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化社会背景下养老社区景观设计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14
/ 4

老龄化社会背景下养老社区景观设计探析

夏惠玲

上海临港恒益健康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摘要:在中国老龄化社会背景下,社区养老成为主要养老模式之一。养老社区的室外景观规划和设计越来越受到重视。通过实地调查、访谈等方法,笔者发现目前养老社区存在室外环境设施在适老化方面考虑不足、植物配置在疗愈功效方面实践不多等问题。本文结合实际案例,根据老年人生理、心理、行为等特征,分析景观设计师在养老社区景观设计中需要关注的重点和难点,提出养老社区室外环境应注重适老化设计,运用疗愈植物,创造功能实用、安全舒适、健康养生的疗愈环境。

关键词:养老社区;适老化;疗愈环境


An Analysis on the Landscape Design of Elderly Community in Aging Society


Xia Hui Ling

Shanghai Lingang Hengyi Health Industry Development Co., LTD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aging society in China, community pension has become one of the main pension models.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the outdoor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the elderly community. Through the methods of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interview, the author found that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the elderly community, such as insufficient consideration of outdoor environmental facilities in the aspect of aging, and the practice of plant configuration in the treatment effect. Combined with practical cases, according to the physiological, psychological and behavio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lderl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key points and difficulties that landscape designers need to pay attention to in the landscape design of the elderly community, and puts forward that the outdoor environment of the elderly community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aging design, and use the healing plants to create a functional, safe, comfortable and healthy healing environment.

Keywords: elderly community; adaptive aging; healing environment


引言

随着老年人口不断增加,我国面临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未富先老” 等养老问题。政府部门提出 “9073”养老模式。同时,发布一系列政策文件加强社区建设和社区服务,促进社区养老的发展,旨在让生活能够自理或轻度失能的老人不用脱离家庭成员的陪伴,同时享受社区提供的日间照护、健康指导、休闲娱乐等专业化和个性化服务,提高老年人及家属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养老社区室外景观环境作为社区适老化的重要环节,不仅提供适宜老人活动和社交的场所,同时老年人通过参加园艺活动,对身体产生积极作用,从而改善老年人身心状态、维持和增进健康。十七世纪英国开始康复性景观的研究;上世纪末美国成立康复景观机构推动课题研发;近年来,欧美日本运用园艺疗法介入烧伤、精神疾病患者的康复辅助治疗[1]。本世纪初,我国著名学者李树华、郭毓仁等引入康复景观设计理念,拓展并促进中国在绿色医学[2]和园艺疗法领域的本土化发展。园艺疗法理论在我国得到广泛认可,如刘滨谊[3]等人提出在上海养老社区更新改造中整合生产性景观和园艺疗法。不过我国目前对疗愈花园仍以理论研究为主,实际落地项目不多。

养老社区景观规划设计应将对老年人的关怀和照护融入景观设计定位和规划布局,构建适老化的园林设施,并在社区花园内配置保健、疗愈植物,利用植物色彩或挥发物等提升社区环境质量,进而通过组织活力或轻度失能老人进行植物栽培与园艺活动,引导和干预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使参与者在社交、情绪、认知、身体等方面有所改善。而如何实现适老化设计定位、发挥疗愈性景观功能是养老社区景观设计师当前面临的重点和难点。本文尝试梳理疗愈花园的设计框架,结合实际养老社区项目,用老年人可以接受的康复景观元素,创建适合老年人使用的健康户外环境。

1 养老社区景观设计的策略

养老社区因其服务对象不同于普通社区,景观功能性设计侧重于满足老年人的心理和生理需求。在生理上,老年人机体形态改变,器官机能减退,会出现感知能力的衰退、肌肉萎缩、骨密度下降等现象。在心理上,老年人会出现抑郁、孤独、依赖等衰老特征及社会适应问题。

国内外学者发现,自然体验具有对情绪的有效调节和对压力的有效降低作用。如杨森研究表明,园艺疗法对老年人的心肺功能、血糖血脂、记忆力、抑郁焦虑和综合幸福指数均有明显的改善作用[4]。同时,不同年龄段、不同健康状况的老人对环境、照护等方面需求差异很大,因此养老社区在景观设计之初,景观设计师应从景观感知的角度出发将服务人群细分,以养生、疗愈为设计宗旨,着重将社区环境营造成功能复合、多元化的疗愈环境,利用植物等景观元素来激发使用者到花园中进行交流、活动,进而满足老年人知觉、行为、情感等不同层面上对环境的需求。

在此以老年人高发的痴呆症为例。劳顿等人对失智老人的环境需求细化出自主性、隐私、有意义的活动、人际交往、安全感与安全性、舒适、保持身体机能等11个需求维度[5][6]。借鉴劳顿研究成果,作为养老社区适老化设计定位、发挥疗愈性景观功能的评估办法,从老年人对环境的需求维度出发,结合国内外养老社区景观设计现状,提出疗愈花园从空间环境、社会环境和运营环境等三个模块进行梳理并深化(表1),形成不同维度的适老化康复环境。在保证康复作用的同时,给老年人多元化的环境体验,有助于增加康复元素对老年人的吸引力,提高老年人的使用率和满意度。

表1 疗愈花园的设计框架

Tab 1 Design framework for healing garden

模块名称

活动空间

配套设施

空间环境

风雨连廊、步道、露台、户外平台、屋顶花园、架空层、草坪区

无障碍通道、安全扶手、防眩光灯具、休息座椅(加温座椅)、轮椅停靠区、导视标识(盲文标识)

社会环境

室外会客区、亲子活动区、健身区、冥想空间、阅读角、宠物活动区

室外会客厅、宠物活动器材、健身器材、室外插座、临时储物柜、挂衣钩、喂食器、高台花坛

运营环境

露天舞台、垂钓区、弹唱区、舞蹈区、棋牌区、菜园、果园、药草园、户外聚餐区、临时集市

室外泳池、乒乓球桌、羽毛球场、网球场、篮球场、棋牌桌、迷你高尔夫球场、开心农场、温室、售卖亭


2 临港B0503地块养老社区景观设计的措施

2.1 项目概况

项目定位为全龄颐养社区,主要客群是经济较宽裕的中年人,置业改善老人养老环境。在传统社区生活配套和服务设施的基础上,项目配备比较完善的医疗养生、颐养膳食等服务。社区运用新中式景观营造宜居、颐养环境,以期提高老年人及家属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根据调研分析发现养老社区存在室外环境设施在适老化方面考虑不足、植物配置在疗愈功效方面运用不多等问题。需要结合老年群体的生理及心理需求,进行适宜老年人活动、休憩的空间设计优化。

2.2 养老社区景观设计要素分析

2.2.1社区组团的可达性

项目结合建筑布局,进行景观功能分区。每个组团设置不同的主题、采用不同的铺装材料或骨架树种,方便老人识别,同时在道路交叉处设置易于识别的标识,便于老人记忆。老年公寓间的“颐享园”用风雨连廊衔接,让在家待不住的老人即使在雨雪天气也能到室外活动。在连廊休憩平台结合园林环境布置藤椅和小品,方便老人停留观赏,或与人交流。

2.2.2 合理布置活动场地及适老化设施

室外设施直接与人们的行为相联系,其设计的合理性和舒适性,决定了康复景观使用的可能性[7]。项目分组团设置户外活动设施,营造小空间的活动场所。但老人们更喜欢聚集在主入口中轴广场,因为此处场地开阔、日照充足,且周边为小高层区,住户相对集中。设计优化时顺应老人的偏好,结合中轴广场的场景布置茶桌椅,满足体能衰退老人休息、交往等需求,并在中心绿地布置点景植物和疗愈花卉,向老年人介绍疗愈植物的功效,引发他们浓厚的好奇和兴趣。

2.2.3 社区通行的安全性

项目在交通设计上最大限度的降低老人出行的风险。社区交通系统采用人车分流方式,机动车在社区入口就近下地库,地面仅保留必要的消防车道。道路系统分级设置,通往住宅楼或公共活动场所的步道均设置不少于一条的无障碍通道,确保老人的安全出行。

2.3 疗愈花园的布置

疗愈花园不仅具有常规花园的特性,还注重环境对心理产生的影响。结合老年人对植物景观的关注点,包括:植物景观的基本框架、植物保健与文化、植物景观竖向设计、植物具有特异观赏性状及植物色彩因子[8],注意营造高体验感、高绿视率、高参与度的自然舒适、健康养生的疗愈花园。

2.3.1 高绿视率的社区环境

社区景观注意与建筑、室内风格协调,且景观设计不要局限于室外空间的设计,应结合室内、建筑,将室内外空间连成一体。如通过分析架空层及周边环境布局,运用障景、借景等手法,把精致的室外景观引入架空层,吸引老人到半室外园林中活动、交流。同时,在建筑出入口、休息平台等处,植物设计与建筑、硬景合理搭配,营造层次丰富、色彩鲜艳的环境,给人以生机勃勃的视觉趣味。

2.3.2 可参与的室外园艺活动。

利用植物的色彩、质感、芳香,营造优雅舒适的景观,提供更多的交流和活动场景。社区热爱农事活动的老年人种植花卉、果树,还可以定期举行采摘和品尝等相关园艺活动,提高老人的参与度,达到调节沮丧、无力等负面情绪、增进社交能力的目的。

2.3.3高体验感的社区花园

养老社区的植物配置注重对老人视、听、嗅、触、味觉的刺激,旨在激发老年人机体潜能,延缓器官衰老。鲜艳的植物比较能够引起他们关注,因此在组团绿地中配置梅花、垂丝海棠、红枫、大花醉鱼草等四季观花观叶植物;围墙边配置香樟、哺鸡竹、石楠等多层次植物群落可有效降低噪音,同时鸟鸣声提高绿地整体的精神复愈能力[9],因此在社区配置较多鸟嗜植物如樱桃、红叶李、南天竹等,引来成群灰喜鹊筑巢、迁徙途中的北红尾鸲驻足觅食;老年人的嗅觉衰退,在巷道座椅边、草药园种植桂花、栀子等能舒缓情绪的芳香植物,将草花区改为具有疗愈功能的迷迭香等植物,使老年人的情绪安宁,达到养生保健的效果;不同质感的植物枝、叶,如芭蕉、金菖蒲,不同色彩、质感的部品,如卵石步道、石雕案几等都能增进对老人触觉的刺激和锻炼。植物还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使人产生无限联想,如临水的红梅营造出“疏影横斜”、“暗香浮动”的意境,满足老年人精神文化的需求。

3 养老社区景观设计发展前景与展望

3.1 药草植物的运用

我国具有丰富的植物资源,中医是祖先留下的瑰宝,我们身边许多不起眼的植物具有药用价值。如枇杷叶具有清肺胃热,降气化痰的功用;银杏叶提取物(GBE)含有黄酮醇苷和萜类内酯,有改善血管性痴呆的作用[10]等。随着植物学、医学、社会心理学等学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植物药用价值被开发利用,营造优美、有趣的养生疗愈环境,吸引老人走出房间,多接触具有杀菌和疗愈功效的植物。同时通过挂标识牌,采用文字或二维码形式,介绍植物的习性和药用价值,协助老人识别植物,满足老人的好奇心。

3.2 专类花园布置

针对不同人群,疗愈花园在植物种类、空间的私密性和安全性等方面需求不同。同时,健康人群的关照安慰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抚慰老年患者,而患有相似疾病的老年人才能在一定程度上产生共鸣。景观设计师需要营造特定的场景提供老人们有隐私、可自主的探讨,进而彼此理解和鼓励。在养老社区可以根据老年人性格、常见疾病,结合景观规划布置专类疗愈花园,以提升疗愈花园的功效。如为患轻中度阿尔茨海默病(AD)老人规划专类花园,种植银杏、紫丁香、薄荷等,通过植物色彩、挥发物等刺激老人五感,以期影响老化进程和AD病理过程。

虽然目前对由造景元素构成的适老化设施和疗愈花园研究尚未成熟,面临的问题还很多,但疗愈性景观设计的研究对老年人身心具有良好的疗愈作用,决定了其非药物治疗方法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王晓博. 康复景观设计[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8.

[2]李树华,姚亚男,刘畅,等. 绿地之于人体健康的功效与机理——绿色医学的提案 [J].中国园林, 2019, 35(6): 5-11.

[3]陈静,刘滨谊,沈洁.城市积极老龄化的探索——美国夏威夷火奴鲁鲁社区花园对上海社区养老的启示[J].中国园林,2020,36(1):49-54.

[4]杨森.园艺疗法对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影响[D] .山东:山东农业大学, 2016.

[5]周燕珉,李佳婧.失智老人护理机构疗愈性空间环境设计研究[J].建筑学报,2018, (2):67-73.

[6] Lawton M P. The Physical Environment of the Person with Alzheimer’s Disesse[J]. Aging & Mental Health. 2001.5(S1): 56-64.

[7]顾宗培,魏维,何凌华.社区道路的适老性设计[J].理想空间, 2015, 03(65) : 89-91.

[8]陈宇钢,刘伟,王猛,芦建国,岳远征.基于老年人视角的园林植物景观营造的因子分析[J]. 中国园艺, 2019, 35 (8): 115-118.

[9]赵警卫,夏婷婷.城市绿地中的声景观对精神复愈的作用[J]. 风景园林, 2019, 26 (5): 83-88.

[10]孙丽,王岭,李从真.银杏叶提取物治疗血管性痴呆118例临床观察[J].山东医药, 2001, 3 (3): 18-19.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