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MT1在口腔黏膜癌前病变演进过程中的表达规律及意义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06
/ 2

PRMT1 在口腔黏膜癌前病变演进过程中的表达规律及意义

任姝丽

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 518000

【摘要】目的:分别观察口腔内正常黏膜组织、不典型增生组织以及口腔黏膜癌组织的PRMT1表达的不同之处,研究该物质在口腔黏膜癌病变过程中出现的表达异常,探讨其与口腔黏膜癌的病变关系。方法:调取我院2011-06/2014-02所做口腔黏膜癌病理标本52例,及正常口腔黏膜标本17例、不典型增生标本6例,均采用sP法检测PRMT1,比较表达的不同。结果:口腔黏膜癌组织的PRMT1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组织和不典型增生组织,PRMT1阳性表达率和癌变分化程度成正比,且与肿瘤的转移关系密切。结论:PRMT1与口腔黏膜癌的分化程度和转移关联密切,为临床的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科学的指导。

【关键词】口腔黏膜癌;PRMT1;癌前病变;演进过程;免疫组织化学


口腔癌的患病率和病死率均较高,其中口腔黏膜癌属于口颌面部恶性肿瘤发病率最高的一种,且有逐年提高的趋势[1]。几年来医学界对口腔黏膜癌的发生和转移规律做了大量实验和探讨,很多研究表明PRMT1有关的细胞周期异常调控可能对肿瘤的发病起不可忽视的作用。笔者对口腔黏膜癌变中PRMT1的表达异常作如下探讨。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来源

调取我院2011-06/2014-02所做口腔黏膜癌病理标本52(男32,女2O)例,年龄33—76(平均53)岁;包括颊癌1O例,舌癌19例,牙龈癌l3例,唇癌4例,上腭癌和口底癌分别3例;所有标本均在石蜡包埋切片后作HE染色和s—P染色,按照WHO口腔黏膜癌分类标准,包括高分化型口腔黏膜癌25例,其中5例患者出现颈淋巴结转移;中分化型18例,其中4例出现颈淋巴结转移;低分化型9例,其中7例出现颈淋巴结转移。另外采集正常口腔黏膜标本17例、不典型增生标本6例。

1.2主要试剂

采用美国MAIXIM公司生产的PRMT1、sP免疫组化试剂盒。

1.3方法

采用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接法(s—P法),对切片先行高压加热处理,代替胰酶消化促使抗原暴露。

1.4结果判断标准

PRMT1的抗原细胞在染色下呈现的是细胞质或者细胞核含有的棕黄色颗粒形态,表达强度标准参照RemmeleandStegnerde的IRSL1基于3个参数的半定量计数方法。光镜下对每一张切片随机选择10个高倍视野查看,对1000个镜下所见细胞所包含阳性细胞数进行统计,依据每张切片中阳性细胞所占比例和染色强度进行分类评分[2]

1.5统计学处理

用SPSS18.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5ff552e457b3b_html_b2061f6adcf43b23.gif )表示,均值进行t检验,方差不齐用t′检验;干预前后均值对比,用配对t检验;用Fisherc2检验计数资料;方差不齐或非正态分布时采用秩和检验。假设检验标准:α=0.05,P<0.01及P<0.05被认为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为无显著性差异。

2结果

PRMT1在正常口腔黏膜、不典型增生组织和口腔黏膜癌组织中表达率的差别:所有正常组织的PRMT1均为阴性,未发现抗原阳性物质;6例不典型增生病例只有1例弱阳性,其余未见阳性物质,阳性表达率为4.42%;而在52例口腔黏膜癌病例中所观察统计的表达率为66.75%,与前两者相比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

PRMT1与口腔黏膜癌的分化程度、转移的联系:口腔黏膜癌的抗原性物质主要多见于细胞核表达,细胞周期素Dl的阳性表达率为66.75%(34/52)。高分化组病例的PRMT1阳性和强阳性表达率是68.29%(17/25),低分化组病例的阳性和强阳性表达率是55.55%(5/9);出现淋巴结转移的病例PRMT1阳性物表达率是56.19%(9/16),未出现淋巴结转移的病例PRMT1阳性表达率是22.22%(8/36)。口腔黏膜癌组织的分化程度和是否出现淋巴结转移在细胞周期素Dl的表达率有较大的差别,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而患者年龄、性别等差异在PRMT1的表达上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是发生于口腔颌面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患者五年生存率仅为50%左右,而晚期生存率甚至不足30%。因此,早期防治是提高OSCC患者生存率的关键手段[3]。绝大多数OSCC都是由于口腔黏膜癌前病变发展而来,经正常→轻、中度异常增生→重度异常增生(原位癌)→浸润癌发展而来。口腔黏膜癌前病变包括口腔白斑(oral leukoplakia,OLK)和口腔红斑,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异常增生。口腔白斑是最常见的癌前病变约为3%-5%,也有报道高达20%。口腔癌前病变潜能随上皮细胞异常增生程度的增加而增大,虽然大多数癌前病变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单密切观察其癌前病变演进的分子机制,从而阻断异常增生上皮突破基底膜转化为浸润癌,对口腔癌变合OSCC的早期防治都是尤为重要,这是是本课题关注的焦点

[4]

蛋白质精氨酸甲基转移酶1(PRMT1)属于Ⅰ型精氨酸甲基转移酶,可催化精氨酸非对称性双甲基化合单甲基化,在肿瘤发生发展的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PRMT1可催化不同的靶蛋白的甲基化,通过激活或者抑制其功能来发挥作用。目前发现,PRMT1在多种肿瘤中表达异常,并且多数以表达增加为主,包括肺癌、前列腺癌、乳腺癌、白血病等[5]。研究发现,PRMT1存在7种亚型,即PRMT1v1-v7。不同亚型在肿瘤中的作用存在差异。在肺非小细胞癌中,敲减PRMT1的表达后,癌细胞的增殖、迁移能力明显降低,而凋亡却增加。在乳腺癌中,抑制乳腺上皮细胞的PRMT1的表达可以抑制细胞增殖,并促进乳腺微球体的形成。另有研究表明,PRMT1v1的表达降低与患者生存率增加有关,但PRMT1v2与生存率之间却没有明显的关系[6]。另外,PRMT1可以通过甲基化H4R3、MRE11、53BP1及SAM68等蛋白来调控下游基因的表达,从而发挥其在肿瘤演进中的作用。在前列腺癌中,PRMT1对H4R3的甲基化状态与肿瘤的恶性程度正相关,并且可以通过H4R3的甲基化程度来预测患者的复发率。但是,在我们的搜索范围内,未查到PRMT1在口腔癌前病变演进中的作用的相关文章。通过观察PRMT1在口腔黏膜中,口腔白斑中及口腔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来判断口腔黏膜恶性的程度。

综上所述,PRMT1和口腔鳞癌的病变及预后关系密切,对它的研究可以促进我们在临床中对口腔鳞癌的诊断和治疗。


参考文献

[1]仇永乐,王文晶,刘远航,等.EZH2和PCNA在金黄地鼠颊囊黏膜癌前病变中的表达[J].北京口腔医学,2019,27(02):76-79.

[2]吴明雨,于大海,程立,等.HLA-B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J].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2018,v.46(04):35-39.

[3]陈云,张晓梅,谷欢,等.STAT3、CyclinD1、ADAM12蛋白在胃黏膜癌变过程的表达及其意义[J].华夏医学,2019,17(2):96-97.

[4]刘奕,周昊,费伟.CD20在口腔潜在恶性病变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J].国际口腔医学杂志,2018,15(10):85-86.

[5]李雨辰,李寒,陈世璋.Notch基因在口腔癌和癌前病变患者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8,17(21):48-52.

[6]熊倩,刘秋虹,石玉梅.CD44、CD133在口腔黏膜组织癌变过程中的表达及其意义[J].实用预防医学,2018,25(12):1488-1491.

深圳市福田区卫生公益性科研项目 项目编号:FTWS2017063

科研题目:PRMT1在口腔黏膜癌前病变演进过程中的表达规律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