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重症脑卒中病人行重症监护护理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06
/ 2

急性重症脑卒中病人行重症监护护理效果

张涵锦

周口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 河南 周口 466700

【摘要】目的:分析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行重症监护护理的有效性。方法:纳入2017年6月至2018年10月,本院重症监护室接收的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1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一组7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干预,研究组实施重症监护干预,记录2组间病残程度分级和临床状况。结果:研究组0级病残分级度高于对照组,对照组病残严重度要高于研究组,2组间比较结果证实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伤残率、神经损伤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监护干预模式应用于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中,有助于临床并发症发生率的降低,最大程度确保了患者的生命安全,提升了其生活质量。

【关键词】脑卒中;重症监护;护理效果


脑卒中疾病发病率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不断增加,且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也相对较高[1]。且一旦发生脑卒中,则会导致患者的神经功能受到阻碍。所以脑卒中患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均较高[2]。目前单纯的治疗已经无法帮助患者提升生活质量,而相关研究证实,在治疗基础上加行科学的干预模式有利于患者恢复。本文将进一步分析重症监护护理模式的实施价值。

1研究资料和方法

1.1基本资料

在2017年6月~2018年10月,本院重症监护室接收的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1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研究组(n=70)和对照组(n=70)。

研究组中,男性36例,女性34例,年龄区间46-80岁,中位年龄(61.74±4.76)岁;对照组中,男性38例,女性32例,年龄区间47-82岁,中位年龄(61.70±4.74)岁。两组基本资料核算,不具有差异性(P>0.05)。

诊断依据:根据《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确诊。

1.2干预形式

对照组行基础干预,对患者的用药和换药进行指导干预。

研究组行重症监护干预,具体流程为:①病情测定,护理人员应细致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如果存在异常则和医师报备;②颅内降压干预,因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颅内压在一定时间内均会上升,从而导致脑死亡,所以需要积极降压,且不让患者受到刺激,对颅内压实时测定;③大脑供氧干预,护理人员要根据医嘱情况对患者进行持续性高流量吸氧,且积极测定血氧饱和度。

1.3观察标准

记录患者的病残程度,同时分析其临床状况,包含并发症发生率、伤残率、神经损伤率。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均应用SPSS21.0处理,2组间病残程度分级以及并发症发生率、伤残率、神经损伤率分析,用率(%)表达,行卡方检验。P<0.05证实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间病残程度分级

研究组0级病残分级度高于对照组,对照组病残严重度要高于研究组,2组间比较结果证实P<0.05。详情见表1。

1:两组间病残程度分级(%

组别

0级

1级

2级

3级

4级

5级

研究组(n=70)

40(57.14)

2(2.86)

4(5.71)

4(5.71)

4(5.71)

16(22.87)

对照组(n=70)

28(40.00)

4(5.71)

6(8.57)

4(5.71)

6(8.57)

22(31.44)

2

4.1176

0.4762

0.4308

0.0000

0.4308

1.3003

P

0.0424

0.4901

0.5116

1.0000

0.5116

0.2541


2.2 两组间临床状况分析

表2结果证实,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伤残率、神经损伤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两组间临床状况分析[n(%)]

组别

并发症

伤残率

神经损伤

研究组(n=70)

4(5.71)

30(42.86)

12(17.14)

对照组(n=70)

14(20.00)

42(60.00)

26(37.14)

2

6.3752

4.1176

7.0795

P

0.0115

0.0424

0.0077


3讨论

脑卒中是一种因脑血管受阻或者破损,引发的脑部血液障碍疾病。脑卒中的发病年龄段多为中老年,且这部分人群多有三高反应,也就是说患有三高的人群,发生脑卒中的几率极大。为了进一步提升脑卒中的治疗效果,目前对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均实施重症监护室治疗,以此通过对指标的观测来提升患者生命安全。

而加行护理干预,使患者在重症监护室中获得更为专业的干预,从而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本文结果也进一步佐证,研究组0级病残分级度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伤残率、神经损伤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结果也说明护理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重症监护室护理模式应用于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中,能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残疾率。

参考文献

[1]陈洪波,张艳,宿英英.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脑心交互现象的临床特点与预后分析[J].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2019,31(8):953-957.

[2]顾志娥,胡娅莉,赵霞,等.标准化沟通模式在重症脑卒中患者急诊入院交接中的应用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19,19(6):429-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