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中医骨科综合治疗骨伤后期肢体肿胀临床疗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06
/ 3

评价中医骨科综合治疗骨伤后期肢体肿胀临床疗效

郭嵘

江西省鹰潭市中医院骨科 江西鹰潭 335000

摘要:目的:评价探析中医骨科综合治疗骨伤后期肢体肿胀临床疗效。方法:研究时段设立为2019年3月至2020年8月间,观察对象选择我院接收骨伤后期肢体肿胀患者共64例,分组方式将以接收先后奇偶顺序法分为常规组及研究组,样本容量则以各组均分32例完成本次研究。常规组提供常规治疗模式,研究组提供中医骨科综合治疗模式。评价探析两组治疗有效值、肿胀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出现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值、肿胀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出现率与常规组作比较,发现组间比较结果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针对骨伤后期肢体肿胀患者提供中医骨科综合治疗模式,可将治疗有效值、肿胀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出现率均改善至较优状态,临床推广以及应用价值显著。

关键词:中医骨科;综合治疗;骨伤后期;肢体肿胀;治疗效果


处理骨伤后期的患者极易发生肢体肿胀的问题,而肢体肿胀也是临床骨科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现代临床通常会采取甘露醇等脱水剂展开治疗工作,虽然在短时间内可以良好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但是如果长时间采取该治疗模式,则会造成患者机体中的水电解质紊乱或是药物不耐受等相关不良反应出现,对预后质量以及患者身体带来了严重危害[1]。基于此,本文将围绕中医骨科综合治疗骨伤后期肢体肿胀临床疗效展开相关探析评价,故选择我院2019年3月至2020年8月间接收骨伤后期肢体肿胀患者共64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现将研究内容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时段设立为2019年3月至2020年8月间,观察对象选择我院接收骨伤后期肢体肿胀患者共64例,分组方式将以接收先后奇偶顺序法分为常规组及研究组,样本容量则以各组均分32例完成本次研究。常规组:男18例,女14例;年龄在23岁~72岁以内,均值是(47.59±1.93)岁。研究组:男17例,女15例;年龄在24岁~71岁以内,均值是(47.53±1.97)岁。各项基线资料组间对比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存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两组患者均提供常规镇痛以及抗菌治疗手段,同时对患肢做垫高处理以及冰袋冷敷。

常规组提供常规治疗模式:对该组提供安徽双鹤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甘露醇注射液(国药准字H34023604,规格:250ml:50g)展开治疗,取250ml的20%甘露醇行静脉滴注,每日滴注一次,连续滴注七天为一个疗程[2]

研究组提供中医骨科综合治疗模式:①中药汤剂。药方组成:先取16克的牛膝,而后取15克的木香、乌药、陈皮、黄芪、青皮以及郁金,最后加入10克的泽兰、泽泻、香附、柴胡以及路路通。按照患者病情的实际情况开展辨证治疗工作,针对下肢骨伤患者分别加用16克的牛膝以及独活;针对上肢骨伤患者分别加用12克的桂枝以及羌活。水煎服,每日口服一剂,分早晚两次口服,连续口服七天为一个疗程[3]。②理疗按摩。将揉、搓以及捏作为主要按摩手法,从而保证患者的血液循环,同时经多种按摩推拿手法,以此来减轻患者的肌肉粘连现象,并改善患者肌肉萎缩,最终满足消肿的目标[4]

1.3观察指标

评价探析两组治疗有效值、肿胀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出现率。

治疗有效值:共分为显效、有效以及无效三项判定标准。当患者四肢肿胀程度具有显著改善变化,同时未出现其他不良反应症状,则判定为显效;当患者四肢肿胀程度有所改善,同时未发生其他严重不良反应症状,则判定为有效;患者肿胀现象未被改善,甚至更为严重,则判定为无效。治疗有效值=(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通过SPSS26.0软件完成数据的分析,若数据之间存在组间差异性,则以P<0.05展开。


2结果

2.1评价探析两组治疗有效值

研究组治疗有效值与常规组作比较,发现组间比较结果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详见表1。

表1评价探析两组治疗有效值[n(%)]

组别

n

显效

有效

无效

治疗有效值

研究组

32

22(68.75)

9(28.13)

1(3.13)

31(96.88)

常规组

32

14(43.75)

11(34.38)

7(21.88)

25(78.13)

--

--

--

--

5.1429

P

--

--

--

--

0.0233

2.2评价探析两组肿胀症状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

研究组肿胀症状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与常规组作比较,发现组间比较结果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详见表2。

表2评价探析两组肿胀症状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x±s)

组别

n

肿胀症状消失时间(d)

住院时间(d)

研究组

32

4.13±0.52

6.97±1.33

常规组

32

7.95±1.57

12.36±1.24

t

--

13.0658

16.7679

P

--

0.0000

0.0000

2.3评价探析两组不良反应出现率

研究组不良反应出现率与常规组作比较,发现组间比较结果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详见表3。

表3评价探析两组不良反应出现率[n(%)]

组别

n

肿胀加剧

四肢胀痛

伤口感染

不良反应出现率

研究组

32

1(3.13)

1(3.13)

0(0.00)

2(6.25)

常规组

32

2(6.25)

3(9.38)

3(9.38)

8(25.00)

--

--

--

--

4.2667

P

--

--

--

--

0.0389


3讨论

骨伤后期出现肿胀症状属于临床骨科中具有极高发生风险的一种并发症,导致肿胀的出现的根本原主要是由于患者在损伤后,损伤邻近部位会增加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并且毛细血管的出血液体在外渗出后,则会造成病变部位发生肿胀现象,而受到渗出物的刺激将会产生疼痛、发热以及炎症等症状反应,若未及时治疗患者病变部位,不但会导致伤口愈合不良,甚至还会造成感染等严重问题的发生,因此采取良好有效的治疗手段格外关键。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治疗有效值、肿胀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出现率与常规组作比较,发现组间比较结果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中医则认为骨伤后期肢体肿胀归属“气滞”以及“淤血”的范畴内,所以治疗时应该将疏通经络以及活血化瘀作为治疗核心[5]。本次研究所采用的中药汤剂,其中的黄芪可起到补中益气之效果;陈皮以及大香具有益气之功效;沉香以及厚朴具有降气的作用;而香附、青皮、郁金以及柴胡等中药则可发挥疏肝行气的作用。诸药物配伍能起到消肿化瘀以及益气活血之功效,同还可时促进血液循环。而中医骨科理疗按摩辅助治疗手段,可以经由摩擦、揉、捏以及搓等按摩手法,明显提高患者血液循环状况,达到疏通经络以及开通闭塞等目标。

综上所述,针对骨伤后期肢体肿胀患者提供中医骨科综合治疗模式,可将治疗有效值、肿胀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出现率均改善至较优状态,临床推广以及应用价值显著。


参考文献:

[1]刘欣.中医骨科综合治疗骨伤后期肢体肿胀的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0,5(10):123-124.

[2]吕伟明,沈鸿辉.中医骨科综合治疗骨伤后期肢体肿胀的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2019,17(26):121-122.

[3]段义民.中医骨科综合治疗骨伤后期肢体肿胀的治疗效果探讨[J].智慧健康,2019,5(01):95-96.

[4]向忠.中医骨科综合治疗骨伤后期肢体肿胀的效果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8,34(12):88-89.

[5]李伟.中医骨科综合治疗骨伤后期肢体肿胀的治疗效果[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5(29):16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