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电工程立体交叉作业安全管理策略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11
/ 2


水利水电工程立体交叉作业安全管理策略分析

李江华

广西龙源水电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的就是能源需求的快速增长,为了在满足社会范围内能源需求的同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我国开始大力发展水利水电工程。但我国的水能丰富的地区基本都是在山区,而水利水电工程由于受到施工工期及经济效益的共同影响之下,采取的多项技术措施基本都是以立体交叉作业形式实现的,但这也同时为安全管理带来了全新的挑战。为此,本文以水利水电工程立体交叉作业安全管理作为研究对象,针对其中的危险源、组织结构优化及执行传递机制完善三者做出了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安全管理措施,以便为今后的水利水电工程立体交叉作业安全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立体交叉作业;安全管理

1、立体交叉安全管理特点分析

较之单一化的施工模式,立体交叉作业因为在危险性、组织结构等方面具备特殊性,导致其具体的安全管理也出现了如下几个独有特点:第一,法规特性。作为如今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施工过程最为常用作业模式之一的立体交叉作业,很好的解决了之前狭窄施工区域内众多建筑物构建的问题,在这种情形下,工程作业建设的安全管理思路也是需要遵循与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的,同时,这也是立体交叉作业得以安全开展的法律基础。第二,复杂特性。立体交叉作业下涉及到的项目参与方数量较多,但是这些参与方在规模、资金等方面的差异较大,再加之各个交叉施工建设单位的施工环境及安全管理层次有着一定的差异,致使安全管理的复杂性得到了进一步提升。第三,系统性。立体交叉作业状态下的安全管理系统是由多个要素共同组成的,并且这些要素彼此之间是一种相互联系及作用的关系。由此出发,立体交叉作业状态下的安全管理作业,就是从系统化的角度出发,通过有机整合各方面资源,实现安全事故发生率降至最低的目标。

2、立体交叉作业安全管理中危险源控制管理

1.立体交叉作业中的危险源识别分析

危险源就是一种可能引发人身财产安全事故的不安全因素,由此不难看出,本文中的危险源就是引发工程建设施工事故的起因。但是,由于立体交叉作业自身带有一定的特殊性,在辨识其危险源的过程中,除了常规性质的危险源要素之外,还需要考虑如下的几个基本要素:

第一,潜在危险。危险源自身带有的潜在风险可以被认为是事故发生时所带来的损失及危害程度的。而对于立体交叉作业状态下的潜在危险来说,由于在同一个施工区域内同时存在两个及以上的施工作业活动,再加之施工空间受到限制,施工人员及设施的数量较多等因素的影响 ,导致作业风险交叉且复杂,潜在的危险识别除了单一施工作业下的危险之外,交叉作业状态下的各个施工作业单元之间的相互影响造成的潜在危险也是必须要考虑其中的。

第二,触发因素。施工建设中常见的触发因素大致可以分为自然、管理及人为三大方面。即便触发因素本身并不属于交叉作业风险原有的属性特点,但是触发因素却是承担着将风险转变为事故的“责任”,并且每一种作业风险都对应着敏感的触发因素。此外,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的立体交叉作业由于受到施工建设空间的影响,导致各个施工单元都面临着较多的干扰因素,并且需要进行协调及配合的作业环节相对较多,只要其中一个施工单元出现了问题,这个问题就会变为整个立体交叉作业风险的触发因素,继而引发相应的施工安全事故。

第三,存在的具体条件。危险源的存在条件就是可以帮助危险源“存活”的物理、化学及约束状态,在立体交叉作业状态下考虑危险源存在条件,除了单一化施工模式下的防护条件、建筑材料、理化特性、建材储存条件、施工设施完好程度五大常规存在条件之外,还需要将诸如挖掘土石方、爆破施工等因素考虑其中。

2.危险源控制管理的具体原则

在控制管理交叉作业危险源的过程中,需要遵循如下几个原则:

第一,危险的降低及消除原则。在立体交叉作业中,管理控制危险源的措施具体包括消除、降低及限制重大危险源和防护装置的合理使用等方面。在选择的危险源控制管理措施的过程中,需要按照层次进行选择,具体包括危害的消除或者是使用无害物质替代、使用危险性较低的资源替代、作业程序的修改、人员或危害的隔离、危害限制、安全技术应用控制、管理控制及施工人员个体防护。这些措施的选用需要遵循着由上至下的顺序的,而最后的施工人员个体防护则是在其他任何因素都无法取得效果的情况下,才必须采取的安全管理控制措施。

第二,预防为主及防控结合原则。事故的预防是一种在发现并识别危险源及其危险性基础上对其进行有效控制及管理的措施。在事故发生之前,就需要及时应用预防其发生的安全管理措施,其目标就是防患于未然,遏制事故的发生。

第三,施工人员的强化管理。施工人员作为直接与工程建设接触的一线人员,在危险源控制管理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正式施工之前的技术交底工作绝对不可以忽视,这是一个管理施工人员施工技术的重要环节,也是降低后续施工中因为施工操作失误导致的安全事故发生概率的重要保障,在技术交底工作完成的基础上,需要组织施工人员进行考核,只有通过考核之后,方可正式上岗。除此之外,需要定期组织施工人员开展培训工作,主要是提升其安全施工意识、责任意识及施工技术水平,确保施工环节所用技术的质量。与此同时,还需要充分使用奖惩制度,通过严厉处罚一些有意为之的操作失误现象,从而保障施工人员自身的施工规范性,从而将危险源的出现概率降至最低。

3、立体作业安全管理中安全管理组织的优化

1、安全管理组织建立的具体需求

1.1可以做到适应风险动态变化

从系统安全管理理论出发,可以将整个交叉作业环境看作一个大系统,其中的单一施工环节就是子系统,并且单一子系统内也具备一些独特的危险源,这就导致整个的交叉作业危险源变得十分复杂,除了是因为危险源种类及数量得以增加之外,各个危险源之间还具备着相互影响的关系,这也就意味着交叉作业下的危险源具备动态变化的特点,也正是因为如此,负责管理这些危险源的安全管理组织需要可以使用危险源的动态变化规律。

1.2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优化

一个完善的安全管理组织结构,对于整个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项目管理工作而言,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并且这一组织的作用还会随着工程项目的逐步扩展、换季复杂程度的提升而越发明显,在逐步完善施工组织结构的过程中,需要始终秉承着施工项目本质化安全的理念,在安全管理组织结构不断完善的基础上,以工程施工建设现状作为依据,将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进一步完善,从而进一步提升安全管理工作的质量。

2.安全管理组织优化的具体措施

在优化立体交叉施工安全管理组织的过程中,需要着重考虑的问题就是怎样向参与交叉作业的施工单位成员合理化分配作业环节的主要工作,并借此最大化发挥各个施工作业单位内施工人员的能力。除此之外,还需要考虑将工程参建各方的安全责任深度落实,借此来实现整个交叉作业的协调执行力的提升。同时,还需要通过监督管理工作力度的强化,显著提升各项工作任务落实效果。并且一个良好沟通渠道的建立也是十分重要的,这样做的主要目的就是保障交叉作业中信息的及时传递,并保障工程参建各方的顺利沟通。

5、总结

水利水电工程因其自身施工复杂及规模庞大,往往需要使用立体交叉作业模式,但由于水利水电工程一般都建设在山区之中,受到地质条件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安全管理工作的难度逐渐加大。在本次研究中,以系统管理理论作为基础,将整个立体交叉作业安全管理分为安全管理组织、危险源控制及执行传递机制三大部分,并在深入分析三者的基础上,针对安全管理组织的结构及工作流程优化、执行传递机制的选择、制度完善及监督工作力度加强、危险源控制目标确定、方法选择及施工现场管理强化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参考文献

[1]杨帆.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关键探索[J].农家参谋,2020(09):145.

[2]杨光宇.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与安全管理措施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20(10):195-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