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六年级道德与法制生活化教学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05
/ 2

浅析六年级道德与法制生活化教学策略

王春元

湖北省枣阳市新市镇肖庄小学 441204

摘要:小学道德与法治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一门学科,这门学科中的许多素材都取自于生活,所以说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也成为了这一学科的教学目标以及教学重点。在这门学科的教学过程中,老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习一些与道德与法治相关的基础知识,同时也应该让学生们将所学的知识合理的运用到生活当中,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增强自身的实践能力,在实践中印证理论知识。因此本篇文章将浅谈我国小学六年级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具体策略分析,力求能更好的促进这一学科的教学。

关键词:六年级;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策略

.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内容分析

教学目标生活化

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确立起一个良好的教学目标,这样才会对于教学过程具有良好的指导作用,同时教学目标在决定教学内容的同时也决定了教学方向。因此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如果想要更好的开展教学,那么就必须要树立起一个良好的教学目标,首先可以做到的是教学目标生活化,这样也更加有助于这一学科生活化教学策略的开展。针对于这一学科而言主要的教学目标即为通过社会化的方式,将道德与法治中的基础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联想起生活中发生的场景,从而来提高学生学习这一内容的积极性。同时伴随着我国教学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现行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作出了一定的调整,教材的编制也更加趋于系统性,科学性和趣味性。所以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将教材中比较刻板的知识与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现象相结合,加深学生的理解,使得学习内容更加生活化,这样不仅能够对于学生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同时还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

教学方法生活化

伴随着我国教学课程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原有的授课方法,已经无法满足新课改的基本需求,所以老师必须在应学方法方面做出相应的调整,力求能够满足我国小学生的学习需要。再有就是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本身就具有比较明显的生活化特征,所以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很容易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一定的畏难心理。因此老师可以采用一些生活化的教学方法,比如说情景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是建立一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情景,这样可以让学生获得身临其境的教学感受,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教学内容,在潜移默化中给学生打下一个深刻的印象,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内容生活化

教学内容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如果老师能够设计一些具有包括生活化的教学内容,那么将会对于学生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对于学生来说,单纯的学习理论知识可能并不能让他们做到融会贯通,所以老师可以将教学内容生活化,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将我们所学的知识与身边的生活事物进行相结合,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理论知识。再有就是,老师在构建教学场景的时候,可以不拘泥于课本内容,带领同学们走进生活,从而将课本内容延伸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让学生能够真正将自身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

.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策略分析

引入一些生活化的教学素材基于生活中的事物开展教学

道德与法治本身就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同时一些素材也来源于生活,因此老师在课堂中应该遵循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水平,从学生实际所掌握的实际情况出发,帮助学生从认知基础知识开始,然后逐渐了解这门学科。并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同学树立起正确的三观,让学生对于本学科端正学习态度,不要认为这一学科是一个副科,则不重视学习,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引导学生做到一视同仁的对待每一个学科的学习。同时老师也应该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利用不同的方式帮助学生学习。引发师生之间情感方面的共鸣,获得情感方面的升华。

让同学们走进生活真正的感受生活化教学模式:

我国以往有一些教育机构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普遍都采用一些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老师极为注重对于学生知识的灌输,而忽略了在教学过程中实践教学的部分。使得很多同学失去了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不愿意去思考问题,只是单纯的等待教师进行知识的传授。所以说,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这一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就应该适当地对学生开展一些社会实践教学,从而能够加深同学们对于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理解与运用,也能够让生活化教学模式真正的走入课堂中,让同学们感受到生活化教学带给他们的益处。比如说老师可以在保证同学们个人安全的情况下,适当的带同学们进行一些社会实践,可以带同学们参观一些博物馆,看看琳琅满目的商品,用现代之眼观察历史之奇观。同时也可以带领同学们去一些乡间田野进行实践,感受一下农民的辛勤劳作,让同学们真正的做到珍惜粮食。同时也能够让同学们真正的通过实践过程,在社会中成长。而且低年级的学生本身就对于社会充满好奇,开展实践活动是他们非常喜欢的一种学习方式,因此在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多组织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充分感知,在新的实践中生成道德与法治的意识,探究这一学科的知识。这样也能够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权,提高学生开展活动的主动性和课堂教学注入新鲜的活力,既引导学生将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又能够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结束语

近年来,在我国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运用生活化教学是一项非常良好的策略,同时也能够更好的让同学们了解这一学科的实践性所在,了解这一学科的特性,提高学生道德与法治的知识运用能力,让学生在开展时间的同时,也能够更加了解理论基础知识。总之,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一门具有生活性以及实践性的课程,生活素材是这一学科教学的源泉,因此老师要基于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发展,将生活中的素材充分引入到教学生活中,让同学们能够真正做到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彰显这一学科的教学魅力。为学生构建一个良好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树立起一个良好的思想道德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李时敏.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思品课程的生活化教学研究[J].小学生(多元智能大王),2017(02).

[2]陈洁《小学道德与法治的生活化教学探讨—回归生活,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课程教育研究》2018年第28期.

[3] 陈波《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理念的渗透》,《考试周刊》2019年第44期.

[4]姚彩霞.关于“有效性教学”模式的事件与思考[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7(0):274-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