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川崎病的护理新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06
/ 2

小儿川崎病的护理新进展

李春荣

百色市人民医院 广西百色 533000

【摘要】川崎病(KD)是一种以变态反应性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理改变的结缔组织病。婴幼儿多见。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可引发冠状动脉扩张甚至并发冠状动脉瘤,是儿童后天性心脏病的主要诱因之一。本文针对小儿川崎病的临床表现、护理措施等内容作一综述,以期为今后类似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小儿;川崎病;护理

1 川崎病的临床表现

川崎病又称为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以发热为首要表现,发热后不久即可出现结膜充血、口唇潮红、皲裂,舌乳头突起、发红,呈“杨梅舌”样改变[1]-[2];发病后3~5天可出现皮疹,掌、跖部出现大片红斑,手足呈硬性水肿指(趾)呈梭形肿胀,常因关节剧烈疼痛而有活动受限。50%的患者可出现颈部淋巴结肿,多为单侧[3]。亚急性期主要表现为掌、跖部大片脱皮,指(趾)末端甲周处开始膜状脱屑继而全身脱屑,部分患者出现关节炎[4]和严重的心脏受累症状[5]

2 川崎病的护理措施

2.1 发热的护理

密切监测体温变化,高热期间要定时测量体温,注意观察热型、伴随症状和程度。急性期患儿要绝对卧床休息,保持室内温度 20~26℃,湿度50%~60%,以降低代谢,降低机体的耗氧量,以保护心脏;鼓励患儿多饮温开水;温度超过 39℃时要警惕热性惊厥的发生,要及时采取降温措施,若物理降温效果不佳,遵医嘱给药物降温,同时观察患儿是否出现脱水症状,如有尿量减少、眼窝凹陷、皮肤干燥等症状,立即通知医生并遵医嘱予补液[6]。密切监测患儿的病情变化,观察有无心血管损害的症状,如面色、精神状态、心率、心律、心音、心电图改变等,如有异常立即报告医生并进行心电监护,及时处理。张秋萍, 黄红静, 柳荣香等人通过在川崎病患儿发热护理的基础上加以个性化的心理干预,能够有效地降低患儿的恐惧感,减轻家属的焦虑感,增加护患间的信任度,大大提高降温措施的效果[7]

2.2 口服阿司匹林的护理

阿司匹林是治疗川崎病的首选药物。阿司匹林服药时间长,易引起胃肠不适、 出血等不良反应。应用阿司匹林除关注不良反应外,还要关注患儿及家属的依从性。为减少不良反应和提高患儿依从性,指导患儿饭后15min服用,同时服用胃黏膜保护剂。要密切观察有无出血症状,如有出血要及时报告医生。郑丽红, 高园通过探讨在小儿川崎病药物治疗护理中应用临床路径模式,能加强临床效果,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同时可规范护理流程和内容,提高护理质量[8]

2.3应用丙种球蛋白治疗的护理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在川崎病发生10天内早期大剂量应用丙种球蛋白,可降低冠状动脉瘤的发生率[9]。丙种球蛋白为血清冻干制品,为防止药物效价降低,需现配现用。输注人免疫球蛋白时必须采用留置针,并挑选弹性好、外周粗直的静脉血管,并确认针芯在血管内才进行输注,输注期间严密观察有无变态反应、液体外渗等异常[10]。禁止与其他药物混合,使用前后用生理盐水冲管。在输注过程中密切观察患儿一般情况和生命体征,如出现出汗、恶心、呕吐等症状或出现呼吸急促、荨麻疹、发绀等,考虑是否有药物过敏,应立即停药,并给予保暖、吸氧,同时立即通知值班医生做相应处理。由于应用丙种球蛋白后阻滞活的病毒疫苗复制及后天获得性免疫建立,因此要告知家长应用丙种球蛋白后预防接种至少延迟6个月。

2.4皮肤的护理

本病以皮肤黏膜病损为最常见临床表现,因此皮肤的护理尤为重要[11],首先衣着要宽松 ,尽量穿棉质的内衣,忌穿化纤类的。要保持皮肤的干燥和清洁,每天洗澡1次或温水擦洗1-2次,水温度不可过高,在37℃左右即可,禁用肥皂和酒精;出现皮疹可能导致皮肤瘙痒,要勤剪指甲,教育家长和患儿不要搔抓以免破溃导致感染。指 (趾 ) 膜状脱皮可用润肤膏,并教育家长对于膜状脱皮应让其自然脱落,不要硬行撕剥。

2.5口腔黏膜的护理

口唇及口腔黏膜的病变是川畸病的特征性表现,由于患儿高热时唾液分泌减少,口腔干燥疼痛,因而影响患儿的食欲。因此要加强患儿的口腔护理[12]。进食前后用温开水漱口。如疼痛厉害影响患儿进食或睡眠 ,可用利多卡因棉球涂抹创面缓解疼痛。同时,要指导患儿及家属采用软毛牙刷刷牙,不得食用含骨头、刺、外壳坚硬的坚果等极易导致口腔粘膜机械性破损的食物;口唇皲裂可用润唇膏。

2.6饮食的护理

急性期患儿因发热、出疹,消化液分泌较少,机体能量消耗较大和口腔黏膜病变的问题,患儿多有厌食,进食困难,饮食要注意给予高维生素、高热量、高蛋白可口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少食多餐,以温凉为宜,避免食生、过冷、过烫、硬和辛辣等刺激性的食物。

2.7眼部的护理

患儿常有双眼结膜充血,但无刺痛、畏光、流泪及脓性分泌物。每日用生理盐水洗眼两次,必要时遵医嘱滴眼药水或涂眼膏,预防双眼感染,年长儿,告知患儿不要揉搓眼睛。年幼儿童,告知家属做好看护。

2.8 心理护理

本病发热的程度高、时间长,可致系统损害,甚至心肌梗死和猝死,后续治疗和随访时间长,家长绝大多数会表现出焦虑、抑郁、恐惧、烦躁等心理,因此护理人员应根据家长的文化程度、接受能力以及疾病的不同阶段,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耐心地向家长进行宣教,建立治愈疾病的信心,消除紧张、恐惧等心理,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争取早日康复。王艳经过研究表明对川崎病患儿除了进行正确评估及基础护理,进行适当的心理护理能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13]

2.9 健康教育与出院指导

向家长讲解本病坚持服药的重要性,按时服药,并注意观察药物的副作用;恢复期要门诊随访,定期检查,每3~6个月做一次超声心动图检查。随时留意冠状动脉的病变情况,遵医嘱需要长时间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必须定期到医院检查血尿常规和肝肾功能;患儿要注意休息,避免剧烈活动。近年来,临床路径被运用于健康教育工作中,蒋丹炜经过研究发现通过临床护理路径对川崎病患儿实施健康教育可以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14]

3 全面护理干预

在进行疾病的治疗护理过程中,除了为患儿提供细致的基础护理,近年来,通过对患儿提供全面的护理干预,在一定程度上的提高患儿的舒适度,能够缩短小儿川崎病的疗程,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15]。许琴芳在探讨舒适护理在小儿川崎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时。采取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舒适护理。结果表明,观察组患儿的舒适度、患儿家属的满意度、健康知识掌握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所以,将舒适护理运用于小儿川崎病护理中护理效果好,提高了患儿的舒适度及患儿家属满意度、健康知识掌握情况,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16]。张倩倩在探讨追踪延伸护理服务在川崎病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时,采取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追踪延伸护理服务,观察比较两组家属对疾病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并统计两组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表明,观察组家属对疾病健康知识掌握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追踪延伸护理服务可降低川崎病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提高家属健康知识掌握率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17]。陈立平在观察分析延续性护理对小儿川崎病患者并发症及家长疾病认知度的影响时,采取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施以延续性护理,统计观察患儿并发症发生情况,并且调查家长对疾病的认知程度,结果表明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家长对疾病认知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所以,通过延续性护理,可以降低小儿川崎病并发症发生率,而且可提高家长对疾病的认知程度[18]

4 结论

综上所述,川崎病患儿起病急,炎症反应多,并发症重,需要及早的进行治疗,为患儿提供恰当的基础护理,并采取综合全面的护理干预,能改善患儿舒适度,加快患儿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儿治疗依从性,提升整体护理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 孔莉. 小儿川崎病的临床诊治进展综述[J]. 世界复合医学, 2018, 004(002):96-98.

  2. 王振丽. 研究小儿川崎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体会[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9(61).

  3. 梁莹. 探讨川崎病临床表现与早期诊断[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8, 006(010):177-178.

  4. 张胜. 川崎病伴有关节受累患儿的临床特征分析[D]. 2019.

  5. 何海玲, 赖武超, 温志红,等. 小儿川崎病的临床特征及其并发冠状动脉病变的危险因素[J]. 广西医学, 2019(12).

  6. 王嫚. 川崎病的护理措施及进展[J]. 健康前沿, 2018, 027(002):66.

  7. 张秋萍, 黄红静, 柳荣香,等. 心理干预在川崎病患儿发热护理中应用的体会[J]. 医药卫生(全文版), 2017(3):00112-00112.

  8. 郑丽红, 高园. 临床路径在小儿川崎病用药护理中的应用[J]. 中国实用医药, 2018, 013(004):175-176.

  9. 冯瑞锋. 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川崎病的疗效对比[J].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7, 027(021):98-99.

  10. 王龙凤, 管延花, 林琳,等. 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川崎病不良反应的护理对策探究[J]. 饮食保健, 2019, 006(019):207-208.

  11. 单佳妮. 川崎病患儿的皮肤护理[J]. 大家健康(下旬版), 2015, 000(006):191-192.

  12. 袁修银, 任俊翠, 刘畅,等. 川崎病患儿的口腔护理现状[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6, 013(019):24-25.

  13. 王艳. 川崎病的护理体会[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6, 001(009):45-45.

  14. 蒋丹炜. 临床护理路径在川崎病患儿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 中外医疗, 2017, 036(021):119-121.

  15. 吴洁,邵亚新.护理干预对小儿川崎病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9,026(005):73-75

  16. 许琴芳. 舒适护理在小儿川崎病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 医药界, 2019(24):0092-0092.

  17. 张倩倩. 追踪延伸护理服务对川崎病患儿家属健康知识掌握率及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影响[J]. 医药与保健, 2019, 027(008):170-171.

  18. 陈立平. 延续性护理对小儿川崎病患者并发症及家长疾病认知度的影响分析[J]. 健康养生, 2019, 000(00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