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酸肌酸钠和1,6-二磷酸果糖治疗小儿心肌损害的疗效及可行性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06
/ 2

磷酸肌酸钠和 1,6-二磷酸果糖治疗小儿心肌损害的疗效及可行性分析

李世红

双鸭山双矿医院 黑龙江 双鸭山 155100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心肌损害采用磷酸肌酸钠给药方案和1,6二磷酸果糖给药方案展开治疗效果及可行性对比情况。方法:对80例罹患心肌损害的患儿予以选取,均于2019年1月至2020年7月阶段内,我院儿科收治,随机予以分组,即A组(应用磷酸肌酸钠药物)和B组(应用1,6二磷酸果糖药物)各40例,对比两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心肌酶指标测验水平。结果:A组患儿总有效率经评定为95.00%,B组经评定为7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开展治疗工作前,心肌酶指标LDH、CK-MB、CK水平经测验无差异(P>0.05),在开展治疗工作后,各指标水平经测验,均有明显降低的情况,且与B组进行比较,A组表现得更为显著(P<0.05)。结论:心肌损害患儿采用磷酸肌酸钠给药方案治疗,相较1,6二磷酸果糖方案,有更高的临床总有效率,且可促心肌酶指标显著降低,改善心肌状况,具有非常重要的开展价值。

关键词:小儿;心肌损害;磷酸肌酸钠;1,6二磷酸果糖

小儿心肌损害为儿科领域多发性病症,其中最为常见的是病毒性心肌炎,其为病毒感染诱导心肌出现弥漫性或局灶性炎性改变,进而诱导心肌发生变性、坏死所致。目前,临床尚未明确本病的病机,多认为与埃可病毒、腺病毒、柯萨奇病毒相关。本研究对相关患儿予以抽取,就应用磷酸肌酸钠和1,6二磷酸甲糖给药方案在所获效果方面的比较展开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80例罹患心肌损害的患儿予以选取,均于2019年1月至2020年7月阶段内,我院儿科收治,随机予以分组,即A组(应用磷酸肌酸钠药物)和B组(应用1,6二磷酸果糖药物)各40例,A组中,男26例,女14例,年龄介于2-9岁之间,平均(6.17±1.04)岁;病程介于1-4个月之间,平均(2.14±0.34)个月。B组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介于2-8岁之间,平均(6.14±1.02)岁;病程介于1-3个月之间,平均测验值为(2.16±0.31)岁。经对两组基线信息比较,具可比特征(P>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均与1996年版《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符合;资料完整,知情。排除标准:机体其它脏器表现为严重功能不全;依从性差者。
1.3 方法
两组基础方案同,即卧床休息,对症支持。A组:取磷酸肌酸钠静滴,0.5g/d。B组:取1,6二磷酸果糖200mg-1/d静滴,以2周为1疗程,共进行1个疗程治疗。

1.4 观察指标
(1)评估患儿治疗总有效率并展开对比;(2)比较治疗前后心肌酶指标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酸激酶(CK)水平。
1.5 疗效标准
显效:心肌酶谱、心电图均呈正常恢复,症状消失;有效:心肌酶谱、心电图呈正常恢复,症状有一定程度消失;无效:未及上述标准。

1.6 统计学分析
在SPSS22.0中精准对所涉数据分析,组间在开展表述时,应用(%)呈现,经卡方检验获取结果,计量在表述时,应用(5ff55040bb591_html_57636863a95004d3.gif )呈现,经t检验获取结果,P<0.05提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总有效率评定结果对比情况

A组患儿总有效率经评定为95.00%,B组为72.50%,前者高于后者(P<0.05)。见表1。

表1 总有效率评定结果对比 [n(%)]

组别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A组(n=40)

34(85.00)

4(10.00)

2(5.00)

38(95.00)

B组(n=40)

18(45.00)

11(27.50)

11(27.50)

29(72.50)

χ²

-

-

-

7.429

P

-

-

-

0.006

2.2 两组心肌酶指标测验值对比

两组在开展治疗工作前,心肌酶指标LDH、CK-MB、CK水平经测验无差异(P>0.05),治疗后各指标均有降低,且相较B组,A组降低更为显著。见表2。

表2 心肌酶指标测验值对比 (5ff55040bb591_html_57636863a95004d3.gif ,U/L)

组别

LDH

CK-MB

CK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A组(n=40)

157.91±12.59

56.33±12.17

52.41±12.17

25.12±7.01

609.13±119.32

156.71±34.22

B组(n=40)

157.34±13.71

67.23±12.91

52.24±12.33

42.91±12.42

607.12±132.13

197.23±32.41

t

0.194

3.886

0.062

7.889

0.071

5.347

P

0.847

0.000

0.951

0.000

0.943

0.000

3 讨论

目前,在对小儿心肌损害疾病进行治疗时,尚缺乏特效药物,通常以减少损伤、保护受损心肌细胞为遵循原则,展开干扰素及抗病毒治疗,并强调休息重要性。磷酸肌酸钠含有可对高能磷酸进行暂时存储的基团,以有效保护缺血性心肌,并经将机体内分布的二磷酸腺苷向ATP转化,来对心肌细胞ATP水平予以维持,使细胞膜处于相对稳定状态,为心肌恢复创造条件[1-2]。此外,磷酸肌酸钠还可有效抑制体内分布的溶血酯酶,显著减少氧自由基受损,进而对心肌细胞加以保护,使心肌异常代谢明显减少。而1,6二磷酸果糖属心脏供能药物,在缓解症状,控制心衰方面作用有限,加之易引起注射部位疼痛,小儿依从性偏低。磷酸肌酸钠给药方便,可有效规避上述不足[3]。本次研究结果也对其作用予以了证实。

综上,心肌损害患儿采用磷酸肌酸钠给药方案治疗,相较1,6二磷酸果糖方案,有更高的临床总有效率,且可促心肌酶指标显著降低,改善心肌状况,具有非常重要的开展价值。


参考文献:

[1]马科,寇艳,卢蓉,等. 磷酸肌酸钠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及对心肌酶和肌钙蛋白水平的影响[J]. 河北医学,2020,26(02):190-193.

[2]史艳玲. 磷酸肌酸钠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观察[J]. 中国医药指南,2020,18(06):37-38.

[3]李玉佳,卢伟,杜侃. 磷酸肌酸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儿心肌酶水平的影响[J].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8,44(01):137-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