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浇灌 静待花开——谈班主任管理中爱的教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05
/ 2

用爱浇灌 静待花开 ——谈班主任管理中爱的教育

罗美玉

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萃文中学 514459

内容摘要:教育工作是传播爱的工作,爱是力量的源泉,爱是成功的阶梯,爱是教育的根本,爱是班主任手中的魔法棒。只要教师心中爱子般爱生,就会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随手播撒爱的种子,让学生在爱中健康成长。

关键词:班主任 爱 教育

“情在左,爱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在许多时候,有很多东西,给予他人时,往往是越分越少。唯独有一样东西,却是越分越多,那就是“爱”。我们伟大的教育事业,其实就是爱的事业。一个不爱学生的教师,是无法教好学生的,一个缺乏爱心的教师,是体会不到这其中的乐趣。作为高中班主任更应给予学生一份特别的爱,让爱在教育中得以延续。

孩子天生具有一种探索的精神和超强的模仿力,在这种情况下,便会出现或大或小的错误,这时候部分的老师认为学生是打出来的,只要学生犯错就应该给予严厉的处罚,轻则讽刺挖苦一顿,重则便是武力解决。虽然如今不断提倡立德树人,但在考试和评比的巨大压力下,家长和社会以成绩决定一切的观念,让诸多教师少了一份真诚的“爱”。

我认为要想真正改变学生,帮助他们健康地成长,就要给予他们“爱”。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思想与认识。要想了解他们,就要走下讲台,蹲下身子成为他们可以信赖的朋友,真心爱他们。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虽然已经长大,但对社会的认识还不深,便会盲目地接受外来信息,造成心灵上的迷茫。这时候就需要班主任进行正确地引导,而穿插其中的便是“爱”。

人生的道路曲折而艰难,每个人都会遇到或多或少的问题。这时候就需要我们老师特别是班主任加强思想工作,帮助他们走出心理的阴影。而部分老师在繁忙的工作压力下,不进行仔细观察和深入了解,把成绩下滑、上课走看成是学生没有好好学习,把“学坏”认为是学生的本性。这种错误粗浅的判断,使部分老师采取了冷漠的询问和教育,甚至不问青红皂白批评指责,并以威严的口气命令孩子悬崖勒马。这使孩子内心更加委屈,不仅无效甚至使孩子更加坚定自己的信念,走向恶性循环。这种时候,我们更应该用“爱”来牵引孩子。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没有爱就没有责任感,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应该有更广泛的爱、无私的爱、真诚的爱。关爱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用爱心与学生产生情感的共鸣,心心相通,这样才能取得学生的信任,做好班级工作。一切最好的教育方法,一切最好的教育艺术,都产生于教师对学生无比热爱的炽热心灵中。爱是班主任教书育人的动力基础,实践证明,贯穿班主任工作的主旋律便是“爱的教育”。

  一、师爱,严父慈母般的爱,给予学生家的温暖

  “爱的力量是无穷的”,学生在师爱的沐浴下会轻松快乐地学习、生活。家庭中,父母要对孩子负责,班集体中,班主任要对每个学生负责。班主任对待学生,要像慈母一样:耐心给予学习上的帮助,传授好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促其进步;细心给予生活中的关怀,学生病了,捎去问候,天气冷了,提醒加衣,失败了,给予信心,成功了,予以肯定;诚心给予思想上的指导,做学生的精神导师,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树立远大的理想和目标,时时处处要教他们如何做人处事,引导他们积极追求、勇于上进。

  仅仅有母亲般的关怀还是不够的,“爱”要有度,不能溺爱,要管好班级,还离不开父亲般的严厉。“严”是治班之道,在管理班级维护班级稳定中,有着重要作用。班主任是学生的一面镜子,要严格要求自己,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为人师表,才能在学生中树起威信,从而更好地管理班级。还要“严纪”,制定严明的纪律,纪律是一切成功的保证,能够约束学生的思想行为,使其在正常的轨道上运行,不致有所偏离。对于违纪的同学不能听之任之,一定要有严父式的严肃批评与教育,否则,条约、规范、守则、制度都将成为一纸空文,甚至还会助长违纪的风气而影响班级稳定。

  “假如是我的孩子”这是教育上的一句名言,学生犯错,在所难免。班主任教育时,要将心比心,“假如是我的孩子”,会怎么办?所以说,是严父也好,慈母也罢,管理时“爱要适当,严要有度”。该宽容时要宽容,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他体会到家的温暖,从心里明白:老师如父母一样关心你、爱护你,这样,他就不会产生逆反心理或分歧情绪,而是理解班主任的苦心,使得“良药”不苦口,“忠言”不逆耳。

  二、友爱,同学朋友间的爱,给予学生知己的感觉

  全国中小学生问卷调查得出,受学生欢迎的教师的突出品质是:尊重学生的人格,理解信任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注重对学生个体生命的理解,培养适应社会进步的具有主体人格的人,这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这要求我们,在学生成长历程中,班主任一定要尊重学生,维护学生的人格尊严。

  要尊重就必须理解,而站在对方的角度想问题,即换位思考,更容易互相理解。家庭当中,两代人容易产生代沟,师生关系处理不好照样会有代沟,不利于沟通与教育。那么最好的办法是:把自己变小,变成学生的同龄人,想想“假如我是学生”,会愿意做一些不愿做的繁琐之事吗?这样想,便会天高云淡,处理问题也能驾轻就熟。正如孔子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因此在日常工作中,班主任要深入班级与学生打成一片,做他们的同学朋友,以学生的眼光看待事情,以朋友的身份给予关心,那么当学生在生活上遇到困难,在学习中失去信心,甚至不愿与家长说的悄悄话,都会乐意与班主任交谈,寻求解决的办法。班主任应适时给予似朋友的帮助,增强他们的自信。当学生感受到你的爱心,他们就会信任你,努力克服生活和学习上的困难,扬起理想风帆,乘风破浪,勇往直前。这也就是所谓的“亲其师、信其道”的原理。

  三、别样的爱,特别的爱给予特别的你

  教育上经常强调“一视同仁”,其实,在某些情况下,真的不能做到完全一致,对一些特殊的学生,应该给予更多关注,更多的爱。让爱的光芒洒满教室,甚至多洒向一些容易被人遗忘的角落。

  哲学上说,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当然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学生。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与价值取向的多样性是存在的。作为教师要同情那些缺少天赋,在生理上有某些缺陷的,或者学习困难的,或者犯了错误的学生。不能做硬性规定,不能要求全班整齐划一,要相信:“没有坏学生,只有不成熟的学生”,要用爱心去唤醒学生的上进心、自信心和自尊心,帮助他们清除自卑感,排除他们的烦恼和悲伤,用热情和温暖鼓励学生充满信心地学习和生活。要用爱心欣赏他们,就像欣赏大自然中各种各样的鲜花,努力做到“有爱无类”,让每个学生都从班主任那里得到温暖,都能“抬起头来走路”。著名的心理学家鲁道夫·德雷克斯说:“孩子需要赞美,正如植物需要水分。”赏识似乎像生命中的阳光、空气和水一样是必不可少的,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是成功者,都期望收获肯定和赞美。班主任需要用真诚的爱心去播撒赏识的种子,对于那些学困生、留守生等更要多关注,付出更多的爱,使他们敏感脆弱的心灵不再受伤,享受生活中的美好,感受着师爱的温暖,咀嚼着友爱的芬芳从而热爱学习,热爱生活,奋发向上。

  伟大的高尔基说:“谁爱孩子,孩子就会爱他,只有用爱才能教育好孩子”。高中班主任应当是爱心的使者和传播者,进行爱的教育,一举一动都要洋溢着诚挚无私的爱,让学生的心灵充满爱,在爱的天地里健康茁壮成长。“一片冰心在玉壶”,我惟愿捧着一颗真心,在班主任管理中不断用爱浇灌,静候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