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留守儿童,营造温馨校园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14
/ 2


关爱留守儿童,营造温馨校园

黄东好

百色市田东县平马镇中心小学

摘要:近年来,我校立足校情,成立了关爱留守儿童领导小组,设立了“亲情屋”,建立完善了留守儿童信息,专题研究和探索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并制定相应措施,确保留守儿童在学校留得下、学得好,努力让留守儿童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让留守儿童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关键词:留守儿童;和谐环境;塑造;

一、为留守儿童营造和谐环境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引导儿童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才会让儿童在自由、和谐的环境中健康快乐成长。

(一)校园活动,用情感呵护生活

结合留守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学校具备条件,学校认真把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作为学校管理的重要内容,进一步明确了班主任、授课教师的职责,积极开展有意义的校园活动,不断丰富孩子的精神生活,利用互助互学的同伴友谊弥补留守儿童在家庭中缺失的亲情。学校还积极倡导教师做“爱心妈妈”,与留守儿童结对,引导教师由单纯学习上的指导者转变为对孩子学习、生活、情感、心理等各方面给予关照的“父亲”或“母亲”,尽可能地为孩子们营造一个生活、学习、娱乐相互交融的良好氛围,通过开展生动活泼的校园活动,呵护留守儿童的情感和生活。

(二)建立机制,用行动召唤教育

学校强调教师要多走访留守儿童家庭,指导留守儿童监护人进行正确合理的教育,耐心对留守儿童家庭做到“五必访”:即情绪不好必访、身体有病必访、成绩下降必访、迟到早退必访、与同学争吵必访。通过家访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用耐心引导教育,用爱心温暖心灵。以家访、召开家长会或送教上门等形式向监护人明确学校管理要求,汇报孩子在校生活学习情况,了解监护人对子女教育问题真实想法,让家长主动承担监护人的安全及家庭教育责任,使家长认识到自己在孩子成长中所应发挥的作用,实现学校与家庭、班主任与留守儿童教育无缝隙对接,做到家校互通、互助、互帮,共同承担起留守儿童的教育责任。

(三)完善信息,用真情传递正能量

根据调查,监护人往往只注重孩子生活上的问题,而对孩子的道德品质、心理素质等方面的问题少有关注。鉴于此现象,畅通学校、家长、监护人、学生之间的沟通渠道刻不容缓,迫在眉睫。为此,学校及时整理完善留守儿童成长信息档案,随时摸清孩子心理动态,随时与监护人沟通交流,随时向家长传递信息,有的放矢地对孩子进行针对性教育。学校还设立了“亲情屋”,通过师生与外出务工父母通电话,写联系卡向监护人反馈等方式,定期或不定期地将孩子的学习情况和思想动态及时向家长反映,建立留守儿童“三知、三多、三沟通”的管理机制。“三知”即知道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知道留守儿童监护人基本情况,知道孩子的父母外出务工的去向及联系电话;“三多”即多与留守儿童谈心,多开展一些人文关怀的集体活动,多到留守儿童家庭进行家访;“三沟通”即教师定期与留守儿童父母沟通,定期与监护人沟通,定期与校外辅导员沟通。学生林唐福,是个问题生,调查得知该孩子的父母在外地做生意,根本无暇顾及儿子的学习生活,林唐福经常在校外玩游戏机,借故不来学校上课。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与其家长沟通后,暂时交由班主任负责照料。该班主任做到了生活上热情照顾,学习上精心指导,思想上耐心启发,发现错误及时批评、指正,有了进步及时表扬、鼓励。在学校及班主任的帮助、教育和关爱下,林唐福同学逐渐改变了陋习,随着野性和惰性的消失,学习成绩不断提高,后来以优异的成绩顺利升入了县直中学。野马被驯服了,顽石变成了黄金。

二、为留守儿童塑造美好心灵

留守儿童之所以容易变成令人头疼的问题生,其根源在于长年缺少关爱——家庭的关爱、学校的关爱、友情的关爱,为了治标治本,学校从关爱入手,用爱心换真心,用真情换感情。

(一)与生交友,坦诚相见

根据留守儿童闭锁性心理特征,学校强调教师要与孩子坦诚相见,增强亲和力,多鼓励,多赏识,创设和谐的人际交往环境,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甜蜜、有力量的集体,让留守儿童体会到同学之间的友情,家庭之外的温暖,在自由、快乐活动中亲近教师,把教师当作无话不谈的知心朋友,从而解开留守儿童闭锁心结,消除胆怯、孤僻、抑郁等不良心理。

(二)严中有爱,宽严并济

留守儿童教育应尽量做到要求与自觉结合,说理与商量结合,严格与宽松结合,做到严中有爱,爱中有严。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学校不断把狠抓师德修养贯穿于留守儿童教育中,把言传身教贯穿于教师一点一滴、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让良好师德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使言传身教陪伴留守儿童健康快乐成长。

(三)以诚相待,以身作则

鼓励教师站在留守儿童的角度,宽待孩子的“超越性”,使孩子的思想、心灵腾飞留有一块天地,让孩子在成长中更多地拥有一份自由,允许孩子犯错误,鼓励孩子个性发展。学校在教育过程中始终坚持平等民主原则,要求教师要有母亲般的慈爱,朋友般的真诚,同学般的友情,兄长般的交往,同志般的交流。面对鲜花与荆棘,教会孩子合理面对成功的喜悦,体会背后的辛酸,坚强、勇敢地面对挫折。同时,要求教师努力提升自身素养,时时、处处以身作则,用人格魅力塑造留守儿童美好心灵,让教育留守儿童的义务和责任成为教书育人习惯。

(四)家校联系,亲情相牵

留守儿童受隔代教育的宠爱,亲戚、朋友的呵护,往往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往往在学习和生活上缺失家庭教育和监管。因此学校开设了“亲情屋”,使留守儿童教育更加亲情化、更加人性化,鼓励家长和孩子经常沟通交流,为孩子未来播种希望。使家长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缺失的家庭教育会造成孩子一生不可弥补的损失,作为家长,决不可因小失大,决不能因房子大了,儿子却废了;手头阔了,心头却痛了。同时,教育家长转变育人观念,对孩子既要养,也要育,既要管吃管穿,更要关注孩子的学习和思想,不能对孩子要求过低……通过学校耐心启发和开导,远在外的留守儿童家长们也认识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经常抽时间通过“亲情屋”主动与学校领导、班主任沟通交流孩子的教育问题,更主动坚持与孩子通话交流,“亲情屋”让孩子们能切身感受到父母的亲情和关爱。

三、让留守儿童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现实生活无法阻挡为生计而跋山、为摆脱贫困而奔波的农民工的脚步。农村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管理与隔代教育问题,是当今社会亟需探讨和热切关注的问题,关注隔代教育,重视留守儿童管理,更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一)留守儿童教育需要全社会共同关心、关爱、关注,学校更要站在对孩子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政治高度,一步一个脚印扎实开展留守儿童教育工作。经过多年的努力,学校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收获了希望和信心。如今学校的留守儿童行为能自律、品德素养提高了;学习能自主,成绩和技能提高了;生活能自理,适应生存能力提高了……但学校关爱留守儿童教育工作依然在路上,且任重道远。我们坚信,有各级党委政府及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重视、关心、支持,我们有决心胜任这项神圣的教育工程,为教育扶贫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留守儿童教育作为当前的一个社会问题,落实到学校也存在着不少困难,贫困地区的学校如同贫困山区的家庭一样,同样摆脱不了地域的色彩——贫穷,学校在配套设施、经费保障和人员配备上仍然存在困难,这些客观因素制约了“关爱工程”的质量,同时,缺乏专业心理咨询和辅导也是制约“关爱工程”有效实施的问题之一,对在职教师进行专业的心理培训迫在眉睫。

总之,有太阳,世界才会有温暖;有春风,大地才会有生机。留守儿童教育必须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让我们密切关注留守儿童教育,营造和谐环境,让留守儿童在同一片蓝天下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