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策略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05
/ 2

小学数学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策略探讨

赵静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石河子总场第二小学 832043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阅读能力作为小学进行数学深入学习的基础,同时是每个学生在数学课程中应该拥有的十分重要的能力之一。但在目前小学生数学的学习状态中发现,生活经验的积累不足,在理解中缺乏能力,是造成数学课程阅读能力降低的主要因素,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效果产生了直接影响。所以,对于学生的阅读能力该如何培养,成为教师必须进行深入探索的重点课题。本文主要将阅读能力在小学数学中的重要意义进行了阐述,并有效探讨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引言

在小学的学习过程中,最为重要的课程就是数学的学习,不仅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培养,同时有利于学生在问题的分析和解决中能力的养成,使学生在进行综合素养的提升过程中提供有力帮助。在小学的数学教学中,对于学生在阅读方面有了更高要求。但在目前的实际教学中看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并不具备较高的阅读能力,对小学数学的学习成效产生了不利影响。对于学生在阅读能力中的强化和阅读水平的有效提高,成为教师工作中的重点。

一、在小学数学的学习过程中,阅读能力的重要性

在小学数学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对于学生在进行题意的理解和分析,并进行有效的解答过程中阅读能力提供了坚固基础,其中产生的重要性是无法通过言喻来表达的,具体可以通过以下方面进行体现:

对于学生在语言水平和交流能力的提升过程中提供有力帮助

在学生将数学知识进行有效掌握的基础是学生具备了较高的语言水平和较高的交流能力,在这些能力的帮助下使学生将数学题意进行读懂,对于解答方向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同时对于题意的含义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如果一直依赖教师的讲解,对于学生在数学课程中的语言系统很难得到丰富的积累。只有将阅读能力进行有效的提升,才能运用数学中的语言进行较好的交流,同时对于数学中的语言才能进行规范计划,使理解和表达两方面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使数学中的语言系统得到完善,进而使交流能力得到更深层面的提升。

使数学教材的重要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在进行数学教材的编写过程中,专家将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生理特征进行了深刻考虑,将教学过程中的教学原理和特征进行了有效的融合,将教材的编写建立在这些基础之上,使其存在了较高的阅读价值。然而学生在进行学习过程中需要的材料主要来源于教科书,对于教材的阅读应持有重视的态度。所以,小学生想要在数学课程中取得好成绩,就必须拥有非凡的阅读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将教材中的无限知识刻印在自己脑海中;同时对于现代教育中的中心思想也较为符合。

对于学生形成个别化的学习习惯提供有力帮助

针对学生进行潜力的深度挖掘是素质教育过程中的中心问题。为了目标的更好实现,通过集体教学是无法进行完成的,只有将个别学习有效的融合在集体教学当中,所谓的个别学习,其核心是将阅读进行熟练掌握。为了将素质教育中的教学目标进行落实,对于学习的个别化方式进行强化的有效开展,应将阅读教学放在重要的位置。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阅读能力的具体有效策略

根据具体教学内容进行问题的设计,使学生能够在问题的驱使下进行深度阅读

在数学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针对教学内容进行筛选,对于问题的设计应注意其方式和方法,使学生的注意力可以被问题吸引,对于课堂中的知识点,学生将带着疑问进行深度思考。例如,教师在进行“加减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知识的讲解时,应设计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有效的分析,如:139+84+90+426+521。存在这个算式中的数字相对来说比较大,使小学生感受到了较大的难度。教师可以有意的引导学生进行课本中加减法定律的仔细阅读,在进行阅读的过程中,进而使学生可以寻找到问题的简化解答方式。在这个数学题目中,交换的定律就是将加数进行位置中的互换,当算式中的数可以进行凑整时,再进行整体的计算。通过正确的引导使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获得相应的技巧,同时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有效培养。

2针对阅读内容进行有效筛选,进而使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

阅读可以在进行语文知识学习过程中提供有力的基础,同时对于数学问题的解决中也有一定的基础帮助。在小学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创办具有阅读性质的活动,当然活动的主题应结合学生的兴趣进行设定。教师在进行数学知识的讲解过程中,应将学生的心理活动特点和兴趣爱好进行有效结合,以教学内容为中心进行阅读材料的选取,例如,《数学的魔术师》、《玩转数学》等。例如,在进行《存钱为什么多了》数学故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教师在适当的时间提出:“钱为什么会越存变得越多?”在问题的影响下,学生会产生钱就是会越存越多的心理,像1+1=2的道理一样,对于这样的回答并未将问题的根本原因进行正确表述。对此,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详细讲解:“在银行中所存的钱会变多,主要的因素在于银行存放钱会进行利息的计算。钱存多少,利息怎么涨,这个应该怎么进行计算?这就要求学生必须丰富自己的数学知识,才能将问题进行正确的理解和解答。”不仅让学生产生深入探究数学知识的欲望,同时让学生体会到了在生活中数学知识的实用性质。同时,教师可以在课外进行交流活动的有效开展,使学生能够在充满自由气息的环境中用心阅读,并将自己积累的阅读经验与同学们进行分享。教师可以在活动即将结束时进行课外作业的布置,让学生通过这次活动将自己对于数学课程的学习想法和看法进行自由的讨论,并可以针对课堂教学提出自己的建议。教师可以在这种教学活动中,有效的掌握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同时可以通过学生的内心想法将自己的教学计划进行优化和调整,最终可以将教学环境营造的更利于学生学习。

3加强引导,使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提高

在小学的数学教学中,学生的自制能力较为缺乏,对于阅读很难保持较长时间。部分学生对于阅读方式在运用过程中出现不合理,造成学生在阅读中并未达到理想效果。所以,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将阅读教学进行有效的渗透,使学生可以正确的认识到阅读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在进行数学知识的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阅读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预习,进而有效培养学生在阅读中的良好习惯。教师可以在课堂中留出时间作为自主预习,让学生将教师要在课堂中讲授的内容进行有效的通读,对于自己不理解的知识点进行标注,并在教学过程中将存有疑惑的知识点进行提出。教师可以和学生共同进行问题的解答,有助于学生完成知识点的掌握。例如,教师在讲解《生活中的比》数学知识时,可以引导学生进行题目的阅读,在阅读题目的过程中将学习的内容进行深入分析。例如:在我们学校的这条街上有三家卖水果的商店,在第一家水果店中橘子标价为9元2千克,第二家商店的橘子是14元3千克,第三家的橘子价格栏中标价是12元可以将3千克橘子带回家,问,那个商店的橘子价格最便宜?这就要求学生在题目中必须寻找到有用的信息,并进行对比和分析。教师应起到引导作用,使学生可以将商店橘子的单价进行深入分析,并引导学生针对哪家最便宜进行有效的分析。最终使学生可以以“谁家橘子最便宜”作为解题思路的切入点。对此可以体现出,对于题目的含义必须进行阅读并正确认识,是一项十分重要的解题手段。

三、结语

在小学教育中,数学课程相对较为复杂,为了使学生在数学中拥有良好的知识基础,使学生与知识的相处必须做到亲密无间。对于学生的兴趣进行有效的结合,并以教学内容为依据,有效运用阅读教学,在学生进行题意的分析时,教师应进行正确的引导,最终使学生产生正确的解题思路并进行完成。

参考文献:

[1]陈艳珠.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文本阅读能力现状探析[J].新课程学习,2015(4).

[2]陈艳珠.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文本阅读能力提升的策略[J].亚太教育,2015(10).

[3]饶冠珍.小学高年级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以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教学为例[J].课堂内外,20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