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背景下校本体育器材的研发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14
/ 4

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背景下校本 体育器材的研发策略

李毅 1 马雪明 2

1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天山学校 2上海市长宁区教育学院

摘要:

教学模式变化会对教学器材产生新需求,上海在实施高中体育专项教学过程中,教学器材的研发和配备滞后于教材内容的更新和教法的变化。通过行动、访谈、案例等研究方法,研发适合专项化教学的校本体育器材,探索符合学校、教师、学生需求的“学校需求按通用”“教师需求从技能”“学生需求近竞技”的体育器材研发策略,为体育专项化教学中体育器材的科学化制作和配置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专项化教学 校本体育器材 研发策略

1研究目标:

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推进过程中,体育器材的研发和配备滞后于教材内容的更新和教法的变化。通过研发适合专项化教学的校本体育器材,提高教学效率,探索符合学校、教师、学生需求的体育器材制作策略,配合教学模式和教材的变化为体育专项化教学体育器材的科学化制作和配置提供参考和借鉴。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天山学校12年3月至今的体育教师。参加专项课学习的高二、高三学生。上海市长宁区参加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试点两所学校的部分教师和学生。区、市专家及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学者。

2.2研究方法

2.2.1行动研究法:以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天山学校现有教育教学资源为基础,根据专项化教学器材需求,采用“校本”的行动研究方式,拟定研制体育器材方案并实施。根据反馈不断修正,在实践中归纳有效策略。

2.2.2访谈法:对专家、学者及参与专项化教学的教师进行访谈,倾听他们对体育器材影响教学多种因素的分析,面临的一些问题,以及对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天山学校开展体育器材校本研修的建议。

2.2.3文献研究法:从文件、书刊、杂志及互联网查找“研发教具”的方法及规律。

2.2.4案例研究法:对本校重点体育器材制作路径进行统计、分析,提炼规律寻找废旧器材重新设计利用的策略。

3.研究结果与分析

在体育运动领域,器材的研发可以助推技术的进步,甚至产生突破性的进展。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版)》要求有条件的高中开展体育选项教学,这是教学模式的大变化,此变化必然会对体育器材产生新需求。

上海是一线城市,是高标准执行国家各类标准的典范,有条件在体育器材研发方面有所突破,走在前面。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是上海在教改顶层设计过程中参照选项教学模式,立足于上海对标于国际进行充分论证的课程体系,是选项教学的升级版,目前已经试点8年有余,在体育器材配置与使用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但体育器材的研发和配备还存在滞后于教材内容的更新和教法变化的情况。

为提高专项化教学效果,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天山学校有序开展研发适合专项化教学的校本体育器材工作,近年研发实践中,有五位教师九人次在上海市各学科自制教具评比中获奖,一位领军教师获得上海市十大自制教具能手称号,所研发的体育器材解决了本校教学中的部分需求,基于学校、教师、学生三个维度梳理的“学校需求按通用、教师需求从技能、学生需求近竞技”校本体育器材研发策略,在区域推广。

3.1上海市长宁区高中体育教师教学中体育器材使用现状分析

3.1.1长宁区高中体育教师教学中体育器材使用现状调查

表一2018年长宁区高中体育教师教学中体育器材使用现状调查(N=54)

使用程度

延安

市三

复旦

天山

华政

西郊

百分比

极少使用







0%

较少使用


1




1

3.7%

较多使用

2

3

4

1

6

4

37%

经常使用

12

2

6

5

2

5

59.3%

现有体育器材

能否满足教学

(是/否/总人数)

3/11/14

4/2/6

7/3/10

4/2/6

2/6/8

3/7/10

48/52/100

有匹配体育器材是否使用(使用/总人数)

14/14

6/6

10/10

6/6

8/8

10/10

100%

备注

试点学校





试点学校


注:按周课时使用体育器材50%以上为经常;35-50%为较多;25-35%为较少;25%以下为极少。

表一显示,长宁区高中教师日常教学中经常和较多使用体育器材的教师占比达到96.3%,显示教师有使用体育器材习惯。在对待体育器材使用态度方面,只要体育器材合适均乐意使用。试点学校75%教师认为器材不匹配,没有达到专项化要求。

3.1.2长宁区高中体育教师教学中体育器材使用现状分析

目前长宁区高中体育教师大部分有使用体育器材的习惯,在高中教学中体育器材对落实教学效果可以起到一定作用,受到教师的重视。使用体育器材方面试点学校与非试点学校差异不大,但大部分试点学校教师对专项化器材匹配度不满意。试点和非试点校对使用体育器材态度有差异,说明教材、教法变化已经对体育器材有了不同的要求。在对经常使用体育器材的教师访谈中了解到,高中体育专项化实施以来,试点学校的体育器材有一定变化,针对专项化教学的器材不多,尤其有助于学生专项化水平提升的技能性体育器材几乎空白,目前使用的体育器材主要以提示性和标志型体育器材为主,因教学需求,试点校有个别老师也在进行自制体育器材的探索。

3.2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天山学校教师体育器材研制现状分析

3.2.1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天山学校教师体育器材研制现状调查

表二 2012——2019年部分自制器材统计

分类

器材名称

特点

备注

田径

软式中分跨栏架

学生不伤、栏架不倒,

市三等奖

软式跳高杆

学生不伤、横杆不坏

市二等奖

长直尺

超长,有硬度,横着测远,竖立测高

市二等奖

球类

软式重足球

提高球感、降低球速


简易排球网

可调高度和宽度,轻便易装,超实用


可变遮挡眼镜

调节遮挡面积,影响战术观察和球感


身体素质

创新多功能摸高跳高架

移动超方便的摸高、跳高、网架等通用功能

市二等奖

申请专利

自制软梯

提高灵敏协调能力。激发学习兴趣


引体向上助力带

提高协调发力感觉,减轻肌肉负担



通过表二可以看出,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天山学校体育教师有较好的自制体育器材基础,对体育器材制作有独到理解,具备校本研发的基本能力。

本校近年在开展体育专项化教学的实践工作时,采纳专家建议,把教改的突破口选择在“研发体育器材”上。通过研发体育器材,带来教师对教材体系的重新感悟,引领教师落实专项化教学目标,取得较好效果。先后有5位教师9人次制作的体育器材获市级奖励。2016年三位教师合作研制的“创新多功能摸高、跳高架”获得上海市体育器材评比二等奖,其中一位教师获得上海市十大自制教具能手称号(全市各学科共10位)。

3.2.2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天山学校教师体育器材研制情况分析

3.2.2.1研发体育器材初期,梳理专项化教学研发体育器材与常规研发体育器材的异同点

研发初期对专项化教学研制体育器材异同点的梳理是为校本研发定位和寻找方向。

相同点:首先使用体育器材的目的相同。体育器材使用起到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的作用。其次研发规律基本相同,有修旧利废、改良器材、迁移模仿、根据需要创新研发等“修旧利废入手,先改良后创新”规律。第三形式相同,有个人研发、合作研发和区域研发。

不同之处:首先教学项目相同,教材难度不同。专项化教材难度有大幅度提升,对器材的要求更专业。其次对教师要求不同,由于教材难度加大,教师要有适当教法,才能促进学生对教学重难点的理解和应用。第三达到目的不同,专项化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学习掌握并应用一项运动技能,达到专项化水平。

3.2.2.2通过研制及应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学能力

专项教学对教师业务能力要求很高,需要有提升的抓手。校本体育器材研制过程提升了教师对教材理解的广度和深度,提高了执行力。教师通过对教材的研究,能够把控专项教与学矛盾的突破点,研制校本体育器材进行突破。校本体育器材应用过程让教师完善了教法,提高了教学效率,初步达到了用体育器材引领教师转型的预期效果,适应了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

3.2,2.3体育器材研制完成后,通过体育器材的使用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制作体育器材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协助完成高中专项化教学隐藏在技能教学背后的不可或缺的育人隐性目标。例如,足球专项化学习起始阶段部分同学基础很差,常规的训练方式不适合快速提高运动技能。通过对专项化教学的研究,发现稳定的动作会让学生产生自信,对项目有悟性会提高自信。实践中笔者在足球项目中通过使用不同重量的“自制软式重足球”用“先重后轻、以变控悟”的方法让学生经历了真实的学习过程而留下了必备的品格和关键能力,较好的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自信,让学生产生持久的学习动力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2.2.4总结经验形成策略

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天山学校在实施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过程中,在校领导、专家支持下,以研发体育器材为教改突破口,通过实践教学,梳理归纳出“学校需求按通用”、“教师需求从技能”、“学生需求近竞技”的校本体育器材研发策略。引领教师教改理念,提升教师专业成长的速度和高度,增强专业发展的后继力,提高了专项化教学的有效性,为专项化体育器材研制提供便利。

3.3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背景下研发校本体育器材的策略

3.3.1“学校需求按通用”研发策略

表三 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天山学校通用型自制体育器材统计

名称

规律

制作创意

制作材料

主要作用

多功能摸高、跳高架

迁移模仿 修旧利废

伸缩式跳高架调整高度和横杆相结合

羽毛球架底座

不锈钢方钢

硬海绵

摸高、跳高、网架、障碍物

引体向上助力带

迁移模仿

橡胶带的弹性和高空安全带相结合

皮带

帆布带

辅助引体向上

减轻肌肉负担

提高协调发力


3.3.1.1研发通用型体育器材需“两准”

“两准”既定位要准确,体育器材研制要充分准备。“研发定位要准确”是指根据学校特点,体育器材研制定位主要解决本校专项化教学中出现的普适性问题和瓶颈。从学校需求的方向进行研发。应考虑制作成本、存储空间、利用率和适用范围等条件。

“研制要充分准备”指提前预测专项化教学中的困难和瓶颈,强化对研发归类,判断有效需求,规划好制作路径进行定向研制。

例:引体向上为高中男生体质监测的一个项目,涉及高中三个年级,提高引体向上的成绩被定位在学校需求上。引体向上助力带制作过程为,首先预测困难方面既“初三体育加试选择引体向上项目学生极少”说明学生对上肢力量普遍不重视,需要在高中进行强化。其次,器材归类方面,为多数人可用的通用类体育器材。第三,需求有效性方面,由于高中是力量素质发育敏感期,所以助力带是有效需求。第四研制路径方面,助力为主要目的,组内讨论从脚下搞弹簧助力还是用固定在身上的橡胶带弹性助力。第五,制作简易版引体向上助力带进行不断完善。第六批量制作。

3.3.1.2研发通用型体育器材要“通”和“用”

“通”既学校层面的体育器材要做多数人可通用或多个项目可通用。

“用”使用方便、功能实用、利用率高。

例:表三创新多功能摸高跳高架。制作原理:以伸缩式跳高架高度可调节原理为基础结合羽毛球网柱底座稳定性好的特性,通过焊接中空上下两个拉手,做到可以插入弹性海绵条。制作材料:废旧羽毛球网架底座,不锈钢方钢、硬质海绵。“三超”功能:一超高高度。实施主要功能摸高时顶端可升至3.5米,可满足专业排球运动员的摸高。二功能超多,可多项目通用。器材创新的集中了摸高、跳高、数种障碍物及挂简易球网(羽毛球、网球)等多种功能。可单个,也可以两个或多个组合使用。三超方便:移动方便、功能转换方便、组合方便。

实践中发现两个摸高器组合后可以在一定高度固定跳高杆,最高可达3.5米,挂上排球、足球可练习扣球和头顶球等多种拓展功能。

3.3.2“教师需求从技能”研发策略

表四 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天山学校技能型自制体育器材统计

名称

规律

制作原理

制作材料

主要作用

可变遮挡运动眼镜

模仿

不透光物质可遮挡视线

运动眼镜

硬塑料片

调节遮挡面积,影响战术观察和球感

软式重足球

创新

修旧利废

软式排球和足球相结合

软式排球内胆海绵

足球

沙子

降低比赛球速,通过不同重量的球,提高控球的细腻感觉


从技能:针对技能教学重难点,依从技能教学角度思考研发体育器材。

从如何“教”出发,教师制作技能类体育器材,有利于对教材的深度广度进行挖掘。有益于传递教材信息,把专项化的精髓更好、更快、更准确的传递给学生 。

以可变遮挡眼镜为例:借鉴个别射击射箭运动员自制的遮挡眼镜抗干扰的创意 。在套头运动眼镜的基础上用不透光纸板裁剪大小不同的遮挡卡片,卡在镜片上,根据需求,影响、干扰观察者视野的体育器材。

篮球靠思想打球,而不是单纯依赖视野,这是一个教材难点。在练习攻防战术的时候对部分视野不开阔的同学往往在练习中有乱跑或等球的习惯,影响了战术配合。对此类同学在练习中遮挡眼镜左右留下中间的部分,练习一定时间摘掉眼镜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比较效应,能够理解、把握视野外同伴的跑位情况,做到以球领人,初步改变了等球的习惯。针对乐于单打的行为,把眼镜中间遮挡住,能够起到抑制突破的效果。带眼镜练习的同学由于前方目标模糊,只好把球交给有利位置的同伴,摘掉眼镜后,传球行为经常会持续一段时间,该段时间内往往会触动带眼镜同学,引发思考,带来比赛行为大的改变,提高敏锐的观察力和预判同伴位置的作用。可变遮挡眼镜运球的时候遮挡下半部,改善在篮球教学中有部分学生有运球过程中经常有低头看球的下意识动作;遮挡上半部分,目的是养成抬头观察的习惯。

3.3.3“学生需求近竞技”的研发策略

表五 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天山学校竞技型自制体育器材统计

名称

规律

制作原理

制作材料

主要作用

简易排球网

创新

套管

PVC管材、带钢丝绳排球网 羽毛球架

提高隔网练习效果


“近竞技”是体育器材设计尽量满足学生的竞技比赛用途。专项化教学达到一定程度,通过以赛代练满足学生需求是很好教法。当场地器材受到限制时,要想办法对当前没有的东西进行创新设计。

例:简易排球网,制作材料与过程为两根长1米4直径5厘米PVC管材,下端锯长15厘米宽0.5厘米的纵向缺口,另一端在距顶端5厘米处打两个对应的0.5直径的眼。把拉紧排球网的钢丝绳从顶端的两个眼穿过打节,把排球网下端固定在PVC管的下部,装上自紧螺丝,平时把它卷起来,使用时只要把它套在羽毛球柱上根据需要高度调整后用螺丝刀拧紧就完成了。该器材通过插入羽毛球柱的长短调整高度,通过卷起面积的大小可以调节宽度。教学中可改变场地不足情况,通过多个排球网的使用,提高排球项目隔网练习的效率。

4结论与建议

4.1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中,体育器材研发滞后于教改的变化。针对教改趋势,应区域合作,用“学校需求按通用”“教师需求从技能”“学生需求近竞技”的研发策略,加强教辅器材的研制工作,以消减教改中器材配置滞后的影响。

4.2教学中,把握“修旧利废,先改良后创新”的研发规律,以学校、教师、学生需求为导向理顺研制路径,多研发、设计通用性器材,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提升专项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季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全面发展. [J].中国学校体育.2018(3).

[3]潘绍伟.正确实施选项教学提高学科核心素养. [J].中国学校体育.2018(4).

[4]冯国庆.浅谈体育教具的制作[J].体育教学.2012.7.

[5]河北省衡水地区文教局编.自制教具[C] 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6.

[6]国家教育委员会教学仪器研究所主编.初中物理自制教具[C]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