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临界期”儿童教育研究与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05
/ 2

“音乐临界期”儿童教育研究与应用

王曼雯

鞍山师范学院 辽宁省鞍山市 114000

[摘要]本文对音乐教育能培养儿童的情感情绪进行阐述.随着我国的经济水平和国际地位的上升,国家也愈来愈重视素质教育事业,并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音乐教育也成为了家长为孩子们规划的重点科目,从幼儿到成人都离不开音乐教育的身影,音乐教育尤其是幼儿音乐教育能使学生提高对美的感知能力,提高观察力和注意力,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表现力、创造力以及审美力。


[关键词]音乐教育、音乐临界期、 情感教育

一、幼儿音乐教育在中国幼儿教育中的构建

中国的正式的音乐教育已有百余年历史,从最早的上海南洋公学附属小学设置了“乐歌”课到当代中国重视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音乐已经不仅仅是休闲之余的调剂品,更是当代教育中,人文性、审美性、实践性高度统一的重要课程。

(1)“音乐临界期”

“音乐临界期”指的是0到12岁的儿童,在音乐治疗领域经常被提及。音乐治疗在我国的应用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主要应用在特殊教育领域。音乐专家们认为:“儿童学习困难,和各种身心障碍成为困扰国内外心理专家的问题。”其中有的病症如“儿童孤独症”等都可以通过在音乐临界期期间对其采取有效的音乐治疗手段而得到缓解。

本文在这一理论基础上,研究音乐临界期对普通儿童身心以及智力、情感等方面的影响,从而希望家长及学校能够更多的注重这一时期对儿童音乐的教育和把握。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这个年龄区间的孩子正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之间,那么在孩子们从具体运算阶段过渡到形式运算阶段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思维从具有可逆性转换到了思维具有可逆性、灵活性和补偿性,儿童这一年龄范围里所处的的角色已经慢慢的从遵守者转变成为了维持者、思考者甚至是打破者,也就是社会契约并不能固定他们的言行,相反,他们依靠自己的思想甚至可以打破它。然而,在这一关键时刻,言语上的说教并不一定起到好的效果。人类表达和接受感情的方式有很多,其中,音乐是非常重要的一种,在人们聆听音乐感受音乐的时候,通过感受与想象,通过聆听节奏与旋律可以产生美好的情绪,从而,影响着我们的精神世界,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音乐的情感教育功能。这样的情感教育对儿童从具体运算阶段到形式运算阶段的发展是具有一定作用的,并且在儿童构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过程中,好的音乐作品可以让儿童形成良好三观,音乐通过变化着的旋律、节奏、节拍,力度、速度,调式调性等表现出不同的音乐情感,因此,音乐教育一方面塑造了孩子们正确三观,另一方面也使学生们热爱音乐,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音乐。

(2)全方位的培养兴趣

在幼儿时期音乐教育以让幼儿参与到音乐中,感受音乐,热爱音乐为目的。但音乐临界期的孩子在接受音乐教育的过程中,并不仅仅是参与到音乐中就可以,处于音乐临界期的孩子智力发育其实相对已经比较成熟,在学习音乐时,仅仅是通过肢体语言感受音乐未免太过单调,教师可以通过讲解理论知识,示范器乐演奏,聆听欣赏音乐使学生更加深入的去了解音乐,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更好的发挥和体现,去丰富儿童的思维想象和创造力 ,比如在《军民大生产》一课,在聆听本课时,学生们已经感受了歌曲的情绪,此时再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同学们介绍陇东民歌的背景,这样同学们不仅在听觉上对本课进行了音乐记忆,在理论上也理解了陇东地区的民歌特色和相关背景。演唱过程中使同学们理解本课中的领唱和齐唱是什么样的音乐演唱形式,再用观看视频的方式去对这样既可以使同学们参与到各种各样的演唱形式中来。

我们常常把德智体美劳作为儿童全面发展的一个标准。所以其实音乐教育与德育、智育、美育、体育都是相辅相成的。没有哪个教育是独立于其他教育之外的。

二、幼儿音乐教育对儿童成长的影响

(1)影响幼儿成长的因素非常多,在潜移默化中,在美中接收的教育,音乐的功能绝对不可小觑。由于,音乐教育的独特性,在幼儿的成长环境中,她不仅可以改善幼儿的不良情绪,预防心理疾病,从而也能提高幼儿智力发展。我国现在全方位的提到“美育”教育这一词汇,把音乐教育植根于幼儿园甚至小、初高中教育当中,并作为常规加以落实,使儿童获得积极的情感,健康的心理。

音乐教育能使幼儿获得积极的情感

。古语日:“三岁看到老”,意思是说看一个三岁孩子的成长发育大致可以看出一生的性格或发展。虽然幼儿时期不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幼儿认识事物也大多来自于父母或老师,但是这一时期确实是性格、情感等因素培养的关键时期。现在,越来越多的父母注意到了这一问题,心理学专家们也常常提到三岁之前对孩子的陪伴尤其重要。而音乐教育的核心最体现的就是情感教育。一曲美妙的旋律能够唤起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长时间的耳濡目染和潜移默化,对幼儿树立确立正确人生态度、良好的品德以及形成健全的人格,都有积极的作用。

(2)音乐教育能培养幼儿积极的情绪。幼儿以及儿童发展时期,情绪的波动常常另家长束手无策。情绪分为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怎么能让幼儿及儿童的情绪能够时常保持积极乐观的正面情绪和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呢?这是教育工作者及家长们都应该深深思考的问题。作为从事教育工作的我们,在教育过程中,要给予孩子积极的情绪,或者利用聆听、及音乐活动来帮助儿童化消极情绪为积极情绪,比如,课本里有很多歌颂友谊的歌曲,可以培养孩子们团结合作。歌颂祖国的歌曲,培养孩子们的爱国热情。老师在深入课堂的时候可以把适当的音乐活动带入其中,培养孩子们身心协调,以及互相配合的好习惯,从而通过音乐活动的参与培养正向积极情绪。

(3)音乐教育能开发幼儿的智力和肢体能力。影响人智力发育的因素有很多,在这其中,我们要把培养儿童记忆力,发挥儿童创造力和想象力,当成教学目标的一项重要内容,这样才能使使幼儿智力得到良好的发展。音乐教育能促进儿童智力的发展,得到了很多教育界人士的重视和肯定。智力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基本能力,从幼儿时期音乐教育就对智力的发展有着促进作用适当的音乐可以。促进人们的创造性思维。比如有许多准妈妈在孕期去聆听莫扎特的一些音乐是非常有利于胎教的。音乐教育与体育是相互协调的,优美的音乐对于促进人的身心健康有着辅助作用,音乐与体育的联系是密不可分的,聆听音乐时,随着音乐的发展,肢体其实会不自觉的作出相应和的动作,古人云:诗、乐、舞三位一体,正是指这一状态。许多作曲家都认为音乐其实要与身体的某些动作、手势相连系。例如,在我的音乐课堂上,我总是喜欢用简单的旋律或者击打节奏的方式请同学们说出自己的名字。在这个过程中,小朋友们来互相认识。每个人都拍同样的节奏,每个人都问,也都回答。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不仅记住了其他小朋友的名字,同时,也学会了节奏和简单的旋律演唱。而,这种趣味式的学习方式,就是培养和开放儿童记忆力非常好的方式。

(4)音乐教育能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音乐的功能之一,是审美功能。好的音乐提升一个人的审美。而一个人的审美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一个人的修养。如何利用音乐提高审美。音乐欣赏是一种有效而直观的方法。引导学生听音乐,听什么样的音乐尤为重要,这也是音乐教育者身上肩负的重要的责任。音乐作为一门源远流长的社会艺术,它使其受教育者获得美的感受。这种美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塑造人的性格,对于三观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比如有很多好的儿歌虽然有一些年代感,但是不论从旋律还是歌词上来说都是上乘之作。相反,近几年一些儿童歌曲,比如“爸爸整天嘚吧嘚吧嘚”这种不服责任的歌词和不算高级的旋律经常映入耳帘。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首先应该具有辨别的能力,过滤的能力,把好的优秀的儿童,艺术歌曲,优美作品分享给孩子们,从而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再通过正确的引导以及互动增加学生兴趣,从而具有真正热爱优秀作品的能力,只有通过欣赏和聆听美的音乐,我们才知道美是怎么构成的,才能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才能理解音乐作品所表达的深刻内涵。音乐中涉及到的思想内容、情感内容是影响儿童形成正确德育教育的根本,

(5)音乐教育可以培养幼儿的想象力。众所周知,幼儿时期是培养想象力的最佳时期。培养想象力也有很多方法,比如引导儿童读书、听故事等等。其中,音乐也是非常重要的方法。当我们在聆听美好音乐的时候,同时伴奏这一定的讲解和引导。比如我在给我2岁儿子听《荷塘月色》的时候,我会告诉他,你听,这里面有水的声音,有月亮,那么这是个晚上,等等,慢慢的当他每次听到这首歌都会复述我的话,然后再继续听,自己就加入自己的想象,去说一些可以听到的东西。这就是音乐赋予我们的伟大而神奇魅力。

总之,在幼儿时期,小学及初中时期音乐学习非常重要。音乐的学习是内在而潜移默化的。“临界期”中对儿童音乐的教育也不应该单单指外在的技术层面,这一点教者和学者都应该引以为戒,塑造一个人,塑造一个有智慧、有品德的人,一个全面立体的人,才是教育的目的,也正是音乐教育作为辅助性教育应该起到的作用和地位。








[1]汪黎明,刘元霞,陈金国.学习钢琴与儿童的全面发展[J].艺术教育,2016,12(4):114-115.

[2]刘稳,张建东,徐涛涛.浅谈音乐教师的专业发展之路[J].基础教育研究,2016,15(4):109-118.

[3]吴建华,高建军,张本欣.论艺术教育对人发展的重要作

[J].大众文艺,2016,22(5):141-142.

[4]张萌,试论音乐教育对幼儿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5]林准,试论音乐教育对幼儿发展中的重要作用[J].中国民族博览,2016(11);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