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剂量氨磺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06
/ 2

小剂量氨磺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探讨

王罡

浙江衢州怡宁医院 浙江省 衢州 324000

摘要:目的:研究小剂量的氨磺必利对于精神分裂阴性症状的实际治疗效果,以及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方法:选择在2018年12月到2019年12月之间,到我院治疗精神分裂的患者,共94例进行研究,随机将这94例患者分成研究组、对照组。对照组中患者给予利培酮进行治疗,研究组中患者给予氨磺必利进行治疗。对患者治疗后的实际效果,以及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根据最终结果可以发现,应用氨磺必利进行治疗的研究组患者,服用药物出现的不良反应几率要比对照组更低(P<0.05);对患者治疗前的阴性症状评分情况进行比较,发现差异不明显(P>0.05),经过治疗之后,两个组中患者的评分都有所降低,但是应用氨磺必利进行治疗的研究组中,患者评分降低情况要比对照组更加明显,说明治疗效果与对照组相比更好(P<0.05)。结论:对于患有精神分裂疾病阴性症状的患者来说,应用较小量氨磺必利进行治疗,能够获得更明显的临床治疗效果,并且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比较低,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阴性症状,非常值得进行推广。

关键词:氨磺必利;精神分裂;阴性症状;临床效果;不良反应


精神分裂疾病是临床上比较严重的一种精神方面障碍,患上该病之后,患者一般体现为行为、思想、情感等方面的障碍,并且精神活动会变得不协调,严重的话还可能会损害患者的认知功能,对患者正常学习、生活、工作都有着非常不好的影响。根据一些研究可以表明,应用少量的抗精神病类药物氨磺必利,能够有效改善该病症患者的阴性症状。以下对氨磺必利的的实际治疗效果,以及应用后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将在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期间内,患病的94例就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方法将其分成不同的两个小组,每个小组中各有患者47例,两个小组的名称分别是应用氨磺必利的研究组,以及应用利培酮的对照组。其中有男性52例,女性患者42例,年龄阶段在19-46岁之间,患病时长在3-6年之间。纳入标准:符合精神分裂的疾病诊断标准,确定为该疾病的患者。排除标准:对严重身体方面疾病患者、处于哺乳期或者是妊娠期的患者、对药物过敏的患者、有药物依赖的患者进行排除。本次研究经过家属的同意,并且签订了同意书,对所有患者的资料进行对比,发现存在对比的可能性(P>0.05)。

1.2方法

所有的患者在服用研究对比药物之前,要将已经在服用的抗精神病类药物进行停药,停药时间在2周以上。研究组中的患者,给予氨磺必利进行治疗,服用量和要求为:①每天服用一次,每天的服用量为4mg,每天需要服用两次,每次2mg。②按照患者的病情发展情况,逐渐提升到6mg/天,分两次服用,每次需要服用的量为3mg。研究组中患者服用利培酮进行治疗,服用药物的具体周期和方法为:①剂量为每日100mg,每次服用一次药物。②按照患者的实际检查结果对病情发展情况进行判断,根据要求加重药量,逐渐加量到300mg每天,每日服用一次。两个组的患者,需要连续服用药物八周以上进行治疗[1]。同时,在使用药物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需要按照患者的实际情况,酌情加入一些辅助类药物,如苯海索、苯二氮卓药物,不能够与其他的治疗疾病药物进行联用[2]

1.3评价标准

对两个组中患者的阴性症状具体评分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的情况进行分析,其中研究阴性症状主要使用的是PANSS,测量患者各种不良反应的方式为应用TESS,对患者的症状、不良反应实施准确评分。

1.4统计学方法

此次采用的软件为SPSS19.0,实施x2、t检验,采用%、±对数据进行表示,P<0.05说明具有统计学分析实际意义。

2结果

2.1患者参与治疗前后的PANSS具体评分对比

根据表1可以了解到,在治疗之前,两个组中患者的评分情况差别不明显(P>0.05);经过了为期8周的治疗,研究组中患者的评分情况要比对照组更优,说明研究组中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更好(P<0.05)。

表1PANSS评分治疗前后对比

组名

例数

评分情况

治疗前

治疗后

研究组

47

29.66±3.23

14.98±6.33

对照组

47

28.44±3.33

20.15±7.95

t

-

1.764

3.413

P

-

>0.05

<0.05

2.2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如表2所示,对两个组中患者出现各种不良反应的人数进行统计,计算出具体的发生率,发现研究组中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相对比较小(P<0.05)。

表2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组名

例数

便秘(例)

无法静坐(例)

心跳过速(例)

头晕(例)

失眠(例)

发生率(%)

研究组

47

2(4.26)

1(2.13)

0

0

2(4.26)

5(10.64)

对照组

47

3(7.14)

2(4.26)

2(4.26)

4(8.51)

3(7.14)

14(29.79)

X2

-

-

-

-

-

-

0.021

P

-

-

-

-

-

-

<0.05

3讨论

精神分裂疾病具体发病机制,和人体内的多巴胺通路,出现了过度活动或者是活动不佳两种情况混合发生,有着非常直接的关系,该病病程一般比较长,并且患者容易出现行为混乱、缺乏意志、思维混乱等各种临床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氨磺必利主要是通过将D2和D3S受体进行阻断,中断患者的负反馈相关机制,保证DA能够实现充分释放,在氨磺必利占据百分之六十五的多巴胺受体时,就会达成抵抗病症的效果[3]

根据以上的研究可以发现,对两个组中患者应用不同的药物进行治疗,分析结果证明,服用氨磺必利的研究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人数相对更少,说明服用后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与对照组相比更小(P<0.05);同时,在服用两种药物之前,患者的阴性症状评分不存在非常明显的差异性(P>0.05),但是在治疗后,研究组的评分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经过以上研究可以证明,应用氨磺必利对改善精神分裂患者的阴性症状,有着非常好的效果,副作用更小,非常值得进行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张晓琳,任姣娜,全宏洁.氨磺必利治疗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临床疗效分析[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20,26(1):144-145.

[2]李彩芳.氨磺必利治疗阴性症状为主精神分裂症的疗效[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5):70-71.

[3]刘波红.氨磺必利对阴性症状精神分裂症患者有效率、生活质量和不良反应的影响[J].世界复合医学,2020,6(4):157-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