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背景下幼儿“品格习性”的内化与运用——以小班主题《甜蜜蜜》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14
/ 1

融合背景下幼儿“品格习性”的内化与运用——以小班主题《甜蜜蜜》为例


施豫恬

萧山区金海塘幼儿园,311201

一、园所课程介绍 我园以《幼儿园完整儿童活动课程》与品格教育融合,开展“幼儿品格教育的园本 探索”。以品格活动特色月与主题融合两种模式开展活动,已尝试了小班《甜蜜蜜》主 题与“关爱”品格融合;小班《合家欢》主题与“快乐”品格融合;中班《我做哥哥姐 姐了》与“帮助”品格融合等,在不断探索与实践中实现课程的园本化。 二、主题审议回顾 在小班《甜蜜蜜》的主题审议中,我们发现,幼儿从感知食物的甜蜜到情感的甜蜜 是将具体的味觉体验转变为情感的体验,因此我们融合了“关爱”这一品格习性,将关 键能力定位于“知道身边人对自己的关爱,用多种方式表达感谢,并在成人的提示下尝 试关爱他人。”我们根据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兴趣,设计了“探索甜食→寻找甜蜜→分 享甜蜜”三个层次的活动,活动具体内容见下表

三、实施疑难聚焦

(一)疑难概况

孩子的生活中到处都是甜蜜的食物,他们对于糖果、蛋糕等甜食的甜蜜和特点已经有了较丰富的经验。但是小班幼儿对于“甜蜜也可以是一种心情”的理解与实践还存在一定难度。如何让孩子们理解甜蜜不仅仅是局限于味觉的,情感也可以是甜蜜的?如何关爱他人、与人分享,体会甜蜜的心情?我们在课程实施中通过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开展, 希望帮助幼儿获得更直接的体验,但仍然发现了一些问题。

(二)典型案例


  1. 案例一 ——甜蜜的感觉从哪儿来

【事件背景】社会活动《给妈妈的妈妈送甜蜜》中,教师希望通过小松鼠和妈妈给外婆送甜蜜礼物的过程,帮助幼儿从品尝“甜甜的食物”到体会“爱的甜蜜温馨”, 感受拥抱、吻、关怀都是甜蜜的。

5fffd98addb96_html_840d3a7f72e7c67.jpg

【反思与解析】小班幼儿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掌握的大多是他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品、物品等实物概念,很难掌握抽象的情感概念。味觉的甜蜜是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能通过食物直接感知到的,但是动作和情感中蕴藏的甜蜜,其实是一种温暖、快乐的心情,他们难以直接通过知觉来感受。


  1. 案例二 ——谁先享用蛋糕

【事件背景】我园每个月都会为当月生日的幼儿举办一次集体生日会,孩子们集体为寿星唱生日歌,给小寿星们送上祝福。设计此活动是为了引导幼儿懂得分享,感谢身边人对自己的关心与爱。

- 2 -

5fffd98addb96_html_76508d77ca25b286.jpg

【反思与解析】体验是幼儿社会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情感态度方面的学习是离不开相应的体验的,语言传授的方式很容易造成幼儿“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不利于幼儿形成行为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从案例中可以看出,教师尝试通过语言的提醒,引导幼儿分享蛋糕,但是未达到预期效果。这就让我联想到,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老师们经常通过谈话活动或者有趣的儿童故事等语言传授的方式鼓励幼儿分享,关爱别人,但是缺少了行为上的引领,忽略了体验活动,以及在一些体验活动中没有强调情感的运用。面对案例中的情况,我们 或许可以通过行为上不断地强化,或者教师在自己生日的时候,以主动分享的行为来引导孩子,并且借助一些游戏,让幼儿真正地体验分享带来的快乐,从而学会主动分享。

四、我的思考

通过《甜蜜蜜》这一主题,在引导幼儿感知“关爱”是甜蜜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幼儿社会情感主要是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通过观察和模仿潜移默化地发展起来的。在此后的主题教学活动中更加注重实际操作和体验,但是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存在着差异,我们所设计的活动是否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是否能让他们在活动之后达到预期的目标,如何在社会性的活动中以更精准的方式帮助幼儿获得情感体验,我们仍在不断探索。

















-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