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05
/ 2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研究

黄希允

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邮编 510405


【摘要】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模式,通过校企合作企业可以获得自身需要的人才,学生可以掌握实际操作经验,对理论知识有更深的领悟,学校也可以及时精准的了解市场需求,并据此对教学做出调整,培养出真正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本文在分析国内外校企合作现状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我国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较全面的分析了我国校企合作现状,对我国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现状研究



1 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内涵和意义

    1. 校企合作体制机制的内涵

所谓校企合作是指学校与企业的合作,这种合作方式是互惠互利的,也是双方的。一方面学校可以利用企业的先进资源进行教学,同时企业也可以利用学校的人才资源来更好地服务工厂生产经营活动吲伴随着当今世界制造业愈演愈烈的竞争,如何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成为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主要目的。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体制机制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促使高职院校积极探索创新型、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模式。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包括校企合作共建、成果共享、校内教学资源共享、企业生产资源共建、共同搭建校企合作互惠互利平台。

    1. 校企合作体制机制的意义

(1)能有效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高职教育要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近些年,我国的高职教育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部分高职院校在专业建设方面存在专业定位不准确、人才培养模式陈旧、课程体系僵化、专业文化建设落后、教师队伍素质不能适应教学改革创新步伐等内涵不足等现象:存在专业建设与推进制造业创新发展、提质增效不相适应的地方,不利于复合型人才培养;因此,需要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新机制,深度产教融合,为行业企业培养优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2)能有效推动卓越校、优质院校建设

构建校企合作机制是我国高职院校良性发展的需求。国际上职业教育办学成功的很多经验都显示深入开展校企合作,能够有效促进人才的培养,也有益于职业教育自身的发展。目前国内很多省份开展了卓越校、优质院校建设,在建设中都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新机制,形成了学校的品牌特色。



2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

2.1 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

企业积极性不高的原因:一是,当前我国校企合作模式本质上是以学校为主的合作模式,这就自然而然的弱化了企业的地位,降低企业积极性:二是,高职院校对企业缺乏足够的吸引力。校企合作大部分是学校主动寻求企业合作,同时企业认为参与校企合作会增加成本,这种情况之下确定的合作关系主要以短期合作为主。三是,企业参与教学合作不深。教学合作是指企业参与学校课程设置、教材编写、指导学生实训,但当前校企合作没有认识到教学合作的重要性,致使以企业为主的实践教学得不到体现。

2.2 校企合作层次浅

从合作模式来看,校企合作还简单的停留在生产实习和顶岗实习这个层次,企业与学校之间缺乏更深层次合作,理论研究层次相对滞后,双方的合作仅停留在经验层面,实质上就是“换工式”合作,对学生的长远发展不利。从合作的内容来看,形式大于内容。我国校企合作处于浅层次合作,深层合作还未形成,例如企业愿意接受学生实习,但在技术指导方面保守,也不愿意向学生传授先进的生产技术及经验。

2.3 校企合作范围小

从企业方面看,同高职院校合作的对象多为小企业,因为小企业缺乏技术,而学校有技术、有设备,同高职院校合作可以实现互补,达到利润最大化。从地域看校企合作主要立足于高职院校所在地。

2.4 校企合作机制不健全

一是,管理机制存在缺陷。这里说的管理机制是对高职院校而言,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缺乏市场调研,特别是缺乏对高职院校所在地企业的调查,导致培养的人才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二是,缺乏信息反馈机制。校企合作过程中,绝大部分学生没有对校内学习及校外实习信息进行反馈,即使有反馈,反馈的内容大多是个人感想,及时、科学、有效的反馈系统尚未形成。三是,评价、监督机制尚未形成虽然教师认为对校企合作进行评价十分必要,但绝大部分学校没有对校企合作进行评价,也没有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建立了评价、监督机制的高职院校大部分只是对校企合作进行定性分析,缺乏定量分析。



3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对策

3.1 政府方面

(1)支持高职教育发展,营造高职教育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利用各种媒体加大对高职教育的舆论宣传,对在校企合作中取得优秀成果的成员进行奖励、报导,转变人们对高职教育的旧有观念。

(2)为校企合作提供资金支持。借鉴美国经验,在政府公共财政中建立教育合作基金,使校企合作有经费保障。政府出钱为毕业生提供实习机会。

(3)完善校企合作相关法律法规。西方发达国家非常重视高职教育法规的制定,而我国相对要落后,尤其是在法律的刚性规定方面,完善校企合作相关法律法规使校企合作在运行中能够充分做到有法可依。

3.2 高职院校方面

(1)加强高职院校自身能力建设,提高吸引力。校企合作过程中企业的参与积极性低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对高职院校能力方面缺乏信心,为此高职院校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就显得十分必要。首先,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其次,合作模式方面:改变“以校为主”的合作模式,建立“校企主导,政府督导”的新型人才培养合作模式。最后,深化校企教学合作。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教材由校企共同合作开发:高职院校以立足市场、服务企业的理念进行课程、专业设置。

(2)完善校企合作机制,提高校企合作积极性。首先,完善管理机制,进行市场调研,密切联系企业,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其次,建立信息反馈机制,及时反馈学生在校学习及校外实践的情况。最后,建立质量监督与评估机制。统一标准对企业及高职院校进行考核监督,定性定量相结合进行评估,最终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3.3 企业方面

(1)企业积极参与高职院校教学改革是,专业设置方面:高职院校需指定专业教学内容及课程标准,用于培养适应企业及市场的需求,此时就可借助行业企业协会,帮助建设一支学历、职称、年龄结构合理、双师型的教学团队进行专业设置。二是,企业与高职院校共同评估考核学生。学生评估由两部分组成,即校内考核和校外实践考核。校外实践考核应由企业严格按照考核标准进行,这有助于帮助高职院校制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2)搭建校企合作沟通平台,密切同高职院校的联系。高职院校拥有先进技术、理念、管理经验及专门人才,可为企业的发展提供科学的建议。同时,沟通平台的畅通也有助于高职院校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


4 结论

深度进行校企合作,能够有效助推高职院校打造品牌特色专业,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创新校企合作机制,调动校企双方积极参与校企合作,实现校企双方的互利共赢,激发校企合作的动力。


参考文献

[1]宁贵敏,田青青.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毕业设计创新模式探索与实践[J].科技风,2020(32):130-131.

[2]刘恋,赵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典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20,41(36):66-67.

[3]袁月梅.基于校企合作的生物医药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高教学刊,2020(34):45-48.

黄希允,女,1993.12、汉族、广东广州人、硕士研究生、高校教师、研究方向:校企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