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耍水别忘了预防血吸虫病

/ 2

夏季耍水别忘了预防血吸虫病

梅桂燕

德阳市绵竹市人民医院 四川德阳 618200


夏季气温高,下水、下湖游玩的人也越来越多,殊不知,夏季耍水存在感染血吸虫病的风险。血吸虫病是一种常见的寄生虫传染病,其传播途径广、危害极大。20世纪50年代,我国曾遭受血吸虫病疫情的严重危害,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尤为严重,对我国社会、经济以及国民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回顾历史,总结血吸虫的防疫经验,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与科学部署下,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取得巨大进展。近年来,我国血吸虫病感染率虽已得到有效控制。但随着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及科技水平等因素的影响,传染病扩散。夏季6~10月是血吸虫病感染高发季节,人们接触含有血吸虫尾蚴的疫水便会感染,钉螺是血吸虫病的唯一中间宿主,不经药物治疗,血吸虫病不能自然痊愈,患病后也不能产生免疫力,因此夏季耍水应避免接触血吸虫疫水及情况不明的湖水和河水,时刻谨记预防血吸虫病。

  1. 什么是血吸虫病?

血吸虫病是一种慢性寄生虫病。由裂体吸虫属血吸虫侵入人体并于人体内寄生所造成的。其主要在热带及亚热带等地区流行。能够于人体内寄生的血吸虫主要有六种,分别为日本血吸虫、埃及血吸虫、曼氏血吸虫、湄公血吸虫、马来血吸虫以及间插血吸虫,其中以埃及血吸虫、曼氏血吸虫及日本血吸虫所引起的疾病流行最广、危害最大。在我国,引起血吸虫病的主要是日本血吸虫。

日本血吸虫的生活史包括虫卵、毛蚴、母胎蚴、子胞蚴、尾蚴、童虫以及成虫七个阶段,含有血吸虫成熟虫卵的粪便未经处理进入河湖后,毛蚴侵入唯一的中间宿主—钉螺,在钉螺内逐步从母胞蚴、子胞蚴最终发育为尾蚴,尾蚴逸出螺体回到水中,在接触到宿主皮肤后会迅速经宿主皮肤侵入宿主,使宿主感染血吸虫病,在宿主体内发育成童虫后,经皮肤-小静脉-血循环-右心-肺-左心-体循环-肠系膜上下动脉-肝门静脉移行,于宿主肠系膜下腔静脉处发育为成虫,并在肠系膜下静脉末梢处产卵,带有成熟卵分泌的可溶性虫卵抗原宿主粪便入水会造成下一轮感染。

  1. 常见的血吸虫病有哪些?

临床上血吸虫病主要分为急性血吸虫病、慢性血吸虫病、晚期血吸虫病以及异位血吸虫病。急性血吸虫病感染者常见症状为发热、肝脾肿大、腹痛、腹泻、黏液血便等症状多见;慢性期感染者多因感染后未经治疗或感染后发现不及时,没有及时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或者治疗不彻底而造成的,慢性期感染者病程一般较为漫长,甚至会出现重复感染等现象,症状的轻重大小会表现出较大的差异,多数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与不适,部分患者有慢性腹泻、腹痛或脓血性痢疾、肝脾大、贫血等症状;而晚期血吸虫病是指出现纤维化门静脉高压综合征、生长发育严重障碍或结肠出现显著肉芽增生等症状的感染者,晚期血吸虫病患者常会出现腹水、巨脾及腹壁静脉怒张等严重症状,晚期感染者大多会极度消瘦,严重影响感染者的生命安全。异位血吸虫病是指虫卵在门脉系统以外的器官或组织内沉淀所引起的虫卵肉芽肿及其纤维化的感染者,常见病变部位位于肺和脑,也可能会存在于皮肤、甲状腺、肾等部位。


  1. 如何预防血吸虫病?

血吸虫病传染的环节包括传染源和传染途径,血吸虫病传染源包括感染日本血吸虫并从粪便排出虫卵的患者、带虫者、家畜及野生动物,而含血吸虫卵的粪便污染水源,水体中有钉螺滋生以及人们由于生产、生活活动与疫水接触是传播途径的三个重要条件,中间宿主钉螺的存在是导致血吸虫病的先决条件,而人群在生产生活中接触含尾蚴的疫水是感染的重要因素,因此对于血吸虫病的预防应针对血吸虫病的传染环节进行防治工作。

夏季外出游玩耍水,要注意预防血吸虫病的感染,不在设有血防警示牌的湖水、河塘等水域里游泳、耍水,若不慎接触疫水后应立即到当地部门进行检查和治疗。夏季接触不明湖水、河水时要注意个人防护,尽量不要随意接触情况不明的水域,若在生产生活中必须接触疫水时,可以穿戴防护衣裤和长筒胶鞋,或者擦涂防蚴灵等皮肤防护药物,以避免血吸虫尾蚴侵入人体皮肤,也可以通过服用蒿甲醚、青蒿琥酯等药物来预防血吸虫病。

在注意个人防护的同时应通过健康教育帮助疫区居民自觉接受血吸虫病检查、治疗,不在湖水、河塘、水渠里游泳、戏水、打草、捕鱼、捞虾、洗菜、洗衣,从而降低血吸虫感染的机会。加强人、畜粪便管理,进行粪便无害化处理也十分重要,加强渔、船民粪便管理水上作业者用容器收集粪便,集中消毒、杀虫处理,从而达到预防和控制血吸虫病的目标。

四、小结

夏季外出游玩耍水固然有趣,但夏季作为血吸虫病感染的高发季节、疫水作为血吸虫病传播的重要途径,接触情况不明的湖水、河水会大大增加血吸虫病的感染率,夏季耍水的同时也不能忘记血吸虫病的预防,因此夏季外出游玩耍水时应尽量避免接触血吸虫疫水及情况不明的湖水和河水,时刻谨记预防血吸虫病,避免感染。




【参考文献】

[1]张世清,汪天平,张功华,潘新平,陈更新,吴维铎,方国仁,吕大兵,汪奇志.湖沼型血吸虫病重度流行区疫情现状调查[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07(03):217-220.


[2]何家昶,姚振琦,王恩木,俞宗国,朱承兵,夏长根,但新民.江滩型流行区夏、秋人群血吸虫新感染和再感染的研究[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07(01):51-53.


[3]曾昭琳. 血吸虫引起缩窄性心包炎误诊肝硬变一例[C]. 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感染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2001:258-259.


[4]何尚英,李亚芳,刘惠生,许正元,吴银华.吴县日本血吸虫虫卵落入有钉螺水体机率的现场研究[J].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1986(02):1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