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修复治疗先天性缺牙的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06
/ 2

口腔修复治疗先天性缺牙的效果观察

张春宇

哈尔滨香康医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36

摘要:为观察口腔修复治疗先天性缺牙的效果,文章采用实验方法对收治的先天性缺牙患者43例进行研究。患者经口腔修复治疗后观察治疗效果,对比治疗前后患者语言功能评分及咀嚼功能评分。结果显示,经口腔修复治疗的43例患者中有显著效果的患者33例(76.74%),有效果9例(20.93%),无效果1例(2.33%),总有效率为97.67%,且治疗后语言功能评分及咀嚼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因此得出结论,口腔修复治疗先天性缺牙的效果较好,治疗后恢复情况良好。

关键词:先天性缺牙,口腔修复,咀嚼功能,语言功能

先天性缺牙是临床上较常见的口腔问题,大多数是因为个体在牙齿发育过程中牙胚发育因某些原因发育不成熟导致实际牙齿数目少于理论牙齿数目,有的患者表现为小部分牙齿缺失,有些表现为大部分牙齿的缺失,甚至更为严重的患者表现为全部牙齿的缺失。多数缺失的牙齿为上、下颌第二颗磨牙及上颌侧切牙。从缺失的牙齿位置来看,所缺失牙齿大部分都承担着重要的咀嚼功能。而先天性缺牙不仅会造成牙齿不完整影响美观,影响青少年面部即视感,导致社交不自信,也将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上、下牙齿间的咬合功能,导致咀嚼功无法正常发挥。日积月累的咀嚼问题进一步造成口腔卫生恶化,最终导致牙龈炎、口腔炎的发生。另外,先天性缺牙严重的患者语言表达功能也会受到影响,加重患者的自卑心理。对于牙齿缺失的患者,目前临床上较多提倡的是以口腔修复治疗的方法帮助先天性缺牙的患者,包括填充、正畸填补等。一方面恢复患者牙列的完整性,另一方面改善患者牙齿的咀嚼功能和语音功能。而目前对于该种方法效果还缺乏验证。因此,为观察腔修复治疗先天性缺牙的效果,文章展开了实验研究。

一、研究过程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本研究的被试主要选取了2018年1月~2020年6月前来门诊就诊的先天性缺牙患者,为排除额外因素对实验结果造成的影响,在众多患者中进行一定的筛选,实验被试主要选取年龄范围在20~35岁之间,同时确保缺牙原因为先天因素,且缺牙程度为1颗及以上的患者。排除部分患者为非先天性缺牙;或因个人原因无法实施牙齿治疗,及中途放弃治疗的患者。最后筛选研究被试为43例。

(二)口腔修复诊治方法

1.诊断方法

因先天性缺牙的主要原因与牙胚相关,因此想要直观了解牙齿内部情况,X线片是检查先天性缺牙的主要方法。通过X线片观察患者全牙状态,诊断过程中要排除不是先天因素导致的缺牙,包括筛选部分患者是因为过度增生所致的牙根掩盖,及明显颌骨牙齿钙化影响牙齿正常萌出患者。

2.治疗方法

首先是方案制定。在确定筛选出的先天性缺牙患者有无病史及有无拔牙史以避免影响疾病诊断的基础上,根据其不同牙齿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治疗计划。包括为患者建立上、下颌石膏模型;了解患者天然牙齿的位置情况;告知患者治疗期间相关的注意事项等。

其次是正畸治疗。正畸治疗主要针对患者天然牙齿有倾斜的现象,如不能及时正畸将影响修复效果。正畸的主要矫正方式是佩戴固定矫治器。固定矫治器主要通过物理方法矫正牙齿的位置,因此需要注意避免过度矫正导致牙齿出现松动现象,影响天然牙齿的功能。在这一过程中要不断叮嘱患者佩戴矫正器,因不能连续佩戴矫正器会导致矫正效果不理想,拖延治疗时间。

最后是修复治疗。修复治疗主要是为患者佩戴为其个性化定制的义齿,要先依照临时性冠桥调整牙齿缺失间隙以保护基牙,然后为患者佩戴个性化定制的义齿。佩戴后要仔细检查邻接密合状况及牙冠边缘密合情况,以上、下吻合为标准,可以借助牙线检测牙齿密合情况。待调整完毕后粘结固定,叮嘱患者按时回院接受复诊检查。

(三)观察指标

修复后患者不能立马感受全面的修复效果,需要一定时间的适应,因此需要及时对患者进行随访或复诊,进一步了解患者口腔修复后的功能性以及美观性。通过患者对编订好的问卷进行评分,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对比患者在治疗前后语言功能评分、咀嚼功能评分的差异。其中自评问卷主要内容包括总评分、咀嚼功能和语言功能评分三部分。总评分包括牙齿无异常,牙齿整齐;第一恒磨牙能够完成咬合;语言功能与咀嚼功能达到正常水平;X线片检查牙根保持平整,根尖无吸收情况;修复后无其他不适情况;治疗后维持无异常达半年以上。以上选项,患者有5项以上均满意,则表示该治疗有显著效果;有4项以上均满意则为有效果;未达到3项及3项以下则表示该治疗无效。总有效率=(显著有效果+有效果)/总病例数×100%。语言功能评分包括口头表达能力;言语自由交流能力;口头、书面理解能力及书写能力等,自评分数越高则恢复能力越好。咀嚼功能评分包括食物感知能舒适度;牙齿咬合能力;咀嚼力度及吞咽效果等。自评分数越高则能力恢复越好。

二、研究结果

(一)恢复总体情况

经口腔修复治疗的43例患者中有显著效果的患者33例(76.74%),有效果9例(20.93%),无效果1例(2.33%),总有效率为97.67%。其中2例患者治疗后有口腔感染、牙龈出血等并发症,发症发生率为4.65%。但经治疗干预后,得到改善,未导致不良后果。

(二)语言功能及咀嚼功能评分

对患者所给分数进行前后差异比较,经统计学检验结果显示,无论是语言功能还是咀嚼功能,治疗后的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详细情况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语言功能及咀嚼功能评分(N=43)

项目

组别

评分

t值

P值

语言功能

治疗前

7.15±1.18

2.634

0.017

治疗后

8.94±2.09

咀嚼功能

治疗前

6.63±1.11

5.346

0.000

治疗后

8.54±1.75

注:p<0.05代表差异显著

三、讨论

先天性缺牙是临床上常见的口腔疾病,其病因主要来自牙胚发育异常的问题,以缺牙为主要表征,但内部机制尚不清楚,因此目前最好的治疗方法就是在治标层面进行修复。缺牙主要造成的负面影响首先是影响患者的咀嚼功能,正常人的牙齿共28颗,牙齿密度、力度完全满足咀嚼食物的功能,而缺牙导致牙齿移动、松动,牙齿间隙太大,上、下牙无法咬合。其次影响发音功能,缺牙患者发音经常被称为“漏气”,严重影响患者的社交自信。最后还会影响患者面部美观,随着直播、短视频的发展,人人都可成为主播,成为主播最多是面部暴露在镜头面前,这就促使人们对面部颜值的重视,这种观念不仅在互联网中存在,生活中也不断成为人们的审美观,人们对于牙齿美观的要求越来越高。而缺牙的现象主要有牙齿间隙过大,牙齿倾斜等等。因此,为改善患者因缺牙导致的以上三个问题,最常用的方式是填补缺失的牙齿、矫正牙齿异常形态及修复患者的咀嚼功能、语言发音功能等等。

本次实验采用口腔修复治疗先天性牙齿缺失,该方法属于支持性治疗方法,结果证明其具有良好的牙齿矫正效果,对患者本身自然牙损伤较小,不会产生较严重的不良后果。并且通过患者的自评结果可见,口腔修复治疗能同时解决缺牙带给患者的咀嚼问题、发音问题、美观问题。但综合牙齿治疗的方法而言,牙齿治疗技术的成本依然很高,口腔修复治疗仍需在不断提升治疗效果的同时,降低成本,最大限度的满足更多患者的需求,尤其是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进程,老年人的缺牙情况较多,探索出更有优势的口腔修复方法,给患者带来的“福音”。

综上所述,有效的口腔修复疗法,在对于先天性缺牙患者的治疗上可以起到很好地改善患者语言及咀嚼功能的作用,进而改善患者的整体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王芳芳,张文静,苗海平.口腔修复治疗先天性缺牙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疗美容.2017(06).

[2]付汉斌.应用正畸联合口腔修复治疗先天性缺牙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17(01).

[3] 陈新,冯岩,谭新伟.口腔修复治疗先天性缺牙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J].河北医学,2017,2(14):67-68.

[4] 魏京伟,郝晓亮.探究正畸治疗在口腔修复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国保健营养,2018,28(22):178-179.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