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疗法在小儿多动症治疗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06
/ 3

综合疗法在小儿多动症治疗中的应用

李琴

湘潭爱尔仁和医院 411110

摘要:目的 分析综合疗法在小儿多动症治疗中的运用。方法 将本院近些年收治的小儿多动症群体作为研究内容,随机抽取200例小儿多动症患儿,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实验组,两组患儿分别为100例,对研究组患儿采用常规多动症治疗法进行治疗,对实验组患儿采用综合治疗法进行治疗。疗程后比较分析不同疗法的运用价值。结果 分析比较患儿症状评估疗效后,相关数据显示,实验组患儿总有效率高于研究组患儿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比较对患儿平均6个月时间随访,随访及疗程过程中观察患儿不良反应和复发率数据,实验组患儿的数据明显低于研究组患儿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纯使用药物治疗小儿多动症,难以获得令人满意的效果,需要结合各种干预手段提升人的满意度,对治疗方案的不良反应和复发率进行高效控制,因此在小儿多动症治疗的临床中,综合治疗法值得推广及应用。

关键词:综合疗法;小儿多动症;治疗;具体应用



前言:小儿多动症属于一种行为障碍性疾病,其中患儿注意力不集中,注意力持续时间相对较短,患儿会不自主进行活动,患儿容易冲动,情绪非常不稳定,还会伴随着不同程度认知障碍,通常女孩少于男孩。患病后会不同程度的干扰患儿的学习生活,三成以上还有可能发展至成年时期。综合疗法治疗小儿多动症效果明显,明显缩短疗程,基于此,文章对综合疗法在小儿多动症治疗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本院近些年收治的小儿多动症群体作为研究内容,随机抽取200例小儿多动症患儿,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实验组,两组患儿分别为100例,详细情况如表1。表1 研究组和实验组患儿的基本情况

组别

n

男性

女性

年龄(岁)

平均年龄(岁)

病程(年)

平均病程(年)

实验组

100

41

59

4-8

5.5±1.3

1-4

3.2±1.1

研究组

100

42

58

4-7

5.4±1.2

1-4

3.2±1.1

提示此次研究对象组别在性别、年龄以及病情具体情况等差异并不明显,具备可比性(P>0.05)。

1.2治疗方法

1.2.1对研究组患儿采用常规多动症治疗法

对研究组患儿采用药物治疗,即常规多动症治疗法,运用咖啡因治疗,生产公司为杭州民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服用剂量5ml/次,3次/d,一个疗程需持续15d,对患儿疗效评估于4个疗程以后。

1.2.2对实验组患儿采用综合治疗法

对实验组患儿采用药物疗法的基础上,使用综合治疗法。主要包括的内容:

健康指导:药物治疗虽然可以从发病机制层面对患儿多动症病情进行改善,但单纯被动治疗不能获得患儿的理解以及配合只会事倍功半,所以在对小儿多动症治疗过程中结合教育指导有关键作用,医生和患儿家长需要保持高效的沟通,在制定心理指导时要科学依据患儿的智力程度、性格及气质等多个层面,实施教育指导方案的方式可包含布置作业、课后辅导、课外活动及提问对答等方式,在此过程中以鼓励为主,注重对患儿自尊心的保护,让患儿在治疗过程中获得成就感,不仅可以提高患儿注意力,同时结合药物干预,确保效果。

家庭治疗:对患儿疗效质量及预后情况,和谐的家庭有着直接影响,家长要尽可能地减少家庭不和谐气氛,与患儿进行高效沟通,有利于减少患儿生活和学习方面的困难,注重户外活动,激励患儿,给予患儿足够的信心,防止多动症患儿可能存在的危险性及破坏性行为。

感觉后训练:对患儿用滑板、平衡木及秋千等方式进行训练,15d/疗程,患儿需要持续接受4个疗程治疗。

2结果

2.1研究组与实验组疗效比较分析

详情请见表2。

表2 研究组与实验组疗效比较分析

组别

n

治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实验组

100

97

2

1

97

研究组

100

82

10

8

82

研究组与实验组疗效比较分析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研究组与实验组患儿预后比较分析

详情参见表3。

表3 研究组与实验组预后比较分析

组别

n

不良反应

(%)

复发

(%)

实验组

100

3

3

0

0

研究组

100

11

11

3

3

研究组与实验组预后比较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多动症是一种心理障碍性疾病,这种疾病的患儿很难将注意力集中,一般注意力持续时间比较短,情绪波动十分明显,易怒,因此在社会交往中容易引起一系列不好的后果。

3.1小儿多动症的病因

遗传因素:依据调查数据可以了解到,遗传因素是引发小儿多动症的主要因素之一,在临床的研究中,很多业界人士指出多基因遗传的概率相对比较大。而分子遗传学研究证明,多巴胺受体基因的多态性也是引发小儿多动症障碍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时也将其作为一个新的研究方向作为临床参考。

轻微脑损伤:在孕期和围产中,因为各类临床诊断的共同作用,可能会造成胎儿在母体或出生后产生轻微脑损伤,而这些损伤通常是引发小儿多动症的关键因素之二。但是,当前多动症患儿中,都不是因为单一的脑损伤引发的疾病,同时诸多突发交通事件也并不存在患儿脑损伤的证据。

神经因素:⑴神经生理学。通常而言,患儿会产生脑电图异常率高的情况,慢波活动是其重要体现,增强脑电图功率谱分析挂号可了解到,患儿慢波功率增加,这表明患儿存在中枢神经系统成熟延迟,或大脑皮质觉醒不够。⑵神经生化。相关业界人士在研究中证明,小儿多动症患儿很多存在功能异常或者中枢神经递质代谢障碍等问题,比如肾上腺素与多巴胺更新率下降。

心理因素:良好的家庭气氛及社会气氛有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如果在成长过程中,孩子受到不利环境干扰,比如家庭中父母关系不和谐、教育方式不合理、经济条件相对较差等,都会导致孩子产生多种多样的心理障碍,提升了小儿多动症产生概率。

3.2小儿多动症各项疗法优势

中医辨证疗法可以从根本上治疗小儿多动症疾病,进而提升临床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及复发率。与此同时由于中药副作用较小,因此其不良反应率较低;现阶段研究证明,小儿多动症与患儿的心理存在关联性,所以在心理治疗中融入综合疗法,可提升临床疗效;针灸治疗具有副作用较低,疗效显著等,所以提升了综合治疗的疗效,同时减少了复发率及不良反应率;感觉统后训练采用平衡感锻炼,更好地保障临床疗效。

由此可见,在小儿多动症治疗过程中,综合疗法具有明显优势。患儿智能正常,但行为、学习不足,体现为注意力不集中,注意力时间短,小儿多动症疾病患儿中,男孩比女孩多一些。哌醋甲酯俗称利他林,属于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在小儿多动症治疗中得到广泛运用,但长时间运用,会产生副作用。而对综合疗法进行高效运用,对症使用中药,标本兼治。可对西药的服用量进行有效减少,减少不良反应,如食欲减退、失眠等。

依据相关研究证明,实验组患儿总有效率高于研究组患儿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比较对患儿平均6个月时间随访,随访及疗程过程中观察患儿不良反应和复发率数据,实验组患儿的数据明显低于研究组患儿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儿多动症治疗中运用综合疗法,其令人满意度较高,需结合多种干预手段进一步提升作用,控制治疗方案的复发率及不良反应率等,在临床中综合疗法值得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王燕.综合疗法治疗小儿多动症的临床疗效研究[J].医学美学美容旬刊,2014(3):125-126.

[2]谷何英.综合疗法在小儿多动症治疗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2014(30):232-232.

[3]吕姗珊.小儿黄龙颗粒对记忆障碍模型小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4,14(01):72-73.

[4]冯璐,张琦.自拟清热肝煎结合心理疗法治疗儿童多动症的临床疗效[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7(07):222-224.

[5]邓宇虹,郑祝剑.运动疗法结合药物治疗51例小儿多动症[J].实用临床医学,2012(11);268-269.

[6]蔡丽红,冯婉华,梁淑婷,等.专注达治疗小儿多动症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外医疗,2012,23(07):568-5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