可看出,大数据技术在智能配网中的应用,可进一步此案件用电负荷、地理信息、气象等方面数据,通过合理的预测、分析,可实现对智能配电网预算管理强化,从而有利于优化配网规划

[3]

(3)评估配电网运行情况

通常情况下,将大数据应用到智能配电网中,可合理的评估系统运行情况,包括安全性、稳定性等,以主线符合情况、各环节电压水平等方面的评估为主。一方面,如若电力供应有所缺乏,为达到甩负荷管理操作的目的,在对电压负荷进行调整后,就需进一步分析配电网中电力供应容载比数据,这样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线路间的负荷转移能力。另一方面,在进行合理评估时,还需充分考虑配电网各方因素,落实分析提出针对性防护措施后,可尽可能的预防或减少停电频率,抑或是负荷点故障的出现。同时,智能配电网中大数据的合理应用,还能有效调整运行中的电压闪变或波动情况,充分体现出大数据在智能配电网应用场景中的作用[4]

4、智能配电网大数据应用展望

近些年来,在大数据技术不断进步的背景下,从而就进一步实现了电网运行数据、气象环境数据的设备故障预测,在基于集成分散系统信息、规范数据类型等前提下,可实现对大数据样本的丰富,能够预测各类型、型号及状态设备的故障,从而就为电网运检提供了较大的帮助,促使该项工作质量呈逐渐改善趋势,为电网的安全运行及智能电网自愈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同时,在开展电力信息化建设时,合理的对大数据技术的进行应用,可在基于数据共享平台的前提下,进一步对电力企业的生产、管理、水资源等数据进行了解掌握,且在强化数据准确性及价值方面也发挥着积极的意义,可为管理决策提供更为准确、可靠的数据支持,尤其是运行检修基础数据,经不断的积累,在应用大数据技术实现分析后,可以分析结果为前提,预测检修工作,确保相关数据的准确性,这不仅有利于促进设备运行管理水平的提高,且还可确保电力企业获取最大化的效益[5]

5、结语

综上,在智能配电网中,大数据技术应用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通过对其应用需求及场景的分析,能够更好的监测、管理大量数据,尤其是对于用户用电负荷及用电行为低风险,其充分展现了应用优势,即可实时监测数据、掌握用户的用电需求变化等,故大数据技术应用已成必然趋势。因此,电力企业想要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就需加大对智能配电网的管理力度,合理的应用大数据技术,积极引用先进技术,并合理设计配网应用场景,以促进电力系统运行水平及安全性的提高,尽可能的满足用户用电需求。


参考文献

[1]李占英.智能配电网大数据应用技术与前景分析[J].电力大数据,2017,20(11):18-20

[2]徐建枫.智能配电网大数据应用技术与前景分析[J].电子元器件与信息技术,2018,2(04):28-31.

[3]戴庆华,晏治喜,漆铭钧,陈跃辉,朱亮,梁利清,张帝.智能配电网大数据典型应用场景研究[J].电力大数据,2018,21(11):43-49.

[4]胡丽娟,刁赢龙,刘科研,栾文鹏,盛万兴.基于大数据技术的配电网运行可靠性分析[J].电网技术,2017,41(01):265-271.

[5]张东霞,邓春宇,王晓蓉.大数据在配电系统的应用[J].供用电,2017,34(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