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城区古运河水质污染调查及改善建议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14
/ 3

扬州城区古运河水质污染调查及改善建议

吴永兵 1 尹陈黎 2 万星玥 3

1.扬州市仪征生态环境局,江苏 扬州 211400; 2. 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局,江苏扬州 225000; 3.扬州美境环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江苏 扬州 225000

【摘要】本文分析了扬州城区古运河水质污染现状,研究表明近几年古运河水质逐步改善,水质现状总体呈Ⅳ类~Ⅴ类。通过古运河污染源调查分析,古运河受沿岸及支流工业、生活、农业污染影响,部分断面水质氨氮超标现象,提出了古运河水质改善的建议。

【关键词】古运河;水质分析;水质改善

Investigation of Yangzhou Ancient Canal Water Pollution and Suggestions for Improvement

Wu Yong-bing1 Yin Chen-li2 Wan Xing-yue3

(1.Yangzhou Yizheng Ecology and Environment Bureau;2. Bureau of Securit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of Management Committee of Yangzhou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3. Yangzhou Meij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Yangzhou ,Jiangsu,225007, China)


Abstract: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water pollution status of the ancient canals in Yangzhou City.Studies show that the water quality of ancient canals has gradually improved in recent years.The water quality of the ancient canal is generally classified as Ⅳ ~ Ⅴ.According to th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pollution source of the ancient canal, the ancient canal was affected by the coastal and tributary industrial, living, and agricultural pollution, and the water quality showed ammonia and nitrogen exceeding the standard.This article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for improving the water quality of ancient canals.

Keywords:ancient canal;water quality analysis;water quality improvement


古运河是扬州城的“母亲河”,东起京杭运河,蜿蜒穿过扬州城区,南至瓜洲闸入江,全长29.3 km,是扬州主城区的主要排涝河道。本文对古运河进行水质现状和污染调查研究,提出影响古运河水质的主要污染因子及水质改善的建议。

1 扬州城区古运河水质现状

1.1 监测及评价概况

古运河上共设有7个监测断面,分别为解放桥南、生资码头、邗江河叉口、新开河口、龙头关西、中药厂南、汊河口东。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采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根据《江苏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古运河按河流功能区水域标准类别Ⅳ类水标准评价。评价参数根据河流监测项目和污染特征而定, 选取溶解氧 ( DO) 、高锰酸盐指数( CODMn) 、五日生化需氧量 ( BOD5 ) 、化学需氧量( COD) 、氨氮 ( NH3 -N) 、挥发酚、石油类等 7项指标[1

1.2 评价结果

根据古运河各断面2019年监测数据,古运河水质现状总体呈Ⅳ类~Ⅴ类。其中新开河口、解放桥南、龙头关西3个断面水质能够达到Ⅳ类及以上水质标准,其他中药厂南、邗江河叉口南、汊河口东、生资码头4个断面为Ⅴ类水质,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氨氮超标。详见图1。

5fffa1f7844d2_html_8a587dcc1e277c4.png

图1 2019年古运河各监测断面水质现状图

1.3 古运河水质年际变化

统计古运河各监测断面2017年至2019年水质类别,详见表1。由表1可知,近3年古运河水质整体有所改善,其中新开河口、解放桥南、龙头关西3个断面水质能够稳定达到Ⅳ类及以上水质标准;中药厂南断面水质明显改善,由劣Ⅴ类水质提升至Ⅳ类水质;邗江河叉口南断面水质由Ⅴ类水质提升至Ⅳ类水质;汊河口东、生资码头2个断面水质有所下降,2019年为Ⅴ类水质,主要超标因子为氨氮。

表1 2017年~2019年古运河各监测断面水质类别

年份

新开河口西

解放桥南

龙头关西

中药厂南

邗江河叉口南

汊河口东

生资码头

2017年

劣Ⅴ

2018年

2019年

2 古运河污染源调查

2.1 古运河沿岸污染源

根据调查,目前古运河沿岸涉水企业已实现全部接管处理,但由于污水管网的沉降、破损等因素,部分企业水污染物收集率难以保障 ,污水易流失,多雨季节污水流失严重。古运河沿岸尚存在33处排水口,其中2处为工业污染排污口,其它均为雨水管排口,由于老城区截污管网不完善,尚存在生活污水混接入雨水管排污口现象,导致未经处理生活污水通过雨水管网直接排入河道。

2.2 古运河支流污染源

古运河北起湾头,贯穿扬州市区,沿线支流众多。扬州城区主要内城河邗沟河、漕河、护城河、二道河、西沙河、沙施河、七里河、同心河、横沟河、新城河、红旗河、安墩河、二桥河、邗江河均与古运河相连,并且最终汇入古运河。这些支流受城区工业、生活及面源污染的影响,水质普遍较差。这些污染严重的支流均直接或间接进入古运河,对古运河水质产生较大的影响。沿线支流如七里河、沙施河、二道河、蒿草河、新城河、安墩河等,现状水质都较差,基本为Ⅴ类或者劣Ⅴ类。这些支流已成为汇入古运河的重要排污口,严重影响着古运河的水质。

2.3古运河沿线农业面源污染

农业面源污染是影响古运河汊河口东、邗江河叉口南、生资码头断面水质的影响因素之一。古运河周边区域为居住区、农业区等,主要农业面源污染来自三湾以南古运河沿线农业排污口。沿线农村地区存在农药和化肥的过量使用、畜禽养殖粪便未经无害化处理随意堆放等问题,加之农田水利系统尚不完善,农药、化肥及其他营养物质随农田排水及地表径流进入河道,进而影响水体水质。

3 古运河水质改善的建议

3.1加快城区污染企业搬迁改造

全面排查城市建成区现有化工、印染、钢铁、有色金属、造纸、原料药制造等污染较重企业,2020年底完成城市建成区污染较重企业改造退出任务,降低工业废水入河的环境风险。

3.2推进截污管网及雨污分流管网建设

加快现有合流制排水系统改造升级,有计划地实施城区内河的控源截污工程。一是在满足城市防洪排涝要求的前提下,扩大主干河道,实施截污、排水管网建设。二是逐步实施沿河道路管网雨污分流,将污水接入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三是改造沿河排污口,杜绝城市污水直接排放入河。四是整治雨污合流小区,逐步实现源头雨污分流。减少污水流失。

3.3加强城区水系沟通

虽然扬州城区局部地区水系连通性较好,但水系的整体连通度偏低,影响城区整体水系生态过程,削弱了整个城区水系的纳污能力。需要通过逐步清除城区各河道淤积物,拓宽河道过水断面,增加水流的通畅性,提高古运河支流、古运河与京杭大运河之间的水系连通性。同时应使扬州闸、黄金坝闸、明月湖闸、平山堂泵站等城区主要闸站处于常年开启状态,其他闸站不宜同时关闭[2]

3.4加快推进黑臭河道清淤疏浚工程

加快推进与古运河相连的黑臭河道疏浚工程,逐步完善主城区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体系,定期开展水体排查,及时建立和调整黑臭水体档案[3]。通过控源截污、清淤疏浚、垃圾清理、生态修复等治理措施,系统治理黑臭水体,实现水面无漂浮物、河岸无垃圾、无违法排口、水体无异。

3.5控制农村环境污染

控制古运河沿线范围内农业面源污染,开展生态农业建设,调整种植业结构,少用化肥,多用有机肥,以生物农药代替化学农药,减少化肥农药流失[4]。加快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完善农村地区镇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治理工程。

4 结语

近3年古运河水质总体逐渐改善,现状水质能够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Ⅴ类标准以上。受沿岸及支流工业、生活、农业污染影响,部分断面水质存在不同程度的氨氮超标现象。建议通过采取工业和生活污染源截流、河道疏浚、水系沟通等措施,进一步改善古运河水质。

参考文献

  1. 中国标准出版社第二编辑室 .水质分析方法国家标准汇编 [ Z]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1996.

  2. 马 栋, 张 晶, 赵进勇, 刘业森, 董哲仁, 蒋 咏 .扬州市主城区水系连通性定量评价及改善措施[J]. 水资源保护,2018,34(5):34-40.

  3. 李 晖. 浅谈仪扬河水质现状及改善建议 [J]. 青海环境,2017,27(3):122-125.

  4. 惠学香, 吴永兵. 仪扬河仪征段水质污染调查与原因分析[J]. 污染防治技术,2005,18(1):25-27.

作者简介:吴永兵 (1982~),男,汉族,江苏仪征人,工程师,本科,主要从事环境监测、环境管理方面的工作。












1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