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参之于中医急救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07
/ 2

人参之于中医急救

张涵悠 1 石景洋 2

南阳理工学院  河南 南阳   473000

摘要:目的:梳理人参在中医急诊中的有效应用。方法: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人参单味药的急救意义,分析人参在急救方剂中的配伍意义。结果:人参单味药作独参汤,具有可固血、固津、固气,用于元气虚弱津血大脱证;参附汤,人参通过补元阳起到回阳救逆的功效;生脉散,人参通过固津液起到复脉固脱的功效;人参四逆汤,人参通过补阴阳起到回阳固脱,生津益气补血的功效。结论:人参在中医急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回阳、固津、调整阴阳来达到救急的目的。

[关键词]人参、急救、固脱

引言

在中国古代,人参的大名家喻户晓,除了是富贵人家日常的补益良品之外,还是广大百姓严重的救命之宝。多有含服参片,多能救命的说法。

《中药学》中指出人参性甘、微苦、微温。归脾、肺、心、肾经。具有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养血,安神益智的功效。其中着重指出在实际应用之中,其位拯危救脱之要药。

1 人参单味药的急救功效

1.1 单味药在典籍中记载的急救功效

在《神农本草经》人参被称为人衔,有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明目、开心益智的功效。久服轻身延年。在这个记录中我们可以看出人们那个时候已经意识到人参不仅仅有补益的效果,同时一定程度上对昏迷、晕厥等急性发病有一定的效果。安、定、止,三个字并排的连用,也可以看出人参在急救上的效果显著。

在《本草乘雅半偈》记载称先人有云:人参功力,安定精神魂魄意志,于仓忙纷乱之际,转为为安。明确言及人们在实际应用之中已经看到了人参在急性病中转危为安的本领,救人于纷乱之中。

在《肘后备急方》治卒上气咳嗽方中指出,可与人参捣碎粉末,日五六次,有鸣息便欲绝之效。从此开启了人参急救的先河。

1.2 独参汤的急救功效

随着临床应用的不断加深,对人参的功用效果有了不同的理解。在《医方类聚》中,用人参30克,大枣5个,加清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频频饮服。用于治疗各种失血性病与疮疡溃后,气血两虚,面色苍白,手足清冷,脉微细欲绝的证候。《正体类要》中指出独参汤具有补气之功效。盖血生于气,阳生阴长之理,效果独具。在之后的各家医书中也均言及独参汤,均以人参为主药,加入其它生姜、附子等类,可用于治疗产后元气虚弱气虚气脱,大汗大下吐血等症。现代对独参汤的应用有相关医者提出了“三固”“三脱”[1]理论。“三脱”是指在辩证过程中一般分为气脱、血脱、津脱;“三固”是指在治疗中固血、固津、固气为核心。大凡临床上血不固、津不固、气不固,以及慢性重症、难证、绝证,皆可用人参,补之、救之、固之。

根据元气亏脱的程度,可以决定人参用量的大小,分为重固、中固、轻固。在过往医籍的相关记录中,多重用人参以达到重固的效果。大剂量者一般用量大于30克,浓煎,多次顿服,以达到救逆的效果。

临床试验表明,低血容休克患者给予独参汤效果明显优于常规西医治疗。当采用去甲肾上腺素等血管活性药物治疗也无法维持时,以人参为主要成分的独参汤会在治疗中展现极为良好的效果。[2]在过去的报道中有用独参汤对心源性脑缺氧综合征频繁发作1例进行抢救并且成功的案例。同时用人参救治部分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也有很好的成效。

1.3 人参的现代药理研究

人参的药理作用[3]包括对身体各大系统的影响,增强身体的免疫功能,促进新陈代谢,增强人体的造血功能,对于各种难治病有较好的疗效,同时可以抗应激、延缓衰老、保护肝肾功能,不失为良药。针对急救而言,其对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增强物质代谢、保护人体肝肾功能更好的体现。研究已经明确表明了人参具有增强心功能的作用,提高心肌收缩力,减缓心率,抗心肌缺血,抗心律过速对的功能,同时可以增强肾上腺皮质、甲状腺、性腺的功能,通过服用分泌激素来达到人体功能恢复正常的状态。其中的主要活性成分是人参皂苷,除了对心脏系统有兴奋作用以外,其还具有扩张周围血管、降低缺氧对心肌损伤的伤害,降低小血管阻力从而减轻心脏后负荷。因此从现代药理的研究也能佐证人参在急救方面的功用。并且与现代医学治疗相比有更为显著的优势。

2人参在相关救急方药中的应用意义

2.1 参附汤——补元阳以救急

出自《正体类要》,用12克人参和9克附子煎水,治金疮、杖疮,失血过多,或脓瘀大泄,阳随阴走,上气喘急,自汗盗汗,气短头晕等症。在《医宗金鉴》中做出官方的定论,认为“参、附量为君主,两药相须,用之得当,则瞬息化于乌有之乡,青稞生阳于命门之内,方之最神捷者”。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秉承的观点:气味辛甘发散为阳。在此方之中,人参味甘,发挥其大补元气之功效,其阳而救脱。元阳得固则气固不外脱。配伍附子大幸大热之品,补命门之火以助阳,回人体阳气以救逆,起人体内的阳气,在人参的帮助之下,使阳气固于身体内。补后天之气无如人参,补先天之气无如附子。在现代临床研究

[4]之中,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急救中,将参附汤的疗效同西医常规给氧、纠正酸碱失衡、静滴多巴胺的手法进行比较。发现参附汤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西医的常规治疗。

在现代医学中,用于急救,将其改为注射剂。其成分包括人参及黑附片提取物。参附注射液主要的药理作用体现在强心、利尿以及对血压的双向调整作用,通过降低外周血管的阻力,降低心脏负荷,减少心肌耗氧量在急性休克中缓解人体循环压力,实现血液正常运转。在休克早期,其对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的作用明显。现如今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

2.2 生脉散——固阴津以急救

出自《医学启源》,方用人参9克,麦冬9克,五味子6克。益气生津,敛阴止汗。人参为君药,大补元气,麦冬甘寒养阴,五味子敛阴止汗,三药相合,一补一润一敛,津液生、阴液存、气机复、脉道充。人参在此方中发挥其复脉固脱、生津的功效。[5]补固正气、收敛阴津。现代临床多应用于心理衰竭、心绞痛之气阴两虚证。历代有传“人有将死脉绝者,服次能复生”的说法。

在现代药理研究中表明生脉散通过改善线粒体功能、抑制心脏重塑、改善心肌细胞的炎性反应,从而达到治疗心脏疾病的效果。为了临床应用的方便性,现在多将其改成中成药,包括生脉注射液、生脉饮等。

生脉散在心血管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以及休克急救的治疗中都起到了良好的功效。临床应用中尤其治疗各种虚脱和各类心源性休克[6]效果好,使机体全身功能得到恢复调整,从而起到补气补血,生津止渴,回阳救逆,补虚固脱的作用。在心源性休克治疗中,将普通西医治疗,包括:服用速效救心丸静脉用西地兰、吸氧等,与生脉散的疗效进行对比。可以发现效果明显增加,患者的症状多有小时,心源性休克可以得到纠正。在急救中多加大人参的用量,从而达到急救的效果。

2.3 人参四逆汤——补阴阳救急

出自《伤寒论》。组成包括附子、干姜、人参、炙甘草。主治少阴病,四肢厥逆,恶寒蜷卧,脉微而复自下利,利虽止而余症仍在者。人参四逆汤在四逆汤的基础上重用人参,其治疗的证治较四逆汤证险恶,为回阳固脱、生津益血补气之方。四逆汤中加大补元气之人参以益气固脱,阳气存则阴血仍生。现代临床多有应用,四逆汤回阳,人参大补元气。在赵东奇医生的应用之中,主治霍乱吐利,恶寒脉微、手足厥逆之症未罢,或者只要恶寒脉微肢厥、不喜冷饮等虚而兼寒之证俱见,均可使用。在他的应用之中,人参用量最大,在此方之中人参除了大补元气之外,还兼有补血的效果。还有医家将其应用于崩漏,在刘小梅医生的病案之中,取其回阳救厥,温经止血之效,也可以算的上是在其在中医急诊中的应用。

三方合看,人参在中医急救中有着重要意义,在古往今来的临床应用之中占据着不可撼动的地位。现代人们在经典急救应用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将其制作成更符合现代临床应用的注射剂,同时拓宽了对急救应用的概念。其实除了这三方以外,人参在其他方中,也同样发挥着重要的救急功效。未来有更多的可能广泛应用于临床之中。

3 结论

古往今来,人参在中医急救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危重情况下,人参发挥其拯危救急的功效,通过回阳、固津、调整阴阳来达到救急的目的,甚至发挥着比西医救急更佳的疗效。虽然其应用价格颇高,在相关补虚功效上可用其他参类代替,但在最危急的时刻,人参的效果堪称最佳,地位不可磨灭。未来关于人参在急诊中的应用还有更大的可能。

参考文献

[1] 余悦.冯磊.刘喜明教授从“三脱”“三固”论独参汤及其应用.[J]中国中医急诊,2020,29(3):530—532

[2] 吴平凡.陈杨.独参汤治疗低血容量休克的临床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20,36(30):105

[3] 俞婷.高崎.朱国琴.人参皂苷抗心肌缺血中医病机及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J]上海医药,2020,41(9):40—46

[4] 曾德金.参附注射液的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进展.[J]中西医结合研究,2019,11(3):159—161

[5] 王占华.人参临床应用举隅.[J]实用中医杂志,2006,22(1):34—35

[6] 陈德磊.王吉侯.尤江云.生脉散临床运用概况与展望[J]中国中西医综合杂志,1992,12(4):251—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