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肢位应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护理中的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06
/ 2

良肢位应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护理中的效果观察

刘彩霞

湖南师范大学附属湘东医院 湖南醴陵 412200

【摘要】目的:观察脑卒中偏瘫用良肢位的康复护理价值。方法:2019年2月-2020年11月本科接诊脑卒中偏瘫病患50例,随机均分2组。实验组采取良肢位摆放护理,对照组行常规康复护理。对比Fugl-Meyer评分等指标。结果:针对Fugl-Meyer评分与Barthel指数,实验组依次是(49.56±3.42)分、(82.59±2.63)分,比对照组(41.33±3.58)分、(75.47±3.94)分高,P<0.05。针对满意度,实验组100.0%,优于对照组84.0%,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康复护理用良肢位,利于患肢运动功能的恢复,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提升。

【关键良肢位;脑卒中偏瘫;应用价值;康复护理


医院脑血管疾病中,脑卒中十分常见,由脑动脉局部血供不足所致,以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为主要病理特征,本病容易致人残疾和死亡,需要引起临床的重视[1]。于对症治疗期间,对脑卒中偏瘫病患施以康复护理,可减少其致残风险,提高生活质量,而良肢位摆放则有助于促进患者的康复进程[2]。本文选取50名脑卒中偏瘫病患(2019年2月-2020年11月),旨在分析脑卒中偏瘫康复护理用良肢位的价值,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9年2月-2020年11月本科接诊脑卒中偏瘫病患50例,随机均分2组。实验组女性11例,男性14例,年纪在39-77岁之间,平均(57.25±3.96)岁。对照组女性10例,男性15例,年纪在40-78岁之间,平均(57.69±4.08)岁。2组性别等资料对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 排除标准

(1)心理障碍者。(2)中途转院者。(3)恶性肿瘤者。(4)孕妇。(5)精神病者。

1.3 方法

2组常规护理措施:肢体功能训练、生活活动能力训练和病情观察等。实验组配合良肢位摆放护理:(1)患侧卧位。让患者保持头部处于舒适体位,将上颈段屈曲,同时后旋躯干,在后北侧放置枕头,伸直患侧上肢,将肩关节屈曲达到90°,将腕关节进行自然背伸,确保手心朝上。让患侧肢体处于下方位置,自由伸屈健侧上肢,保持下肢髋关节和膝关节屈曲达到90°。(2)健侧卧位。将头部自然放于枕头上,向前伸出患侧上肢,将肩胛骨轻轻抬起,保持肩关节处于屈曲90°状态,将健侧肢体处于下方位置,取仰卧姿势,对健侧下肢髋关节进行伸展,同时对膝关节进行屈曲。(3)仰卧位。于患者头部下方增垫软枕,保持患侧肩关节处于外展位,同时在下方放置枕头,伸直手臂和下肢,微屈手指,在双侧腘窝下方放置枕头,保持膝关节处于屈曲状态。(4)床上坐位。屈曲髋关节达到90°,在背部下方放置枕头,直立躯干,上肢保持伸展位,屈曲双膝达到50-60°。(5)轮椅坐位。若患者病情允许,可让其转至轮椅上,同时在轮椅靠背与患者后背间放置木板,以确保其躯干处于伸展位,前旋前臂,将手指神展开,同时将双脚自然下垂放在脚踏板上。

1.4 评价指标

用Fugl-Meyer量表评估2组干预前/后患肢运动功能,得分越高,患肢运动功能就越强。选择Barthel指数,对2组干预前/后生活活动能力作出评价,总分100,得分越高,生活活动能力就越好。

调查满意度,于患者出院时开展,并对调查结果采取百分制。满意≥85,一般65-84,不满意≤64。(一般+满意)/例数*100%即满意度。

1.5 统计学分析

数据处理经SPSS 20.0,t计量资料(5ff5511b448cc_html_396ca2460f9352a7.gif )检验,χ2对计数资料[n(%)]检验。若P<0.05,提示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患肢运动功能分析

针对Fugl-Meyer评分,2组干预前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干预后比对照组高,P<0.05。如表1。

表1 统计Fugl-Meyer评估结果表 (分)

组别

例数

干预前

干预后

实验组

25

29.34±6.72

49.56±3.42

对照组

25

29.58±6.41

41.33±3.58

t


0.1629

6.8953

P


0.1754

0.0000

2.2 生活活动能力分析

针对Barthel指数,2组干预前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干预后比对照组高,P<0.05。如表2。

表2 统计Barthel评估结果表 (分)

组别

例数

干预前

干预后

实验组

25

52.37±5.89

82.59±2.63

对照组

25

52.83±5.46

75.47±3.94

t


0.1834

8.4769

P


0.1691

0.0000

2.3 满意度分析

针对满意度,实验组100.0%,优于对照组84.0%,P<0.05。如表3。

表3 统计满意度调查结果表 [n,(%)]

组别

例数

不满意

一般

满意

满意度

实验组

25

0(0.0)

7(28.0)

18(72.0)

100.0

对照组

25

4(16.0)

10(40.0)

11(44.0)

84.0

X2





7.1685

P





0.0132

3 讨论

临床上,脑卒中具有致残率高、发病急与病情危重等特点,可损害患者身体健康,影响日常生活[3]。良肢位乃临时体位,需要根据患者肢体挛缩情况、检查结果与身体状况等,对其肢体进行合理的摆放,以促进其肌肉功能的恢复,减少并发症发生几率[4]。通过指导患者取良肢位,可改善其患肢运动功能,促进康复进程,提高生活活动能力[5]。此研究,在Fugl-Meyer评分上,实验组干预后比对照组高,P<0.05;在Barthel指数上,实验组干预后优于对照组,P<0.05;在满意度上,实验组比对照组高,P<0.05。

综上,脑卒中康复护理用良肢位,利于患肢运动功能的恢复,满意度的改善,及生活活动能力的提升,建议推广。

参考文献:

[1]李爽,王鹤.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良肢位摆放的应用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1):152,161.

[2]邱芸芸.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良肢位综合康复护理效果分析[J].饮食保健,2020,7(6):186-187.

[3]朱爱菊.良肢位摆放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的应用观察[J].健康必读,2020,(17):151.

[4]钱婷.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实施良肢位摆放的康复护理观察[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21):71.

[5]李乃朝.脑卒中偏瘫实施良肢位摆放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分析[J].健康必读,2020,(31):189-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