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沙地传统文化实践课程的假日小队建设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14
/ 3


基于沙地传统文化实践课程的假日小队建设

李迪飞

杭州市萧山区靖江第二小学


一、目的和意义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中指出: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学段目标为,了解家乡发展变化的国家历史常识,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党的光荣革命传统。学校地处萧山东片沙地。如今的沙地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比邻机场,高楼林立,物流集聚。优秀的沙地传统文化与崛起的临空经济区发展理念正逐步融合。作为沙地学子,亦是大有可为。以班级为单位、自愿为原则的“假日小队”,广泛开展不同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因地制宜开发实践课程,并保持长期有效的活动机制。学生不仅可以了解家乡的沙地历史文化、沙地精神品质,而且能培养学生爱家乡、爱国家的感情,建设家乡、报效国家的责任感。

二、产生背景

始于2013年寒假“寻访身边的优秀传统文化”活动,在家长的鼎力支持下,学生们的热情参与下,活动顺利开展,并取得一定成效。假日小队作为优秀团队在开学典礼展示交流,反响强烈,活动项目获区二等奖。此外,最大的成就感莫过于家长们的支持。记得一位家长说:“参加过这样的活动后,大人和小孩都有很大的帮助,我们真正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想不到我们沙地人也有这样的坚持,纸上得来终觉浅,以后我们每次都要参加。”的确,这样的活动无意中诠释了实践育人的理念。那么何不借助假日,组建小队,立足沙地文化、关注时事、心怀国家,整合资源,开展一些校外实践活动呢?就这样,在家长的支持下,从“小米加步枪”的小打小闹开始慢慢地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实施起来。

三、主要举措

(一)固定的运行流程

凡事预则立。一项成熟的实践活动,需要全面的谋划,可操作的流程,经过不断地调整和完善,制定相应的方案,招募成员,让活动更具科学性,让每个队员既各司其职,又团结合作。



确定活动主题


5fffbb1586357_html_fee9b9a0b6f5a45b.gif

5fffbb1586357_html_4dea74892c4e4385.gif

制定活动方案



招募活动队员




确定活动主题


精细活动分工



开展实践活动


分享活动成果


整理活动材料



装订成册存档



(校讯通短信)各位家长:上午好!此次寒假假日小队活动队长为吕宇杰。吕宇杰已经制定了详细的活动方案,具体方案已发到我们的QQ群,现开始小队成员报名,召集6—8名队员,要求;1.最好有大人陪同,解决交通和安全问题,2.此次活动分两次,第一次(正月初十)到吕宇杰队员家在吕宇杰妈妈的带领下,制作米饼和蛋糕等,第二次(正月十一)带好慰问品慰问老人,3.每位队员需要带一样年货,(如:香肠、鱼干、腊肉、牛奶、水果……)赠送给孤寡老人。学生们,想参加了,为方便吕宇杰队员统计,统一到QQ群报名,报名时说清楚是否有家长陪同并选择好分工。

招募活动队员:用校讯通、QQ群或微信群中进行自愿报名。注明招募人数、强调安全问题以及家长陪同情况。

(二)不固定的分层活动

沙地是由钱塘潮的江道变迁而形成的。千百年来,桀骜不驯的钱塘潮给沿江群众带来了几多灾祸!但同时孕育起了这片广袤的沙地,使沿岸的磨难者得以到这开荒、落脚、生根、繁衍……沙地三百年来的汗青不算悠长,但沙地人勤劳、朴实,他们战天斗地,奔竞不息,勇立潮头。至今创造出了比四周更多的财富,并且形成了独特的沙地文化。这些给学生的实践课程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活动场地和活动主题。

1.访区域文化,展沙地新风貌。

萧山沙地文化是吴越文化中钱塘文化的一部分,受钱江潮的滋润,在独特的地理环境里形成的区域文化。随着时代的演进,沙地文化被赋予以新的内涵,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新的动力。结合沙地区域文化助力各项社会事业稳步推进,“五水共治”、“三改一拆”、“节能减排”……以学生为起点,全民参与,砥砺前行。

1)五水共治,共创美好。

改革开放以来,沙地各行各业兴起,纺织业,印染业,养殖业再加上居民环境意识薄弱,身边的水资源遭到各种不同程度的破坏和污染。《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中,德育内容包含生态文明教育,引导学生梳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发展理念,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着眼于“五水共治”,实践课程假日小队的活动制定如下:

“河小二巡河记”

积极了解、监督周边的河道治理工程、生活污水治理等情况。确定周边的一条河流或湖泊作为记录对象,可以是重点治理的黑臭河或者经过治理已见成效的示范河,以就近、安全为原则,定期(每周不少于一次)观察记录。

“我是小小护水员”活动,争当“五水共治”的践行者


以假日小队的形式,通过资料查询、问卷调查、访谈等形式,了解萧山水环境的演变历史(尤其是社区周边水域环境),分析概括水环境及其保护的基本现状,思考人与生态的关系,提出切实可行“剿灭劣V类水”的建议和措施。

水是生命之源,我们每天的离不开水,学生用自己的方式,用记录来监督,用行动来宣传,参与“五水共治”,献出一份力,把握时代的脉搏,共创沙地美好新时代。

2)志愿团队,点亮动力。

在小学阶段,特别是中高段,形成学生志愿者服务团队是最好的时机,将志愿团队与德育工作紧密结合,努力把志愿者服务与技能训练相结合,逐步形成地方特色的志愿者服务的特色活动。

2016年9月,在中国杭州举办了G20峰会,萧山国际机场就在我们街道,我们离峰会那是最近的。为服务G20,展现我们沙地人精神风貌,我们班级的学生成立了红领巾志愿服务团队,分头行动,点亮团队微动力,志愿服务G20,当好国家小主人。

2.融节日文化,显沙地新情怀。

现在沙地的居民是几百年来历代移民的后裔。沙地的方言不下10种,沙地里的人民来自不同的地区,有着各自的文化背景合节日文化,居住在这块新的土地上,相互融合。在实践活动中,融入节日文化,显沙地新情怀。

1)九九重阳,共浴爱晖。

九九重阳有登高、雄黄酒和插茱萸的习俗。但在沙地只有登高一直保留着,更多的是关爱身边的老人。沙地人热情、朴素。

在沙地,大部分老人没有养老金,没有医保。组织学生在重阳节开展“我们手拉手,重阳送温暖”的假日小队活动。走进了街道协谊村七组的曹志昌爷爷家和协谊村十五组曹仁良爷爷家。

5fffbb1586357_html_b7b1fab6f8377287.gif5fffbb1586357_html_b92f5c0f4d7a4d64.gif5fffbb1586357_html_c207ba5eb9895554.gif

喂奶奶米糕 整理床铺 打扫卫生

这一代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家家都是围墙高筑,邻里间也很少串门。他们平时都是接受爱,不懂得付出爱。通过实践活动,在学习和参与中领会奉献他人、提升自己的精神理念。

2)新春佳节,共润文化。

勤劳勇敢的沙地人,在艰苦奋斗之余不忘中华传统文化,用其点缀艰辛的生活。春节家家户户都会贴“福”,贴对联,寄托着沙地人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据此,我们开展了“寻访优秀传统文化”的假日活动。到了90多岁的王爷爷家里,学写书法,感受浓浓春节气氛的同时,明白肩负着继承和发扬的使命。

5fffbb1586357_html_169960962db495f3.gif5fffbb1586357_html_75a0265926198dbc.gif5fffbb1586357_html_ff68fa2754744ce.gif



毛笔正确握法


留下合影

爷爷教我写福字


3.亮特色文化,承沙地新精神。

沙地人吃苦耐劳的品质可以在围垦文化中进一步感受。萧山围垦是沙地形成过程中的一个壮举,闻名中外,被联合国粮农组织成员称为“人类造地史上的奇迹”。

1)萧山花边,重拾灿烂。

在70年代末,沙地妇女个个会挑花边,田里农活之余挑点花边,贴补家用。对萧山农村脱贫致富,改善民众生活起到过积极的作用。

随着机械化的生产,这门传统手艺渐渐失传。为此我们开展了以“一花一路”为主题的“文化大搜索”活动。不仅拜师学艺,学习“挑花”,并进校园、社区等宣传 “挑花边”这一家乡的民间文化,使“挑花”在学生们心中灿烂绽放。

5fffbb1586357_html_74ae6f8ca8a74103.gif5fffbb1586357_html_7dc0a653d91b0c9.gif5fffbb1586357_html_53ee854a2ad3c901.gif




制作花样 开始挑花 宣传挑花

2)萧山萝卜干,阵阵清香。

萝卜干是萧山的代名词,萧山萝卜干名扬四海,其实萝卜主要产地就在沙地地区。沙地人世代省吃俭用,萝卜干的诞生也因于此,一日三餐下饭的都是腌的咸菜之类。

正宗的萧山萝卜干采用的是脱水萝卜干。传统风脱水萝卜干民间制作技艺已被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第三批保护名录。在老师的组织下,家长们的鼎力支持下,开展维持1个月的“正宗萧山萝卜干”假日小队活动,学习风脱水萝卜干的制作过程。

学生收获的不仅是了解到萝卜干的制作过程,更重要的是获得这份制作的精神,老一辈沙地人民勤劳智慧的沙地精神。

  1. 先锋人物,厚重传承。

改革开放40周年的光辉历程中,萧然大地上涌现了许许多多的行业带头人。他们的行业带头人,扎根在围垦地区,将曾经的滩涂已经变成一个个农业发展宝地。

5fffbb1586357_html_82a6a2e2d29d6b73.gif5fffbb1586357_html_b2dbef04aa9dd662.gif5fffbb1586357_html_9be6e72eee2c83aa.gif

厚重传承 纪念一刻 风云积淀

从学校出发,一路向东,走进“龚老汉”养殖基地,寻访先锋人物—“龚老汉”,甲鱼品牌的创始人龚金泉爷爷。了解甲鱼的成长过程,感受龚爷爷的风雨积淀,传承厚重的围垦农民精神:要么不做,要做就做最好!

四、长效的活动机制保障

在学校德育处和家长的大力支持下,我们班级的“假日小队”校外实践活动逐渐成为常态,确保此活动能长期有序开展,坚持德育工作的长期机制。我们适时调整活动的开展方式,通过不断的亲身体验与参与使得学生在参与意识方面走向情感体验、付诸行动这两个层次升华。

(一)落实指导

班级成立“假日小队实践课程”的指导小组,并定期召开工作会议,确保活动能有效的落实和开展。活动中依据情况,制定好活动细则,确立主题思想,增加深入开展活动的信心和决心。

(二)深化主题

开展假日校外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实践育人的优势,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接地气、形式丰富的德育活动。如“家乡特产篇”里了解萝卜干的制作方法,引导学生热爱家长,明晰自己担负的传承;“垃圾分一分,环境美十分”活动中引导学生明白垃圾分类对于我们来讲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

(三)结合荣誉

结合实践课程开辟德育第二课堂,将第二课堂的成绩纳入期末评优评先的依据里面。“假日小队校外实践活动”参与率纳入到学生一学期的综合考评中,如“假日小队活动”次数一次以上有资格参加学校“全优生”评比,三次以上的有资格参加学校“英才生、模范生”的评选。

(四)成果展示

每次假日小队校外实践活动结束,根据分工,报道在区级、街道、学校等不同层面投稿,发布学校微信公众号,使社会外界了解活动的开展情况。学生将收集活动资料并整理成册,将活动中拍摄的短视频制作成微视频,PPT,在家长会、学校重大事情时(开学典礼、大队活动等)交流、展示。以此吸引全校师生、家长及校外人士了解我们的活动。

五、收获

(一)学生层面

假日小队实践课程的开展,目的在于教育合引导学生爱祖国、爱家乡,认同家乡的文化,继承和发扬沙地文化,提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价值实现,发展成为有理想信念,成为新时代的小学生。事实上,从第一次活动开始,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责任意识已经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碰到事情不再是推卸责任,同学之间有了更多的合作意识,班级凝聚力大大增加。

与其说这是一次假日小队的校外实践活动,还不如说是一次美妙的旅行。我们看到了最美的风景,那就是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王爷爷隽秀、苍劲的书法,巧手阿姨剪出的美丽窗花,高竺奕奶奶的粽子包法等等,我们深感自己肩负着传承和发扬的责任,在校更应该好好学习,最好的自己担负起传承的重任!

——摘自参加“寻访身边的优秀传统文化”队员的活动感受

没去之前,我肯定想不到爷爷、奶奶们会住在这么小的房子里,心中感到特别酸。当我们把东西送给的时候他们留下了泪,虽然我们心中流着泪,但是脸上我们一定要笑。我们在打扫完卫生后,陪他们聊了一会天,让他们感觉下天伦之乐。等我们要走了,看着爷爷奶奶那依依不舍的眼神,我们决定定期来看望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我也感受到我胸前红领巾的职责所在。

——摘自参加“我们手拉手 重阳送温暖”队员的活动感受

(二)家长层面

我们联合家长的力量,为队员提供了活动平台,化作榜样,化作师傅,化作志愿者。每一年,我们各个小队开展“假日小队”活动总共十余次,都离不开家长的帮助。每一位家长都给予了支持与配合,不仅指导孩子如何实践,还为孩子积极组织“假日小队”校外实践活动,家长们自主联系社区、企业,使得活动更加丰富。

在每一次小队活动中,都能看见家长活动的身影。在多次活动后,慢慢地家长们也会自行组织假日小队校外实践活动,像“一花一路”的假日活动,有家长操刀。记得在以看望孤寡老人的假日活动之后,每位家长都主动提出,他们将定期去看望这些老人。

(三)学校层面

班级的基于沙地传统文化的实践课程如火如荼地开展着,引起了学校德育处的关注,作为课程开发者,德育处邀请我们在班主任会议上进行经验交流。交流后也有很多班级前来取经,现在全校16个班级,寒暑假每个班级都会开展假日校外实践活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以点带面配合学校,全面促进全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参考文献:

  1. 覃英瑛 《教育管理和艺术》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 朱晓宏 《如何做一名好老师——让中小学生学会爱、责任、担当》

吉林音像出版社

  1. 施伟峰 《小学责任教育主题活动设计——小学生品性养成指导丛书》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4.林格著 《教育就是培养》 清华大学出版社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