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骨科创伤中的急诊护理干预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06
/ 2


急诊骨科创伤中的急诊护理干预措施

黄香红,黄聪聪 通讯作者

孝昌县第一人民医院,湖北孝感, 432900

摘要目的探讨急诊骨科创伤中的急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将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100例急诊骨科创伤患者,数字表随机法分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急诊护理组实施急诊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护理前和护理后VAS评分、生活质量SF-36量表评分、满意度、急诊救治时间、并发症率。结果急诊护理组VAS评分、生活质量SF-36量表评分、满意度、急诊救治时间、并发症率和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急诊骨科创伤患者实施急诊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缓解疼痛,减少并发症,缩短急诊救治时间,可缓解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急诊骨科创伤;急诊护理干预措施

随着交通工具的增多,骨科创伤事故增多,其患者具有多发伤、复合伤等严重骨科创伤特点,病情危重复杂,情况多变,患者及其家属容易情绪激动,如果救治不及时,护理服务差,容易产生抵抗力,导致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也影响患者术后康复。急诊骨科创伤患者的病情较重,要求护士不仅要有丰富的经验,而且要熟练掌握相关技术,以保证护理质量,缩短病人的康复时间[1-2]。本研究探析了急诊骨科创伤中的急诊护理干预措施,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100例急诊骨科创伤患者,数字表随机法分二组。每组例数50。急诊护理组年龄21-67岁,平均(36.56±2.34)岁,男:女=28:22。对照组年龄23-79岁,平均(36.78±2.78)岁,男:女=27:23。两组样本比较显示P>0.05。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急诊护理组实施急诊护理干预措施。(1)情况评估。骨科损伤引起的骨科创伤性休克往往预示着骨科创伤性症状更加严重,因此需要医务人员对患者入院后的生命体征、症状、临床表现和病情变化进行全面、反复的评估,以防止病人病情恶化。(2)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困难是骨科创伤患者常见的临床表现,为了出现缺氧问题,如果缺氧程度加重,可能会损害患者的身体器官和组织,进而导致患者病情的进一步恶化。因此,积极维护患者呼吸道通畅具有重要价值。通畅呼吸道的具体措施包括抬高下巴,但要特别注意保护颈椎。(3)建立粗大的静脉通道,有效维持血液循环。骨科创伤后60分钟属于患者救治的黄金时段,要求患者及时建立静脉通道,快速补液、输血,纠正失血和休克,采取对症治疗措施。(4)骨科创伤急救:止血、包扎、固定、运输等技术的应用。救援要冷静、沉重、紧张、有序、争分夺秒。(5)实施开放气胸紧急闭合伤口、锁骨中线第二肋间张力性气胸急诊减压排气、腹部骨科创伤处理等紧急救治措施。(6)积极开展术前准备,密切监测病情变化,预见性处置,同时注重心理护理。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护理前和护理后VAS评分、生活质量SF-36量表评分、满意度、急诊救治时间、并发症率。

1.4统计学处理

SPSS22.0软件处理,计数x2统计,计量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意义。

2结果

2.1VAS评分、生活质量SF-36量表评分

护理前两组VAS评分、生活质量SF-36量表评分比较,P>0.05,而护理结束急诊护理组VAS评分、生活质量SF-36量表评分优化程度大于对照组优化的程度,P<0.05。如表1.

表1护理前和护理后VAS评分、生活质量SF-36量表评分比较(`x±s,分)

组别(n)

VAS评分

SF-36量表评分

护理前

护理结束

护理前

护理结束

对照组(50)

6.12±1.23

2.46±0.21

64.81±6.82

81.41±1.74

急诊护理组(50)

6.06±1.13

1.02±0.13

64.41±6.21

94.89±3.21

t

0.121

6.288

0.146

15.381

P

>0.05

<0.05

>0.05

<0.05

2.2满意度

急诊护理组的满意度比对照组高(P<0.05)。急诊护理组的满意度是97.12±2.21分,而对照组的满意度是93.12±2.01分。

2.3急诊救治时间

急诊护理组急诊救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两组急诊救治时间比较(x±s)

组别(n)

骨折疼痛缓解时间(min)

对照组(50)

78.24±6.57

急诊护理组(50)

55.24±3.11

t

6.012

P

0.000

2.4并发症率

急诊护理组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P<0.05)。急诊护理组并发症有1例,占2.0%,而对照组并发症8例,占10.0%。


3讨论

在骨科创伤急救护理过程中,护理风险贯穿于护理处置、手术、配合全过程,患者情况复杂多变,存在诸多护理风险。一旦发生事故,将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和痛苦。骨科创伤已成为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外科手术是处理骨科创伤的主要方法,包括清创、器官缝合、引流等。它在预防感染和控制伤害方面起着关键作用[3-4]。护理在骨科创伤救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为进一步提高骨科创伤救治的护理效果,需要努力提高急诊手术的整体质量。作为一名护理工作者,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知识、熟练的操作和良好的人文知识,热情地为病人提供护理服务,把握病人的心理特点,真诚相待,关心、尊重、理解、关心病人,获得病人的信任和配合,才能有效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从而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和急救效果[5-6]

本研究的成果显示急诊护理组VAS评分、生活质量SF-36量表评分、满意度、急诊救治时间、并发症率和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

综上,急诊骨科创伤患者实施急诊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缓解疼痛,减少并发症,缩短急诊救治时间,可缓解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王丹.全局式护理模式在老年急性骨关节炎患者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22):228-229.

[2]邓小燕.骨科损伤控制理论在骨盆骨折患者急诊护理中的应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8,31(18):2811-2813.

[3]郑萌.急诊护理在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87):218+221.

[4]刘淑琼,庄丽玲,江晓萍.新形势下骨科医院急诊护理管理现状与对策[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6,24(18):156-157.

[5]张文光,武婵媛,陆欣.骨科护士护理风险评估能力和专业化发展趋势的研究[J].护理研究,2016,30(16):1934-1938.

[6]童绮思.骨折患者院内急诊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8(13):261-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