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关节置换术的麻醉特点及其并发症的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06
/ 2

人工关节置换术的麻醉特点及其并发症的分析

芮鹏飞

江苏省溧阳市人民医院,江苏溧阳 213300


摘要:目的 分析人工关节置换术的麻醉特点及其可能引起的并发症。方法 选择2016年5月 -2018年5月在我院接受诊疗的髋关节人工关节置换术的患者64例,分析人工关节置换术的麻醉特点及其并发症易发因素、并发症病因以及预防处理措施,给予患者采取最佳的麻醉方式。结果 本组64例膝关节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中,出现深静脉血栓的13例,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0.31%。结论 术前对患者实施麻醉操作时,应充分了解患者整体情况及并发症易发因素、并发症病因以及预防处理措施,正确评估患者的麻醉风险、合并症发生几率以及患者的耐受程度,并针对性地采取相应预防措施可有效减少和预防各种并发症的产生。

关键词:人工关节置换术;麻醉;并发症


人工关节置换术是临床上用于关节重建的有效治疗措施,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均得到了广泛应用。临床实践表明,患者实施关节置换术后往往会出现多种并发症。而通过分析人工关节置换术的麻醉特点,对患者的耐受程度做出正确评估,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预防麻醉后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有效减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手术成功率。人工关节置换术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大,增加了手术麻醉风险,因此在术前麻醉医生应对患者的实际病情、合并症等综合情况有较为充分的了解,并针对患者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因此,本文以我院在2016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64例行髋关节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人工关节置换术的麻醉特点及其可能引起的并发症进行了探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5月 -2018年5月在我院接受诊疗的膝关节人工关节置换术的患者128例,按照麻醉方式的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全麻组和硬膜外麻醉组,每组各64例。

其中,男性患者68,共 112 膝;女性患者60例,共78膝;年龄范围在51~80岁以内,平均为(65.78±2.52)岁;病变类型:骨性关节炎患者106例,内风湿性关节炎患者15例,其他类型关节炎患者7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麻醉方法 所有患者在行膝关节人工关节置换术术前均需禁食12h和禁饮4h,并在术前0.5h均给予患者实施肌肉注射0.1g苯巴比妥那和0.5mg 阿托品,所选患者术前24个月均实施清洁灌肠处理措施,术前12h给予患者皮下注射40mg低分子肝素钠。

1.3 数据处理 由本专业工作人员进行数据收集整理,采用SPSS 21.0软件处理本次数据,计量资料表示用“x±s”,计数资料用例数表示(n),组间率用(%)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时P<0.05。

2、结果

人工关节置换术术后,64例膝关节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中,出现深静脉血栓的13例,其中近端血栓患者2例,为股静脉及腘静脉血栓;单纯远端血栓患者11例,其中,小腿肌间静脉血栓患者 5例,腓静脉血栓患者4例,胫静脉血栓患者1例,比目鱼肌静脉血栓患者1例,无出现肺栓塞及髂静脉血栓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 20.31%。

3、讨论

3.1关节置换手术患者的麻醉特点

行关节置换手术治疗的患者多患有骨折或骨关节疾病,且多集中于老年人群。大多数患者均能在椎管内或者神经下阻滞顺利完成手术操作,但部分手术操作需在患者全身麻醉或复合麻醉状态下才能完成。椎管内阻滞可促使麻醉效果得到更好的发挥,同时还具有较好的术后镇痛功能。由于关节置换手术治疗具有创伤大,失血多等特点,因此导致麻醉的风险加大,因此,麻醉操作人员实施麻醉操作时需严格按照常规麻醉流程,同时应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麻醉方法[2]

3.2麻醉方法的选择

(1)椎管内阻滞髋关节、膝关节、肩关节以及肘关节等部位的手术均能通过实施椎管内阻滞完成。椎管内阻滞包括蛛网膜下隙阻滞、硬膜外阻滞、连续腰麻以及腰硬联合阻滞等措施,实施麻醉操作时需综合考虑患者的手术方式、手术部位、麻醉医师的临床麻醉经验、患者病情、麻醉医师的技术水平以及手术时间等方面因素。①硬模外间隙阻滞的镇痛效果极佳,可有效减轻患者的应激反应和心肺负荷,有效缓解血小板激活导致的高凝状态。②交感神经阻滞可有效扩张患者的下肢动静脉,进而有效减少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③留存硬膜外导管可实现镇痛操作。椎管内阻滞在老年髋关节手术中的镇痛效果极佳,用药后起效较快,肌松效果较好,稳定血压等优势,该麻醉方式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手术操作中应用比较广泛。

(2)全身麻醉。如患者手术时间较长,且手术操作复杂,因此应对手术创伤较大的患者或导致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实施全身麻醉。随着麻醉新药的广泛应用以麻醉技术的提升,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应采取全身麻醉方式。全身麻醉的优势如下:①实施操作时不能在患者面前讨论手术治疗效果及对患者的影响;②全麻状态下患者对于特殊体位更具耐受性,从而为实施有创监测提供便利;③如患者属于强制性脊柱炎,实施椎管内麻醉的成功率不高,而实施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可取得良好的效果,进而充分调控患者生理

[3]

相关研究得知,近年来,人工关节置换术引起患者出现深静脉血栓并发症的几率呈不断上升的趋势。为提升人工关节置换术的手术成功率,本文以我院64例行膝关节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人工关节置换术的麻醉特点及其可能引起的并发症,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最佳的麻醉方式,进而有效减少了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本文研究结果表明,人工关节置换术术后,64例膝关节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中,出现深静脉血栓的13例,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 20.31%。

由此可见,术前对患者实施麻醉操作时,应全面了解患者人工关节置换术的麻醉特点及并发症易发因素、并发症病因以及预防处理措施,正确评估患者的麻醉风险和预估其发生合并症的几率,同时应对患者的耐受程度进行评估,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各种并发症的产生,对提升手术成功率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

参考文献

[1]孟和. 人工关节置换术的麻醉特点及其并发症[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89):17449-17451.

[2]丁立峰. 右美托咪啶复合麻醉对高龄人工关节置换术后谵妄的影响[J]. 基层医学论坛,2017,21(32):4584-45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