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借”考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7-01-11
/ 1
假借,位列“六书”,自清代以来一直是学者们争论的焦点。主要分为两派:一派以休宁戴氏为代表,认为“假借”为用字之法;另一派,以高邮王氏为代表,认为“假借”为造字之法。假借是依语音之同而借文字中已有的同音字字形来为新出现的语词造出新字的方法,在甲骨时代已大量出现。这一造字法的出现解决了早期汉字使用象形类字无法表达抽象概念的局限,促成了汉字体系的完善,也为后来形声字的出现奠定了基础。但后世对假借之法使用过滥,使文字不堪负荷,大量的语义共一字形也给交流带来极大不便,故通过为其加义符造形声字的方法分流其不同义项,假借之法也慢慢退出历史舞台。“通假”是一个经常被与“假借”相混的概念,但它只是一种用字之法,与假借有本质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