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球蛋白检验在诊断慢性乙型肝炎中的临床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07
/ 2

免疫球蛋白检验在诊断慢性乙型肝炎中的临床价值

陈思颖,马智龙,魏朝梅,刘章程 (通讯作者)

云南省文山市人民医院 云南省文山市 663099

【摘要】目的 探讨免疫球蛋白检验在诊断慢性乙型肝炎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用免疫比浊法对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进行检测。同时测定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总氮红素(TBiL)。结果 慢性乙肝、慢性重型乙肝患者的IgG、IgA、IgM水平都有升高,且较正常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慢性乙肝与慢性重型乙肝组在IgG、IgA、IgM水平对比,差异明显(P<0.05)。恶化组的PTA值较好转组低(P<0.05),而IgG、IgA、IgM及TBiL较好转组高(P<0.05)。结论 免疫球蛋白能够将肝细胞受损程度反映出来,检测此指标可以对慢性乙肝患者肝功能损害情况进行评估,且判断其预后,应用价值突出。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肝功能

乙肝病毒(HBV)感染有着复杂的致病机制。现阶段,诸多研究指出,HBV感染后的肝组织损伤并不是HBV在肝细胞中复制繁殖直接作用的结果,而是机体免疫反应所引起的肝细胞病理性免疫损害[1]。为了深入剖析乙型肝炎患者体液免疫功能状态,本文选取慢性HBV患者与健康者,测定其血清免疫球蛋白,评定其在诊断慢性乙型肝炎中的价值,现就此探讨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在2020年1-6月间,选取本院接收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共计50例,其中,最小年龄18岁,最大68岁,平均(40.3±3.9)岁,疾病类型:慢性乙肝21例,慢性重型乙肝29例。患者均与西安会议所制定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的诊断标准相符[2]。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都没有严重脏器疾病,且近期没有免疫调节剂、抗生素使用经历。

1.2方法

于清晨空腹状态下,采集肘静脉血5mL,置入抗凝管中,充分混匀,离心处理(3000r/min,10min),将血清分离出来,置入冰箱中(-20℃)保存、待检。用AU27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日本Olympus公司产),且用免疫比浊法对血清IgG、IgA、IgM进行测定,并测定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总氮红素(TBiL)。

1.3统计学处理

SPSS21.0处理各项数据,针对计量资料,用t来检验,若组间经比对,差异明显,则由P<0.05予以表示。

2.结果

2.1不同类型乙肝患者的体液免疫功能对比

慢性乙肝组、慢性重型乙肝组的IgG、IgA、IgM水平都有升高,且相比对照组,均显著偏高(P<0.05);慢性乙肝组的IgG、IgA、IgM水平相比慢性重型乙肝组,显著偏低(P<0.05),见表1。

表1 不同类型乙肝患者的体液免疫功能对比(5ff6688d3d998_html_af96cad602b65a0c.gif ±s,g/L)

组别

IgM

IgA

IgG

对照组

1.61±0.51

1.92±0.93

11.56±2.35

慢性乙肝组

2.20±0.63*&

2.43±0.88*&

13.60±3.13*&

慢性重型乙肝组

2.90±0.57*

2.96±1.01*

15.22±2.77*

注:相比对照组,*P<0.05;相比慢性重型乙肝组,&P<0.05。

2.2体液免疫变化与疾病预后之间的关系

经追踪得知,病情恶化组的PTA值较好转组,明显偏低,而IgG、IgA、IgM水平及TBiL显著偏高(P<0.05),见表2。

表2 体液免疫变化与疾病预后之间的关系

组别

PTA(%)

TBiL(µmol/L)

IgG(g/L)

IgA(g/L)

IgM(g/L)

恶化组

22.51±13.07*

402.13±172.56*

16.56±3.71*

3.01±0.86*

2.97±0.64*

好转组

50.23±19.20

169.07±64.94

14.26±3.33

2.55±0.90

2.39±0.60

注:较好转组,*P<0.05。

3.讨论

免疫球蛋白实为一种由浆细胞致敏之后所形成的拥有抗体活性的蛋白。为了深入剖析乙型肝炎患者的免疫球蛋白的具体变化情况,本文用免疫比浊法对5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免疫球蛋白(IgG、IgA、IgM)水平进行测定,从中得知,其与健康者相比,均有明显升高。而经更深层剖析发现,慢性重型肝炎组的免疫球蛋白水平高于慢性乙肝组,此结果与相关报道[3]的结论相一致。表明伴随乙型肝炎病情的加重,免疫球蛋白水平随之升高,免疫球蛋白水平能够较好的将肝细胞受损程度给反映出来。现阶段,临床认为乙型肝炎的血清免疫球蛋白增高主要与如下原因相关:其一,机体中病毒的长时间、大量存在,与自身抗原的刺激,造成机体多克隆B淋巴细胞活化,致使多种抗体产生;其二,肝细胞坏死产物具有非特异性佐剂作用,能够增加球蛋白[4]。需指出的是,此些增多的免疫球蛋白大多是已经变性的球蛋白,没有抗体作用,且还会对补体进行消耗,从而降低机体免疫功能,容易诱发感染。

为了明确免疫蛋白变化于疾病预后之间的关系,本文对比了恶化组与好转组的PTA、TBiL及IgG、IgA、IgM,结果得知,恶化组的PTA值较好转组低,而IgG、IgA、IgM及TBiL相比好转组,显著偏高。表明血清免疫球蛋白与PTA、TBiL一样,是对预后进行判断的可靠指标。免疫球蛋白增高越突出,那么患者有越低的好转率,且预后越差。

综上所述,免疫球当爱能够将肝功能损害情况反映出来,临床将其与PTA、TBiL相联合,能为病情判断及预后评估提供支撑。

参考文献:

[1]刘波, 闫琼红, 汪涛,等. 检测免疫球蛋白水平对慢性乙型肝炎评估的临床价值[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8, 3(32):125-127.

[2]张瑞娴, 郑雪莲, 吴有全. 乙型肝炎诊治中血清中免疫球蛋白检验的意义研究[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9, 25(24):4086-4087.

[3]纪玉红, 张春立.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免疫球蛋白检验结果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 2016, 14(022):132-133.

[4]于春波. 血清免疫球蛋白检测在慢性乙型肝炎临床诊治中的价值分析[J]. 世界临床医学, 2017, 11(004):235-236.


作者简介:陈思颖(1991-10-13),女,壮族,籍贯:云南省泸西县,当前职务:检验科教学秘书,当前职称:检验师,学历:硕士,研究方向:免疫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