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交易的主要分类及特点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14
/ 2

电力交易的主要分类及特点研究

李建朝

河北电力交易中心有限公司 河北省石家庄市 050022

摘要:阐述新一代电力平台支持多品种多周期的市场运营、处理海量信息的能力、支撑多类市场交易信息的自动化交互需求等需求,并结合电力市场的运营主要分类及特点,提出了业务架构、设计思路。

关键词信息技术;电力市场;交易平台;主要分类及特点

引言

电力市场狭义上是指电能生产者和使用者通过竞争确定价格和数量的机制,电力市场的建设和交易平台的搭建是电力体制改革的重中之重,也是电力体制改革成败的关键环节。电力市场交易平台是技术支持的系统,它的作用是服务市场的运营。国家电网公司的电力市场交易平台经历过“十一五”和“十二五”两个时期的建设,已经是当前世界上覆盖面积最大的中长期电力市场交易平台,并且也为市场在电力资源大范围优化配置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

1.电力交易的主要分类

现有的电力交易平台由一整套系统支撑,各业务直接交互,如果某一业务出现问题,可能会引起其他业务的故障,严重的话会造成宕机。

随着电力交易平台的业务不断拓展,业务种类繁多,必须对其进行细分,国外的电力市场业务架构,大多采用子母系统,系统之间通过总线和服务进行交互,最大程度保障系统的正常使用。因此,国内的电力交易平台也应从以下几类业务的角度进行业务架构的重构。

1.1市场数据统计

电力企业运营系统对企业的种类较多的数据实行统计,并对交易的类型实行分类,提供查询的功能。电力企业的交易分类主要有发电权的交易、年度、季度、月度购售电力合同等交易,不同类型交易的基础上对交易的数量、交易的电力均价、交易量、计划量、完成量等实行数据的统计。

1.2市场结算应用

电力市场交易运营的一大重要环节就是电能结算业务,随着用户数量的不断增加和交易周期的缩短,结算数据的处理量会越来越多,必须建立相对统一和独立的结算子系统,确保结算业务在无差错的前提下顺利完成。

1.3市场服务应用

市场服务应用是连接用户和平台的桥梁,是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统一服务的窗口。主要功能为:①对市场主体进行全生命周期管控,包括注朋、入市、退市、变更、注销等业务:②提供线上的一站式服务,满足市场成员的办理需求:③做好为市场主体和监管机构提供信息披露和报送服务,以此实现市场成员之间的友好互动。在此基础上,为市场成员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保障各方的良性互动和协调。

1.4市场分析应用

随着电改的不断深入,市场运行情况会更加复杂多变。为更好地规避风险,全盘掌握电力市场信息交易业务、分析电力市场的运营情况,及时预测市场走势是未来电力交易工作的重要内容。电力交易市场市场分析业务的加强,有利于提高服务品质,满足公司经营发展的需要。通过收集实时数据信息、分析大数据,全程监控交易业务,以便掌握市场动态,进行预警分析,确保交易市场健康有序运营。因此,对商品交易、市场结算、市场服务、市场分析四大应用的重构设计有重大意义,能有效避免某一应用出现故障时影响其他应用的正常运行。如此,交易平台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将会大大提高。

1.5基于“云架构”的交易平台

随着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时代的发展和电力市场交易平台用户数量的扩增,在计算方面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以“云”为技术架构基础,用大数据分析基础业务、移动应用扩展服务渠道的电力交易平台应势而生。云服务具有高保障性,各地的交易规则可根据各自情况细分为多种“交易微服务”,在规则发生改变时,仅小范围升级调整微服务就能最快适应市场快速发展的需求。未来,网络技术将会不断成熟,基于云架构的交易平台可不断升级,快速对软件、硬件资源需求进行弹性扩展,提高交易平台的稳定性、可靠性和高效性,从而保障各类市场成员可以公平地参与市场交易。

两级部署的模式。我们国家现阶段的市场运营模式为国家和省级两级市场相互协调运作的模式。未来的电力交易平台设计仍需要采用两级部署的模式,北京电力交易中心负责的是国家与区域市场的运作,在交易中心的私有云环境上,部署国家市场电力交易平台,用来支撑国家和区域市场的电力市场运营:省级交易中心负责的是省级市场的运作,部署一整套省级交易平台,用来支撑省级电力市场运营。

2.电力交易特点

随着2015年中发9号文件的正式下发和相关电改配套文件的发布,以及售电侧市场的放开,为确保所有市场主体在平台上依法开展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交易,要求平台内的交易机构逐步提高平台自动化和信息化水平。

目前,相比国外的电力交易平台,我国现有的电力交易平台仍有不足,无法完全满足改革要求,但中国的电改政策和市场运作的要求与国外不完全相同。根据市场交易的实际需求,新一代电力市场应具备以下特点。

2.1支持多周期、多品种的市场运营

2015年发布的9号文件中明确的指出,中国电力市场建设目标是“现货交易发现价格,中长期交易规避风险”的现货与中长期交易相结合的市场化点亮平衡的模式。在未来,国家电力市场的主流运营模式必定会成为中长期市场和现货市场的联合运营。因此,在设计新一代电力交易平台时必须能够支持多品种、多周期的交易和结算模式,为未来电力市场的运营打好基础。

2.2承受高并发访问的能力

到2019年1月底,在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交易平台注朋的市场主体已有10. 7万家。随着市场的放开,市场成员接入数量将以儿何级数增长,仅以四大行业用户为例,行业用户全部进入市场,市场用户总数将达到拍万户。随着国家对市场进入条件的放宽,提升平台支撑能力和业务受理能力已成为重中之重。因此,交易平台需要从架构着手,梳理和测试交易平台的注朋界面,逐条解决应用方面的问题,提高电力交易平台自动化、智能化程度,更好地服务市场主体。

2.3支撑市场交易信息的自动化交互需求

电力交易平台的信息交换分为数据级交互和非数据级交互,对外主要与电力用户、发电企业和售电公司进行信息交换。电力市场交易平台提供面向“服务”的信息交换接口,建立数据交换机制,约定其通信模式、方式和格式。需要注意的是,随着电力改革的不断深入,未来电力市场也会发生变化,仍然要及时拓展和扩充信息交换接口。

2.4保障交易安全

电力交易的用户广泛,交易数据涉及隐私,在确保交易顺畅的同时必须保证互联网上访问的安全可靠,最大程度保障用户交易安全。依据《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的基本要求》,可以从信息系统的运用安全、数据安全、网络安全及终端安全等几个方面来设计安全防护,可以把电力交易平台的安全保护等级调整为3级。

结语

随着电力改革的深入,电力市场的交易平台也要不断更新,适应中国市场体系的电力市场交易平台业务架构应具备以下特点:①适应中国电力市场的两级运营模式:②实现不同业务系统的独立运行,提升平台性能:③能支撑海量数据存储及处理,支持高并发访问:④借鉴互联网新兴技术,减轻交易平台的负载:⑤保障用户信息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史连军,邵平,张显,黄龙达,耿建,叶飞.新一代电力市场交易平台架构探讨[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7,41(24):67-76.

[2]刘江平,沈巍,胡广,甘凌,刘莉.我国统一电力市场直接交易平台设计研究[J].通信电源技术,2018,35 (01):134-136.

[3]尚金成.跨区跨省电力交易机制与风险控制策略[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0,34(19) : 53-58+63.

[4]梁志吃,陈玮,张志翔,丁军策.南方区域电力现货市场建设模式及路径探讨[J].电力系统自动化. 2017,41(24):16-2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