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肝胆管结石病的临床分型与手术方式选择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06
/ 2

探讨肝胆管结石病的临床分型与手术方式选择

栾加喜

黑龙江省大庆油田总医院 黑龙江大庆 163001

摘要:目的探讨肝胆管结石的临床分类和手术方法的选择。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96例肝胆管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研究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给予胆道探查碎石术,研究组给予胆肠吻合术(HJS)+胆道碎石术。结果治疗前后,结果 治疗前后I型、Ⅲa型患者予研究组治疗方式的结石清除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的手术方法对不同临床类型的患者有不同的效果。胆肠吻合术(HJS)和胆总管切开术(BDE)联合手术方式对I型、Ⅲa型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良好,能有效提高结石清除率,值得推广。。

关键词:肝胆管结石病;临床;分型;手术方式;选择

引言

肝胆管结石属于一种原发性的肝内胆管结石,主要是指患者的左右胆管汇合处以上存在,胆管内的胆结石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属于一种胆道系统的常见病。这种病症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并且病情复杂,即使患者采用手术治疗,患者也有较高的复发率,并且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后,大多数患者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不仅对患者造成了极大的痛苦,还会对患者的临床治疗造成一定的障碍。随着近年来的临床分开与手术方式选择的增多,胆肠吻合术(HJS)+胆道探查取石术(BDE)的联合手术模式应用于患者的治疗中,能够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尽可能降低手术对患者机体功能造成的影响,但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患者在完成胆肠吻合术(HJS)+胆道探查取石术(BDE)的联合手术模式手术后,患者也有一定程度的结石复发率,所以现代部分临床研究中认为,即使患者接受了手术,也需要进行有效的药物治疗,这样能够在巩固治疗效果的基础上保护患者的机体功能。故而,探究在对肝胆管结石患者进行治疗时,选择胆肠吻合术(HJS)+胆道探查取石术(BDE)的联合手术模式的效果,分析其可用性与安全性,评价其临床应用意义,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96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纳入本研究的病例经我院相关研究后获得批准。研究组的患者年龄在19至8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2.9±2.5)岁。男25例,女23例。I型23例,Ⅲa型25例,对照组平均年龄(53.3±1.6)岁,18 ~ 78岁。男性24例,女性24例。ⅰ型25例,ⅲ a型23例,两组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 > 0.05),可进行比较分析。

1.2方法

对照组予BDE手术治疗,切开肝脏表面进行取石,或切开胆总管取石。

研究组予胆肠吻合术(HJS)+胆道探查取石术(BDE)的联合手术模式,在对照组的手术模式下与HJS术联合治疗,HJS的吻合部位主要是肝内胆管、胆总管、肝总管。(1)术中在不过分延长手术时间的前提下尽量取石,行术中胆道镜评价胆管狭窄情况并进一步除外胆管癌变。切除狭窄胆管后,远端胆管予结扎或缝扎。近端胆管与空肠行端侧吻合。吻合口距空肠断端8~10cm。既往曾行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者,切除吻合口瘢痕重新吻合或行吻合口成形术,尽量预留空肠8~10cm空肠盲袢。经空肠盲端置入T管,T管短臂位于吻合口附近或置于胆管内用于支撑,长臂由空肠盲端引出。关闭盲端并以4枚钛夹标记(距T管约0.5cm),T管长臂经上腹壁另戳孔引出,并将4枚钛夹分别与腹膜缝合固定。(2)术后胆道镜检查。使用奥林巴斯P60纤维软镜或奥林巴斯CHF-V电子胆道镜,最早术后2周即可拔除T管进行胆道镜检查,多数病人在术后4~8周行胆道镜检查、取石及其他治疗。如发现胆肠吻合口狭窄或肝内胆管狭窄,则行胆道镜下球囊导管扩张术;如遇较大结石或嵌顿结石则应用液电碎石仪或微爆破碎石仪等碎石。每次取石后须重置T管,既为术后引流,亦为后续造影和胆道镜检查保留窦道。符合结石取净标准者且狭窄改善者可考虑拔除T管,多数病人2~3d后窦道即可愈合。(3)拔管后结石复发病人的治疗。T管拔除后如肝内胆管结石复发,可经由盲袢固定处采用局部麻醉下穿刺或小切口的方式予以重新置管。穿刺步骤如下:1)在X线透视下找到标记的钛夹,结合体表瘢痕明确空肠盲袢的位置。2)局部麻醉下,利用21G穿刺针穿刺并注射造影剂,透视证实进入盲袢肠腔并置入导丝留置。3)沿导丝置入14Fr或16Fr外引流管。1周后即可经窦道行胆道镜检查及治疗。

1.3观察指标

两组不同临床分型的结石病患者结石清除率比较。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5ff52cac44529_html_c2537665a869c10b.gif ±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不同临床分型的结石病患者结石清除率比较

治疗前后I型、Ⅲa型患者予研究组治疗方式的结石清除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具体见表1。

5ff52cac44529_html_6dba6e30f497ea1d.png

3讨论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有了逐渐提高,而现代人群在快速的生活状态下,现代人群的生活以及饮食习惯有明显变化,这就导致肝胆管结石在临床上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对于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影响。肝胆管结石是临床上十分常见的肝胆外科疾病,这种病症不仅发病率较高且较为复杂,很容易引发患者出现胆管梗阻,进而引发患者发生胆道感染,对于患者的肝功能造成极大的损伤。除此之外,由于这种病情迁延不愈,患者长时间在治疗的过程中会忍受极大的痛苦,所以不仅需要选择一种合适的治疗方案,还需要做好患者的病情改善,这样才能使患者的疼痛状况得到控制,这样才有助于患者的病情恢复。但传统的开腹手术方案在应用过程中,虽然能够采用高位胆管切开方式进行取石,有助于消除患者的感染性病灶,但这种手术方案创伤性较大,对于患者的胆管和肝脏组织造成的损伤也较大,同时在现代临床研究中发现,这种手术方案在应用完成后,患者的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不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

肝胆管结石为胆管结石之中的一种,这一疾病发生与胆汁瘀滞、胆道感染、寄生虫疾病等因素相关。该疾病不仅临床发病率高,还很容易复发、结石残留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也十分的高,属于三高疾病,也是我国常见疾病。肝胆管结石患者治疗方式大多是以手术为主,可是因为手术之后存在着较高的残石以及复发率,所以通常都还需要再次进行多次胆道手术,这个时候因为腹腔粘连等原因,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该疾病患者就存在着较高的难度与风险。在临床医学技术不断发展过程中,腹腔镜技术也得到了明显的进步,腹腔镜下肝胆管取石手术则受到了临床较多使用,将其应用于肝胆管结石患者手术之中,能够起到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势,所以也得到了较多使用。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研究显示,胆肠吻合术(HJS)+胆道探查取石术(BDE)的联合手术模式,更便于在术后进一步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及狭窄,并使复发病例避免了再次开放手术,对于易复发的肝胆管结石病是一种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储成牛,李志州,杨明,向俊峰,陶勇,唐亮.肝胆管结石病的临床分型与手术方式选择分析[J].大医生,2019,4(02):14-15.

[2]张鹏,阿力木·热西提,王德青.肝胆管结石病的临床分型及手术方式选择的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7(47):110+112.

[3]苏锋,张祖进,刘维喜.肝胆管结石病的临床分型及手术方式选择的分析[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8,2(04):56-57.

[4]刘伟.探讨肝胆管结石病的临床分型及其各型手术方式选择要点[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6(A0):98.

[5]谢君贤,陈齐坤,李毅.肝胆管结石病的临床分型及各型手术方式的疗效分析[J].重庆医学,2018,45(25):3555-3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