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研究与思考综述---以大学生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05
/ 2

“工匠精神”研究与思考综述 ---以大学生为例

白玛央金 旦增卓嘎 次旺拉姆

江苏大学 江苏镇江

摘 要:工匠精神,是一种专业精神。它是从业者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素质以及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的体现。“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包括奉献,精益,专注,创新等方面。工匠精神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准,是中国向前迈进的精神源泉,是企业竞争与发展的品牌资本,也是员工个人成长的道德指导。“工匠精神”是追求卓越的精神,追求卓越的精神,顾客至上的服务精神。本文具体梳理的基础上提出了几个可供考察的研究问题。


关键词: 工匠精神; 精神; 职业


一、我国对工匠精神的研究

1.1工匠精神的概念

通常大多数的人认为,工匠精神包括高超的技能、严格、细致和负责任的工作态度,精心设计和精致的工作理念以及对行业的认同感和责任感。但是,这仅仅是对工匠精神的普遍理解,实际上,新文化时期的中国传统工匠为本精神不仅仅是具有一般语言意义上的传统手工艺文化内涵,而且还具有其自身的文化特殊性:它不仅仅只是对中国的传统现代手工艺的文化继承和创新发展,而且它也是对中国传统手工艺的艺术学习和文化学习。它以各级劳动模范和各级劳动先锋精神载体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

1.2中国工匠精神文化的培育

1.2.1 营造一种弘扬工匠精神的社会文化氛围

要想弘扬中国工匠文化精神,首先必须充分尊重中国工匠的核心价值。有必要积极引导整个中国社会充分尊重其劳动,知识,技术和文化创新,并努力促进"尊重一种技术的力量,而不仅仅是尊重教育和能力"的现代人才培养观念的逐步形成。必须积极培训一批具有一定技术制造技能的专业人才和并作为一类专业人才,以大力支持发展我国的技术制造业和技术创造,并不断努力改善其平等经济社会待遇和提高社会经济地位。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高科技专业人才将因此得到适当的社会认可,他们的艰苦劳动精神价值将因此得到广泛尊重,社会经济地位将因此得到更快速的提升,从而真正有效营造了一种崇尚传统工艺的良好经济社会文化氛围。

1.2.2 畅通技能型人才职业培养机制

首先,必须继续深化推进现代化的职业教育体制改革。换句话说,有必要考虑采取一种不断改革的教育方式应用来根据企业技术水平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等来加速企业发展,并同时培养大量的初级工程师,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和高技术素质的相关专业人才。第二,我们必须充分继承中国教育优良传统。曾一度广为流行的"师徒制"就是采用"言传身教"的新式教学方法。学徒们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摸索练习各种技能,体验并形成了精湛的工艺,精益求精和严格专注的专业精神。

二、大学生的“工匠精神”

2.1培育大学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

在国家创新体系中,高校不仅是知识传播的载体和知识生产的主体,而且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主要阵地。创新能力是大学生“技能”的升华和结晶。它是对产品追求功能的基础上对质量的追求。培养大学生“工匠精神”的创新能力,是将大学生的专业知识与创新精神相结合,培养专业,专注的学习追求,卓越的研究态度,求实创新的创新意识。

2.2培养大学生“工匠精神”的困境

2.2.1没有做到思想理论与科学实践很好的有机结合

理论思想是科学实践的基础,实践思想是科学理论的实质延伸。扎实的科学理论和实践基础知识可以帮助指导科学实践更好地进行发展,而拥有足够的理论实践经验可以帮助增强对科学理论的更彻底的深入理解。要切实培养我国大学生的自主创新实践意识和自主创新能力,必须将科学理论与社会实践相有机结合。

2.2.2缺乏自主创新实践意识

在当前我国,大学生长期以来受到传统应试文化教育的严重影响。大多数中国大学生仍然是处于刻板的学习思维模式,他们无法进行创新,甚至不敢进行创新,并且没有将他们所学到的知识直接转化成行为实际用在应用中的能力。根据自己的职业兴趣爱好选择对自我素质提高有用的专业课程,而是错误认为哪门专业课程容易顺利通过,哪门专业课程容易快速获得专业高分,选择哪门专业课程,因此学生进行这些高质量的职业教育不但是难以自我发展,缺乏自主创新良好的社会意识形态氛围,极大地严重限制了部分学生的综合人格素质发展,导致部分学生的理论基础知识不健全,知识素养体系不健全,缺乏自主创新劳动意识。

2.3培育向大学生弘扬工匠精神的方法

2.3.1 引导学生树立高质量的自主学习态度

师生之间组成相互参与学习和主动交流的平等学习关系,而我们不仅仅应该随意成为被动的学习接受者,应该深刻学会在相互学习中不断反思,总结实践中思考,体验主动参与学习的巨大乐趣,并以此树立勇于面对各种挑战和勇于接受各种挑战的坚强信心。第二,充分利用信息现代化和网络信息技术,让广大学生学生及时了解最前沿的文化学科知识,密切及时关注中国学术和文化行业动态,将促进历史文化传承与适应时代社会发展相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多层次,多层次的广大学生文化综合能力素质。

2.3.2 建立一套高质量的人才培养保障体系

首先,大学第一阶段教育是培养大学生最初初步形成正确世界观,生活观和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过程。改变他们的主观想法其实绝非易事。因此,应积极加强其与大学之间的学术沟通与交流合作,在与其他高校进行合作时,他们更能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并由此树立了不断努力追求的创新精神。其次,大学的课堂课程中大多数的学生都只是为了学习基础理论知识。实际上,应通过增加更多的教学实践活动课程和社会实践活动内容,安排好广大学生积极参加人文社会科学实践系列活动,鼓励广大学生在此活动过程中不断敢于探索发现实际问题,提出解决问题和勇于解决实际问题。问题不断探索得到完善改进和不断创新以体现培养优秀学生的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学风建设是学院校园文化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内容,是直接影响高校大学生综合心理素质发展的重要组成条件。良好的教育学校学生精神素质会在学生潜意识中不断优化一个学生的综合心理素质。



参考文献:

  1. 童莉洁.中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现状及问题与实现路径[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20(03):12-14.

  2. 詹晓雪,徐小雨,李红方.企业中培育工匠精神的重要性[J].中外企业家,2020(17):225-226.

  3. 高中华,赵晨,付悦.工匠精神的概念、边界及研究展望[J].经济管理,2020,42(06):192-208.

  4. 胡跃茜.“双高计划”背景下“工匠精神+现代学徒制”互通培养研究[J].中国商论,2020(12):193-194.

  5. 刘建军,马卿誉,邱安琪.工匠精神的社会政治内涵[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11):8-11.

  6. 史元政. 弘扬工匠精神 培育创新型人才[N]. 联合日报,2020-06-03(002).



作者简介:

白玛央金,出生于1997年7月,女,藏族,西藏拉萨人,江苏大学本科在读,管理学方向

旦增卓嘎,出生于1997年10月,女,藏族,西藏拉萨人,江苏大学本科在读,管理学方向

次旺拉姆,出生于1997年2月,女,藏族,西藏日喀则人,江苏大学本科在读,管理学方向


5ff42ec39642e_html_57eb4da3ad53ef71.gif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