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WMSDs的教师职业病影响因素及干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06
/ 3

基于 WMSDs的教师职业病影响因素及干预研究

李亢 陈晋 * 姚忠军 郑弘

湖北医药学院卫生管理与卫生事业发展研究中心,湖北 十堰 442000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教师工作相关肌肉骨骼疾患(WMSDs)的患病现状、危险因素及干预对策。 方法:选取在教学一线并同时在临床工作的教师为研究对象,采用访谈或问卷调查的方法,分析形成该群体中WMSDs的危险因素及干预策略。结果:近一年的WMSDs至少在一个部位的累计患病率为58.368%。主要统计的患病部位集中在颈部、肩部、腿部。其中年龄、体重超重、工作时长及工龄是形成WMSDs的个人影响因素;工作节奏、生活压力、精神紧张是形成WMSDs的潜在影响因素;而工作中的用力负荷、不良姿势、长时间重复动作是形成WMSDs的主要影响因素。适当的健康锻炼是对WMSDs的有效干预策略之一。结论: WMSDs在临床教师群体中患病率较高,其影响因素较多,通过健康锻炼、人类工效学干预等手段对预防WMSDs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WMSDs;职业病;危险因素;干预


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基金资助(2017YB005).

通讯作者:*陈晋,51098600@qq.com

作者简介:李亢(1975-),男,四川成都人,硕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骨关节与整形


WMSDs(Work-related Muscular skeletal Disorders,工作相关肌肉骨骼疾患)是一类常见的职业性多发病,指因从事生产劳动或其他工作而引起的肌肉骨骼损伤[1],如腰背痛、手臂振动症状和腕管综合症等[2]。WMSDs一般发生于人体各部位的肌肉、关节、肌腱、神经、血管和滑囊结构。其又被称为重复性过度疲劳伤害或是积累性创伤失调。WMSDs严重威胁到了劳动者的健康、工作能力及其生活质量,是20-55岁职业人群劳动力下降的主要原因[3]。近几十年来,与职业工作相关的慢性肌肉骨骼疾患的问题日趋突出,其影响到半数以上的职业人群。该疾病在工作中产生或者加重,一般都与工作的内容、工作的姿势和工作量紧密相关,工作中重复的姿势、动作造成了这种慢性职业疾病的多发生于教师群体、文职人员、食品加工人员、医护人员等,尤其是教师群体,该群体的工作量较大,工作中手和臂部的重复性活动,下肢部分长时间在受限环境中的站立,都是教师群体职业病中WMSDs发病率高的因素。WMSDs不仅增加了教师群体的缺勤率,降低了教师的工作能力,而且还对国家、社会产生了巨大的经济负担。

由于经济水平、教育体制、模式的不同,不同国家对教师人群的工作负荷、工作内容及工作环境也都有较大差异,国内外关于教师群体职业病中慢性WMSDs,无论是该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还是干预研究的数据都比较缺乏,所以研究教师群体中WMSDs的现患情况,研究该人群中常见的肌肉骨骼疾患的危险因素,分析该职业人群中WMSDs的流行特征及影响因素,并提出对WMSDs采取的干预策略,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1教师群体中WMSDs的危险因素分析

教师在日常工作中以长时间的站立或坐位姿势为主,存在着弯曲、伸展、扭转等长时间重复性动作,相对负重较少;使用电脑和伏案工作时间较长,但过程中健康锻炼不够充分,特别是我校为医学院校,很多教师都同时在临床工作,工作强度非常高,长期处于精神高度紧张状态,经常进行重复动作的工作,因此长期的疲劳状态诱发了多种职业相关性疾病,其中以WMSDs最为常见,对于此类疾患目前尚无客观的诊断指标[4],都只是靠询问进行流行病调查,国际上一般使用的是北欧国家肌肉骨骼疾患标准调查表[5],在此表中只询问肌肉骨骼疾患,并不涉及危险因素,还有的国家结合使用荷兰肌肉骨骼疾患调查表,该表既有对肌肉骨骼疾患的调查,又有对危险因素的询问[6],本次研究的调查表参考了两种调查表的同时又结合了我国的实际情况而制定。因此WMSDs的危险因素一般总结分成职业和个体两大类,同时还结合了社会心理因素,如表1所示:

1 WMSDs危险因素分类

职业因素

个人因素

社会心理因素

静态负荷

年龄

社会经济因素

不良劳动姿势

性别

心理和精神状态

反复性操作

体重(体重指数)

工作要求与满意度

搬举重物

肌肉骨骼健康程度


重体力劳动

生活方式



共患疾病情况


1.1 职业因素

WMSDs危险因素中的职业因素通常也就是指在工作过程中由生物力学因素导致的最基本危险因素,一般它包括组织外部负荷和内部负荷,研究表明重体力劳动、重复性操作、不良劳动姿势、静态负荷以及搬举重物都可诱发WMSDs的发生,当肌肉骨骼组织承受相当大的拉力时,骨和关节表面就会产生相当大的压力,从而容易造成一定程度的机械损伤,同一姿势的劳作,利用躯干、手臂、手、腕或腿反复长时间进行转身、弯腰、颈部前屈、后伸、侧弯和扭曲等不良姿势可引起肌肉骨骼不同程度的损伤,作为医学院校的教师,除了教学工作以外,还承担了临床工作,长期高强度的工作使大部分教师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肌肉骨骼方面的损伤[7]

1.2 个人因素

每位教师的年龄、性别、体重、健康状况和生活方式等个人因素也是影响WMSDs的因素之一,随着年龄、工龄的增长,WMSDs的发病率会增高,特别是女性教师患病率高于男性,同等条件下,肌肉骨骼健康状况、共患疾病情况、吸烟及缺乏健康锻炼等因素都决定了WMSDs的发病率。调查表明,体重或体重指数偏高、吸烟都可增加背痛和腕管综合征的风险,而适当的有规律的健康锻炼可以降低 WMSDs的发病率。

1.3 社会心理因素

现今社会,快速紧张的生活压力、高强度的工作压力都给工作者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心理影响,特别是对于医学院校的教师,教科研工作的承担、临床医患关系的处理、高强度的重复性工作以及个人对自身发展前景、成绩、薪金等方面的满意度要求,都在无形当中对教师构成了不同程度上的心理影响,再加之社会对其认可度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等因素都对诱发该群体的WMSDs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不良的社会心理因素会诱发WMSDs,而WMSDs又会反之对个人心理及社会状态产生消极影响,形成了双向联系和反向循环,从而增加了工作者的危险性。

2. 基于WMSDs的工效学预防干预策略的研究

人体工效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与他们所处工作环境之间关系,使之在工作中更加健康、安全、舒适,从而提高工作效率的一门科学。工效学预防是指通过人类在工作环境中可能受到的损伤和避免损伤的方式,从而达到预防疾病得目的。WMSDs的工效学因素主要来源于生物力学因素、环境因素、工作组织因素、社会心理因素、个体因素,这些危险因素普遍具有高强度的作用力、长期持续的接触、高度重复用力、强烈姿势的要求、强烈或长时间的肌肉紧张以及不利环境或心理条件等特征,针对我校教师来说,其工作性质、工作环境、工作要求都体现出了WMSDs工效学影响因素的主要特征,平时承担的教科研工作,造成了教师长时间站立或在电脑前、书桌前伏案并保持不良姿势长久工作;在临床工作时,不利的环境或心理压力、强烈姿势的要求以及高强度的作用力都是诱导WMSDs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9]。为了降低WMSDs的发病率,我们主要在以下四个方面对其工效学预防干预策略进行了研究:

2.1 工作环境的改善

通过对教师工作环境,如办公室、休息室等按照工效学原则改进环境中的设施及设备,其主要参考人体解剖、生理、心理以及个人测量数据,通过对环境的工效学干预以及对教师工效学培训,实现WMSDs某一部位患病率的降低。

2.2 适当规律的健康锻炼

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经常站立,在电脑前经常使用不良姿势长时间工作,缺乏体育锻炼,学校应适当在课间休息时为教师安排适量的体育锻炼,平时教师个人也应该自觉形成加强健康锻炼的意识,积极参加各项体育活动,增强自身机体免疫力和耐受力。

2.3 加强工效学培训

首先对教师以讲座形式定期开展有关知识的培训,使教师充分了解WMSDs发生的机理及防护知识,强化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工效学预防的意识,提高其在不同工作环境中的自我保健意识,消除不良工作习惯为教师带来的额外负担,减轻肌肉骨骼负荷与疲劳程度,逐步形成良好的工作习惯[9]

2.4 工效学评估方法的不断改进

如何评估教师工作环境中存在的工效学危险因素对WMSDs预防的影响程度,需要我们不断改进评估方法,原有的评估方法有问卷调查法,该方法由教师主观评价,虽然直观、成本低、应用范围广,但其准确性和可靠性较低;现场观察法虽然可以较大范围内获得相关信息,但受观测者评价标准的限制,结果也差强人意;直接测量法虽然可以较为准确的获得相关数据,但在实施过程中会引起教师的主观不适或工作行为的改变,而且数据分析和处理也比较繁琐,因此经过不断摸索,表面肌电图技术应用是近年来广泛用于评估教师在工作中工效学负荷和肌肉骨骼损伤的有效方法之一[9]

3 总结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类生活方式的不断改变,WMSDs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而且通过各行各业研究者的不断探索证明,在工作中有效地实施工效学干预,对预防和控制WMSDs的发生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虽然目前没有一套客观的WMSDs统一诊断标准,但研究者仍坚持不懈的从各种角度探索其发生的机制、预防的手段,研究的成果可以作为国家制定相关标准、规范的有效依据

[9]

参考文献

[1]黄胜山,张智君.心理社会因素对职业性肌肉个股疾患的影响[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06,24(4):248-250.

[2] Amell T,Kumar S.Work-related Muscularskeletal Disorders:Design as a Prevention Strategy..A Review[J].Iouenal of Ocupational Rehabilitation.2001,11(4):255-265.

[3]杨永丽,周意,刘慧姝.护士职业性肌肉骨骼疾患的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J].护理学杂志.2008,23(2):67,77,87.

[4] Riihimaki H.Musculoskeletal diseases-a continuing challenge for epidemiologic research [J].Scand J Work Environ Health,1999,25 Suppl 4:S31-35.

[5]Kuorinka I,Jonsson B,Kilbom A,et al.Standardized Nordie questionnaires for the analysis of musculoskeletal symptoms[J].Appl Ergonomics,1987,18(3):233-237.

[6]Hildebrandt VH,Bongers PM,van Dijk FJ,et al.Dutch musculoskeletal questionnaire:description and basic qualities[J]. Ergonomics,2001,44(12):1038-1055.

[7]刘凤英.潮汕地区教师群体工作相关肌肉骨骼疾患的干预研究[D].广东:汕头大学,2011.

[8]杨磊,VH.Hildebrandt,余善法,等.肌肉骨骼疾患调查表介绍附调查表[J].工业卫生与职业病.2009,1(35):25-31.

[9]周杰,王生,唐仕川,等.职业性肌肉骨骼损伤的危险因素与工效学预防措施[J].伤害医学.2014,12,3(4):2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