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命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引导与渗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11
/ 2

浅谈生命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引导与渗透

陈丽儿

福建省福鼎市第六中学 福建 福鼎 355200

摘要:生命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落实,要渗透到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与教学实践中,把学生生命教育意识形成、生命教育知识获得与生命教育实践体验有机地融为一体,才能使生命教育真正契机政治学科要求、教材编排原则、教学实施动机等,从而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之目标服务。

关键词:生命教育;道德与法治;初中学生


自从实施素质教育以来,在人本精神与生本教育的双重呼唤下,生命教育就得到了社会各界热议与关注,并迅速成为了基础教育的重要理念之一。尊重生命、关爱生命甚至于走向全人教育,都是生命教育得到重视的体现。在全面发展的人之目标下,新时代初中道德与法治不仅是初中生生命教育的主战场,更是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保障。因而,重视生命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渗透与运用,是政治课程发展的趋势。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与心得,以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实践为载体,从生命教育素材、热点、感悟等方面,论述生命教育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一、善于挖掘生命教育素材,渗透到教学设计中。

在重视生命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渗透,政治教师不仅要有较强的生命教育意识,更要把这种意识作用于教学备课中,通过对部编版教材的分析、理解,挖掘出生命教育素材,并结合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等,保障生命教育能较好地融入教学过程。而从道德与法治的教材编排来说,由于新时代教育的发展,部编教材也不仅突出了个人、他人、社会的三大主线,更明确了个人与集体、社会、国家之间的关系,从某种意义上来看,本质上更倾向于生命教育内涵的落实。所以笔者在认为道德与法治是初中生命教育的主战场。

以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的教材为例,总共四个单元共十课的教学内容中:第一单元是个人成长;第二单元是个人与同学,即集体中的自我成长;第三单元是个人与师长,即关爱下的成长;第四单元是生命的意义,即个体在社会中的价值。这是非常明确生命教育中关于个人、他人、社会三者关系的处理。那么政治教师就要从生命教育的内涵出发,通过把握整本教材的内容与编排体系,通过挖掘教材中的素材来加强教学设计,从而为更有效地开展生命教育服务。如笔者在第四单元第九课《珍视生命》中,就从如何热爱生命的典型案例为突破口,把守护生命、爱护身体、增强生命的韧性串联起来,形成一个生命教育的完整过程。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后,生命教育就自然地渗透到教学过程中,从而促进了生命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落实。由此可见,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要重视生命教育,既要把握好教材的教学主线,通过主线任务来反映生命教育价值,又要回归教材素材,通过素材运用来开展好生命教育的设计,这样才能使生命教育渗透到教学设计中,指导教学的开展。

二、善于运用生命教育时政,渗透到教学过程中。

初中道德与法治重视生命教育,是课程特质的内在要求。但在教学过程中,还应该重视学生学情的把握,特别是学生熟悉的案例的运用。对于初中生而言,从案例中去提炼有效的思考观念,比教师苦口婆心要好得多。这就要求,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重视把生命教育的热点时政渗透到教学过程中,从而与学生的成长形成共鸣,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行思考,使生命教育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在增强生命的韧性这一节的教学过程中,用视频跟学生们分享了一个2019年新时代好少年——颜玉宏例子

四川宜宾屏山中学高一学生颜玉宏,从小患小儿麻痹症,下肢瘫痪,但他自强不息,乐观好学。每天花了三个多小时拄着拐杖,爬着,倒立着“走”完上学路,无论春夏秋冬,风雨无阻。在完成学业的同时,他还克服身体的不足,积极参加游泳训练,成为了一名优秀的残疾人运动员,在全国残疾人运动会游泳比赛中获奖。采访中他谈到要在以后学习生活中要不断努力,更好地服务、回报社会。

这是一个典型的案例,通过案例让学生体会到颜玉宏面对如此的挫折,依然能勇敢地面对生命,珍视生命,活出自己生命的精彩。中学生面临挫折应该怎么办?如何来增强生命的韧性就自然地切入到教学中。而通过教学内容的契合,如考试考砸了、父母误会了、同学不理自己了……所有这些都是人生的挫折。面对人生的挫折,如何珍视生命就成为了学生们讨论的主要问题,生命教育自然就渗透到了教学过程中,升华学生对生命教育的认识。由此可见,善于运用社会热点时政,尤其是生命教育时政来开展教学,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爱护生命。

三、善于把握生命教育感悟,渗透到教学实践中。

生命教育的真谛在于学生对生命的深刻思考,这种思考不仅仅是身体、心理与精神等三个层面的认识,更是对人生价值、生命管理的实践体会。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突出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因此走进学生生活开展教学实践,引导学生体验生命教育的价值,是学生自我感悟生命的重要方式。而教学实践的方式有很多,既可以是学生自愿参与各类志愿者服务活动,也可以是通过学生的实践活动组织来开展活动,还可以是教师有目标的开展相应实践。

笔者为进一步加强学生的生命教育感悟,增强学生的自我生命管理,正确认识网络对学生的影响,经向学校申请在某一自习课中,开展《网络生活新空间》的教学实践活动。首先,要求学生向父母或长辈借用智能手机带到教室(平时是禁止带入的,但经学校领导同意,因教学需要可携带)其次,笔者宣布,在自习课上学生们可以玩手机,直到下课前五分钟叫停为止。期间学生玩游戏、上网、查资料等,笔者一概不管,更不会收缴手机。下一节的道德与法治课课前笔者布置了一个任务:请他们写下玩手机一节课的真实内心感受。大部分学生觉得在教室玩手机真的很爽,尤其是一起玩游戏的时候。但静下心来,却发现自己内心忐忑不安,因为自己这是对父母、对老师、对自己生命的不尊重。时不可失,我又将准备好纸条“生命轴”发给学生,在配乐中,让学生跟随老师的要求,慢慢撕掉手中已经被我们消耗掉的过去的时间,让学生再次感受,体验到生命的短暂。最终,学生们形成了“生命是短暂的,如白驹过隙,人生不应只是游戏,我们决不能游戏人生”的共识。由此可见,通过这种体验式的教学实践,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去反思或思考生命感悟,比教师、父母的教育都来得更富成效,真能让学生感悟生命,重视自己的生命管理。

综上所述,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开展生命教育,不仅仅要使生命教育渗透到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实践等诸多教学环节中,更要使生命教育的知识形成一个系统的认识论过程:认识生命、感悟生命、体验生命,最终再回到再认识生命的提升过程。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教学与实践达到“学思悟践”——学习生命知识、思考生命意义、感悟生命价值、践行生命管理,才能真正实现生命教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成芙蓉.初中《道德与法治》中的生命教育研究[J].林区教学,2019(12):8-10.

[2]麻桂芬.完善认知·触发行为·提升境界——初中《道德与法治》生命教育教学例谈[J].中小学德育,2019(11):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