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胆囊后三角解剖入路腹腔镜手术治疗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的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08
/ 2

经胆囊后三角解剖入路腹腔镜手术治疗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的效果

安戈彪

吉林省通化市 96605 部队医院外一科 吉林 通化 134001

摘要 目的:探讨经胆囊后三角解剖入路腹腔镜手术治疗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价值。方法:调查取样数据选取我院2016年8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确诊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患者9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每组45例,两组均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经胆囊三角解剖入路,实验组采用经胆囊后三角解剖入路。比较两组手术情况(主要以手术时长、失血量、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长为指标)。结果:实验组手术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胆囊后三角解剖入路腹腔镜手术治疗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患者的手术用时短、失血量小、肠道恢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病发率低,临床效果值得肯定。

关键词:胆囊结石;慢性胆囊炎;胆囊后三角解剖入路;腹腔镜手术;疗效


前言:胆结石长期刺激胆囊壁造成的功能异常而引发慢性胆囊炎,属于胆管系统常见的疾病[1]。病理表征为腹胀痛、发热,也不排除致癌的风险可能,影响着患者身体和心理,临床救治要予以高度重视。随着微创外科技术发展日益成熟,区别于传统开腹手术存在创口大、恢复慢,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因开腹手术创口小,恢复快,所以成为胆囊结石手术治疗的主流方式。但临床发现,由于腹腔镜术中胆囊后三角解剖不当,会导致出血、胆道损伤、胆漏等并发症,治疗周期增加,使得患者身心痛苦。选择适当的入路方式是必须考量的因素。本研究就经胆囊后三角解剖入路腹腔镜手术治疗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的疗效价值进行讨论,具体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确诊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

实验组:45例,男15名,女30名,年龄区间21-72岁,平均年龄(48.64±8.46)岁

对照组:45例,男18名,女27名,年龄区间20-71岁,平均年龄(46.78±6.39)岁

两组数据一般资料比较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均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仅入路方式方式有所区别,对比手术效果及并发症情况。

对照组:采用经胆囊三角解剖入路方式。

实验组:采用胆囊后三角解剖入路方式。具体步骤如下,

  1. 置入操作器械(腹腔镜等),对腹腔情况进行勘察,确定胆囊三角粘连。

  2. 清楚胆总管窗及肝十二指肠韧带走向,进行手术风险评估。

  3. 向左上侧对胆囊壶腹部进行牵拉反转,充分暴露胆囊后三角区,沿胆囊地体交界处后侧,对胆囊管、胆囊壶腹部方向至胆总管上端5mm左右的位置,用电凝钩切开浆膜。

  4. 对胆囊后三角进行钝性解剖,便于显露胆囊管、胆囊壶的轮廓,对特殊结构如胆囊后支动脉等,进行精确处理,向右下牵拉壶腹部,便于三角显露,在壶腹部做切口,将三角内浆膜分离后穿通前后三角。

  5. 厘清胆总管、肝总管、胆囊管关系,胆囊管离断后夹闭,敞开胆囊三角,进行切除。


1.3观察指标

对比手术前后基本情况,包括手术用时、术中失血量、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长。

并发症情况发生,主要包括胆道损伤、出血、胆漏等指标。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数据以(x±s)表示,样本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1. 结果

两组数据患者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对比

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较,手术时长、出血量、术后肠道功能恢复、住院时长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实验组:45例,手术中:手术时长(29.76±4.23)min,出血量(32.14±4.04)ml;手术后:肠道功能恢复(26.53±5.42)h,住院时长(6.12±1.12)d

对照组:45例,手术中:手术时长(59.11±6.42)min,出血量(45.13±4.08)ml;手术后:肠道功能恢复(34.12±4.56)h,住院时长(9.34±1.15)d

两组数据经t检验后,依次为25.61;15.18;7.19;13.46.P=0.001.

  1. 讨论

胆囊结石和慢性胆囊炎常一起出现,对患者造成了身体心理上的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下降,随着病程病情发展,有着癌变风险可能,患者尽早治疗对于改善预后有着重要意义。手术是最为直接、效果最明显的方式,随着微创手术方式得到广泛运用,腹腔镜成为外科治疗中的重要术式。

腹腔经胆囊切除术成功与否在于能不能精准辨别厘清胆总管、肝总管、胆囊管[2]。由于该手术操作窗口视野小,空间范围有限制,且在非直视下进行,对于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患者,因为胆囊三角区解剖结构不清晰,又有胆囊动脉经过,操作不当,易损伤胆管,引发出血,增加并发症,影响恢复。因此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入路方式的选择非常重要。常规操作经胆囊三角入路,极易伤害胆管,所以选择安全、有效的入路方式,以此降低风险。经胆囊后三角解剖入路方式,应用于临床,效果明显,风险低,经胆囊后三角解剖入路的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恢复均优于用经胆囊三角解剖入路方式。原因在于创口小,尽可能保护胆囊动脉免受伤害,降低手术对组织、内分泌等相关细胞因子的恶劣影响,所以术后炎症反应小。

综上所述,经胆囊后三角解剖入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伴慢性胆囊炎,进行手术后,手术过程中出血量小、术后肠道恢复快等优势,临床效果值得肯定。

参考文献:

[1]王从平.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老年慢性胆囊炎伴胆囊结石的疗效评价[J].中国农村卫生,2020,12(07):56-57.

[2]王权.消石利胆胶囊联合优思弗治疗慢性胆囊炎合并胆囊结石[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20,20(0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