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戏曲艺术走进小学音乐课堂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25
/ 2

让戏曲艺术走进小学音乐课堂

杨东晖

辽宁省营口市教师进修学院 115003

摘要:小学音乐是培养学生艺术素养的有效途径,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将戏曲与小学音乐教学有效的融合,可以丰富音乐教学内容,并且学生在戏曲过程中,会产生传承和发扬中华艺术的意识,有助于增强学生的音乐内涵。小学音乐课堂在融合戏曲过程中,应采用有效的方法,提高戏曲与小学音乐教学的融合度,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戏曲艺术;小学音乐;课堂

引言: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音乐一直是被忽视的学科,主要是小学未能给予音乐教学足够的重视,并且教师和学生将更多的精力用于学习考试内容,导致小学音乐教学质量不断降低。针对小学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将戏曲艺术引入到音乐教学中,使传统的教学形式发生变化,让学生在学习戏曲艺术时,可以感受到不同音乐形式的魅力,增强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意愿。

  1. 小学音乐课堂戏曲教学现状

许多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已经将戏曲艺术作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教师讲解专业的戏曲知识。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学生未能展现出学习戏曲艺术的热情,同时学生无法理解戏曲艺术,学生无法掌握演唱方法,更不能在演唱中表达情感,长此以往,音乐课堂戏曲艺术表演教学无法有效的进行。

  1. 戏曲艺术走进小学音乐课堂的有效途径

    1. 挖掘戏曲魅力,激发学习热情

中国戏曲艺术种类较多,包括京剧、昆曲、越剧以及梆子等,每种戏曲形式蕴含丰富的地域特点,并且带有浓烈的地域文化风情。京剧会体现出雍容华美的特点,昆曲体现出典雅精致的特点,越剧体现出轻柔婉转的特点,梆子体现出高亢悲凉的特点。

教师在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应深入挖掘不同类型戏曲的魅力,结合不同类型戏曲的表演方式,在教学中创设故事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激发学习热情。以讲解人音版《编花篮》为例,本节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进一步感受河南民歌的音乐特点,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热爱之情,因此歌曲与豫剧具有相似特点,且蕴含着河南独特音乐文化,教师在教学的准备阶段,就可以向学生介绍河南民歌的相关知识,并讲解姑娘上山采牡丹的故事,同时可以为学生渗透豫剧知识,教授学生运用豫剧中的甩腔演唱技巧,让学生感受戏曲艺术具有的生活化、平民化等特点,并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保护国家传统文化的情怀。

    1. 提高教师戏曲素养

根据新课程教育改革要求,小学音乐教师应积极学习戏曲知识,并深刻理解戏曲艺术的内涵,不断提高教师的戏曲素养。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结合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以及教材内容,采用有效的方法,在教学中向学生讲解正确的戏曲演出方法以及知识,让学生了解戏曲艺术,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总结和归纳戏曲在音乐教学中的方法,使教师在在课堂上提高教学效率,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戏曲艺术,从而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除此之外,小学音乐教师应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借助音乐软件开展教学活动,利用互联网软件、多媒体技术拓展学生音乐学习视野。

    1. 开展戏曲活动,丰富学生音乐内涵

由于戏曲艺术具有一定的抽象性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开展丰富的戏曲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学习戏曲艺术的乐趣,有助于学生由被动的学习状态转变为主动学习戏曲艺术的状态。在活动中,教师要讲解戏曲中唱念做打的的方法,让学生在活动中练习上述方法。此外,教师可以在活动中合理使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让学生在小组中进行戏曲练习,然后组织小组开展评比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去设计戏曲表演形式,教师应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和帮助,在鼓励中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使学生投入更多的精力去学习戏曲知识,在帮助下,学生会感受到学习戏曲艺术的重要性,有效增强学生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的意识。

    1. 融合校本课程,提高戏曲音乐教学地位

小学阶段学生在音乐课堂学习戏曲艺术过程中,教师应融合校本课程,将学生按照年龄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使用的戏曲艺术教学内容各不相同。在一二年级,主要以讲解地方戏曲课程为主,在三四年级主要讲解戏曲欣赏,在五六年级主要讲解京剧。在不断阶段讲解戏曲艺术知识时,教师采用校本课程,让学生参与到戏曲艺术教学中,一方面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使学生增强学习戏曲艺术的认识,在目标的指引下可以投入更多的精力以及采用更多的方法学习戏曲知识,另一方面,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增强戏曲艺术的体验感,使学生愿意学习戏曲艺术,使其在学习中营造良好的戏曲艺术学习氛围,提高戏曲在音乐教学中的地位。

    1. 借助戏曲传承和发扬中华艺术

我国戏曲艺术种类较多,但是随着时间发展,戏曲剧目数量不断减少。为更好的保留戏曲剧目,教师可以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融入戏曲艺术,向学生介绍戏曲艺术的相关知识,并在教学中播放戏曲剧目,使学生近距离感受戏曲艺术,在感受中获得传统艺术的熏陶,让学生的传统文化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学生形成传承和发扬中华艺术的意识。

以京剧《赵氏孤儿》为例,在该戏曲中充分展现出中华民族善良质朴的文化底蕴,学生在学习戏曲艺术的同时,还能进行德育教育,从而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采用多种方法,包括创设故事情境、戏曲活动以及校本课程等,使戏曲艺术与音乐课堂有效的融合,在融合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戏曲艺术的乐趣,在学习中不断增强学生的戏曲艺术表现能力,并且在学习中不断增强学生传承和发扬戏曲艺术的意识,使我国戏曲艺术得以传承和发扬。

参考文献:

[1]李志敏.让戏曲艺术绽放小学音乐课堂[J].戏剧之家,2019,(8).198.

[2]李献献.小学音乐课堂引入戏曲教学的策略研究[J].中国农村教育,2018,(2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