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决定成败——课堂中的心理效应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13
/ 2

细节决定成败——课堂中的心理效应教学

孟庆含

浙江省绍兴市 越州中学 312000


【摘 要】新课程改变过去把教学过程视为知识传输过程的旧观念,从教育促进发展这一基点出发,把教学过程定位为生命的实现过程,把课堂教学过程的实现形式定位为交往,这是对教学过程的正本清源,是对传统的认为“教学过程的本质是传授知识”的一种超越。人们常说沟通从“心”开始,而教学从本质上说也是一个“合作”和“沟通”的过程。因此,作为政治教师,应从人的心理需要出发,认真研究现代心理效应,并根据学生心理变化发展规律进行课堂教学,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满足学生探究欲望,唤醒学生的探究精神,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霍布森选择效应 超限效应 思维定势 南风法则 登门槛效应 心理效应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既要达到传授知识的基本目标,又要达到育人成才的终极目的。当前高中生的思想观念及思维方式产生了明显变化,由过去的狭隘、自我为中心逐步转向开放、民主、追求时尚,他们的眼界变得更加超前,思想变得更加复杂。随着学生需求层次的提高,满足他们的难度也随之不断提高。所以,针对这种新的教学实际,在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心理学知识的运用,运用心理学知识融入教育教学过程之中,打开学生的心灵之锁,努力使学生主动接受知识,以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一、克服“霍布森选择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予学生选择权

1631年,英国剑桥商人霍布森从事马匹生意,他说,你们买我的马、租我的马,随你的便,价格都便宜。霍布森的马圈大大的、马匹多多的,然而马圈只有一个小门,高头大马出不去,能出来的都是瘦马、赖马、小马,来买马的左挑右选,不是瘦的,就是赖的。霍布森只允许人们在马圈的出口处选。大家挑来挑去,自以为完成了满意的选择,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只是一个低级的决策结果,其实质是小选择、假选择、形式主义的选择。人们自以为作了选择,而实际上思维和选择的空间是很小的。对这种无选择余地的所谓“选择”,后人讥讽为“霍布森选择效应”。

霍布森选择效应对我们的启示:个人如果陷入“霍布森选择效应”的困境,就不可能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如果管理者用这个别无选择的标准来约束和衡量别人,必将扼杀多样化的思维,从而也扼杀了别人的创造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是具有一定主体性的人,学生作为思想政治教学活动的主要行动者,随着他们自我意识的形成和不断增强,迫切需要得到老师的尊重。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要进行互相交流,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表达出自己的思想和感情。教师应给予学生更多的、真实的选择权,尤其是学生进入高中阶段,能够作出科学的、合理的选择,更是其自身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某些问题,教师不妨先不表明自己的观点,让学生去思考、去讨论,让学生有充分表达自己意见的机会。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采取以学生为主体的师生双边活动,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使学生掌握知识并发展成能力。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交给学生一把“钥匙”,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从“学会”政治转变为“会学”政治,培养学生会用所学知识来分析,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能力,进而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为构建和谐社会培养更多的合格人才。

二、克服“超限效应”,组织教学给学生留点空白

马克·吐温听牧师演讲时,最初感觉牧师讲得好,打算捐款;10分钟后,牧师还没讲完,他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些零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决定不捐了。在牧师终于结束演讲开始募捐时,过于气愤的马克·吐温不仅分文未捐,还从盘子里偷了2元钱。这种现象被称为“超限效应”。

超限效应给我们的的启示: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往往会引起对方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这样会事与愿违,就象马克.吐温一样不仅不捐钱,反而还从盘子里偷走了2元钱。超限效应反应了几个问题:以自我为中心、没有注意方式方法、没能注意“度”的把握、没有换位思考。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要组织全体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中来,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目标。但是精彩的演讲不一定能够吸引所有的听众,因为,我们的听众是有思想有表现欲的求知者,他们不想只做听众,而是做舞台上的一个重要角色。而我们有些教师备课很认真,资料很充分,讲课也很风趣幽默,教材知识处理的也很到位,但是却很难取得理想的教学实效,是因为他们在备课的时候只备了教材,而没有备学生,结果唱独角戏,忽视了学生的需求,时间长了,有些学生会厌烦,有些学生会倦怠,有些学生会失望,从而让我们的付出往往得不到应有的回报。我们也曾经是学生,一堂课45分钟很难有几个人自始至终洗耳恭听,从生理的角度来讲也是比较困难的。新课程理念中的“互动课堂”就是告诉我们一堂精彩的课,一定要有学生的参与互动,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三、突破思维定势,做到课标和教材有机结合

美国比较心理学家哈罗在对恒河猴的实验中,发现动物在反复进行同类课题的学习中,会逐找到解答这类问题的固定方法,以后学习类似课题时,会大大地提高解答效率,这种现象被称为思维定势。思维定势一旦形成,一方面会大大提高解决同类问题的速度和能力——积极影响。另一方面也会因固定方法的限制,而妨碍对新课题的具体分析,甚至产生错误结论——消极影响。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但教学如果过于重教材,一是会出现课时不够的问题,二是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将受到束缚,这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如《生活与哲学》中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一框中,教材内容讲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原理” “矛盾的主要方面的次要方面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要求,同时也阐述了“矛盾特殊性原理”的方法论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知识涵盖面之广是可想而知的,但如果照本宣科则无法达到教学目的。所以,教学 时要把课标和教材有机结合起来,将教材前后知识进行优化整合,这样既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主动地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促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加强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等等。


实践证明,心理效应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有着其它教学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除上述四种,心理效应还有很多。研究和掌握心理效应,对我们了解学生,搞好师生关系,提高教学效益十分有益。当然,我们在使用这些“心理效应”时也应该注意:心理效应在教学中的应用是没有标准答案的,其含义要真正领会,时机运用要根据自己的特定情境去创造。这样才能真正激发起学生的思想感情,使我们教学的效果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郑和钧 邓京华等:《高中生心理学》 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5 年版

2.刘儒德等著 《教育中的心理效应》 2006-4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林文杰 《遵循心理效应提高政治课教学时效》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04-2

4.于建波 《政治课教学中的激趣法》 2007-12-11  人教网

5.师小平 《号心理健康之脉 架素质教育之桥》 疯狂学习网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