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河道滨水景观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11
/ 2

城市河道滨水景观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牟 洋 邹小林

中电建生态环境集团有限公司 广东 深圳 518102

摘要:在城市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城市的滨水景观是城市水资源和城市风貌体系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但可以提高城市的形象和观感,而且可以优化城市的生态环境。但是在之前的传统设计思维下,很多项目的规划设计和施工实质上造成了对环境、水系和生态的破坏,使得原来完整的生态系统无法正常运转,生物面临严峻的生存考验,生境的破坏从长远来说也是人类环境的破坏,因此,传统的设计思维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社会以及环境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目前随着人们在生态保护方面的意识不断增加,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生态体验和生态的设计思维与手法获得了人们的关注。

关键词:城市河道;滨水景观;规划设计;生态思维

1生态思维和城市滨水景观概述

生态是个大系统,包括特定地段中的全部生物和物理环境的统一体,具体地说:生态系统是一定空间内生物和非生物成分通过物质循环、能量的流动和信息的交换二相互作用相互依存所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元。生态思维在景观设计背景下来说就是指能让人、其他动物和环境达到一种平衡和和谐的一种思维方式。

城市滨水景观,顾名思义指的是现代城市中的滨水环境和场所。城市当中的水系和城市文明以及生态环境等相关元素有直接关系,放眼世界各地区,一些水资源比较密集的地带,周围城市的建设和景观规划的设计都和天然水体相辅相成,共同发展,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经济实力的提高,也让人们对城市环境的要求更加迫切。城市滨水的设计拥有了更加重要的现实意义,城市滨水景观的承载体主要指的是和天然的湖泊以及河流相互比邻的土地,以及建筑区域所形成的滨水场所,其主要范围包括200到300米左右的水域和相邻的陆域空间。亲水环境则是城市中最有活力以及魅力的场所。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升,国内的城市滨水景观生态性和体验感以及可持续的开发模式等方面的关注度也获得了很大的提高。

2城市滨水景观的功能

2.1生态功能

在尊重当地自然生态环境基础上,对河流和绿道采取水源净化、生态修复等手段,能有效地治理环境污染,减轻景观板块碎片化,减轻热岛效应,改善城市空气流动性,调节城市小气候。将有限的城市空间效用最大化,为本土植被的生长提供空间,为动物生存、迁移和繁殖创造理想区域,保护城市生物多样性。为人们提供与自然亲密互动的场所,解决人为活动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维护水文循环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激活城市活力和促进滨水景观的可持续发展。

2.2环境功能

在城市化率不断上升、植被面积逐渐被吞噬、环境功能弱化的形势下,通过对城市滨水景观的规划设计,建设线形绿色基础设施网络,能有效防止城市建设用地的无序蔓延,形成合理、整体的空间布局。开展“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城市“双修”策略,推进城市修补和有机更新,使其构成完整、连续的景观空间。对治理“城市病”、改善城市环境、树立城市新形象、展现城市新面貌,创建安居、乐居、宜居的人居环境,增强城市居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具有实质性成效。

2.3经济功能

以城市滨水景观为载体,深度挖掘并利用地方资源特色、风土人情、文化遗产、传统街区等历史价值。以慢行方式串联与整合区域内的自然节点、文化节点,将区域内历史文化、地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推动地域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创新,开发“绿道旅游”观光、文化体验的新型旅游产品,实现空间无界化、全景化的全域旅游模式。对景观沿线的绿地、基础设施和周边商业店铺统一修补和更新设计,促进服务业发展,提升滨水沿线土地价值,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3.城市滨水景观规划设计

城市滨水景观应紧密结合六大系统统筹开展:分别为水资源保障、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水安全提升、景观营造与游憩系统构建、滨水经济带建设(水城联动)。

3.1统筹兼顾、整体协调,系统性发展

城市滨水绿道作为城市总体规划布局的一部分,应以城市整体规划设计为导向、城市景观整体建设为框架,统筹兼顾、整体协调、系统规划。只有将城市看作大系统,全面分析和协调各方面因素,彼此之间建立紧密联系,才能与城市整体环境相协调,与城市总体规划相衔接,保证滨河绿道系统与城市发展相适应,增强与城市整体之间的联络,使滨水绿道景观环境融于城市整体的景观风貌,保障完整、稳定、连贯的景观空间,充分发挥生态功能、环境功能、交通功能与经济功能,改善城市生活品质,构建“城市-自然-人”三者和谐有序,促进城市整体发展。

3.2河岸线的生长

河岸是一种独特的景观,人们发现不仅纵向的上下游河流对河流有重要影响,河岸的重要功能主要包括: 1、决定河流的水质 2、影响河流的水文规律

3、过滤沉积物和营养物质 4、稳定河岸系统,缓冲河水对河岸的冲击和侵蚀

5、作为动物和植物的栖息地和廊道 6、美学功能 7、休憩娱乐功能

以下列举3种方法塑造河岸线以期达到环境保护的目的。1)在硬质铺装与河流水系中预留生态湿地,抬高绿道水平线,通过木栅栏等安全措施将人与小动物的场地分割。使得鱼鸟能在人类空间中生存,鱼鸟也可成为公园重要的景观展示面。2)采用多种驳岸设计手法。在设计过程中可采用自然缓坡性、台地型、引入性和挑出型等驳岸设计手法。考虑用地功能和群集散状况选择驳岸类型,沿河道形态形成曲线,赋予河岸线动态美感,增添趣味性。3)在竖向高程上进行设计。从公园外部向河道延伸,设计高程逐步降低,总体形成多级阶梯,在洪水灾害多发时期,严格控制阶梯的游览权限,保障游客人身安全,增加景观的层次性,增强公园的洪水调蓄能力。

3.3规划策略

山水格局--通过景观碧道建设,联动山水资源及各生态片区,形成整体。

安全水岸—安全是基础,以构建生态自然式驳岸为主。

多栖韧境--以最小干预为原则,保留有价值的滩地资源,营造河道的自然形态。对于较大支流或水质稍差的河涌,根据现有条件选择性的打造功能性的湿地。

边界激活--加强城市空间与河道自然空间的联系,改变被城市道路格局所割裂的状态。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生态思维下的滨水景观就是从人文、城市、生态、水系共同平衡的方式下去构建真正能为各个物种服务的多元性空间,并关注空间物质的动态变化,同时也顾及到区域的发展,这是一个具有未来性、多元化、复合型的思维模式,是在当今城市发展和空间设计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设计思维模式。我们要在一定的条件下要尽量突破在景观设计中的传统思维定势,纠正一些比较传统而片面的设计理念。不但要能够始终贴近自然,并且要能够合理地引入一些比较先进的艺术设计要求。让滨水景观设计美观可以获得一定的提高,同时也要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让滨水景观设计和我国城市化建设能够相辅相成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海顺,蔡杨华,丁治宇.城市滨水景观微更新重构策略探析——以上海十六铺码头两次有机更新解析为例[J].建筑与文化,2019(11):115-118.

[2]刘磊.生态理念下滨水景观规划设计探讨[J].中国住宅设施,2019(06):23-24+27.

[3]孙向丽,黄希西.苏州滨水植物景观地域性特征的表达[J].中国城市林业,2019,17(03):24-28.

[4]刘洋.盐碱地滨水景观土质改良技术研究与应用[J].水利规划与设计,2019(06):127-128+132+140.

[5]孙政.基于海绵城市理念下滨水景观改造设计研究——以上海船厂绿地项目为例[J].建材与装饰,2019(11):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