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25
/ 2

关于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王芳

合阳县村镇建设服务中心 陕西省渭南市 715300

摘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农村发展所必须的公共产品,是影响和制约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在简要阐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内容的基础上,分析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紧迫性和必要性,结合实际提出对应的建设途径,以此为农村工作开展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乡村振兴;基础设施;紧迫性;必要性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是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农村发展和改革的重要指引,是各项工作开展的框架要求。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基本要求出发,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整体水平依然较低,整体发展较为滞后,已经成为限制乡村振兴战略具体实施的限制性因素。在这种情形下,必然要求相关层面加大这方面的理论研究,认识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1、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基本内容

在我国目前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体系下,农村区域基础设施建设的基本层面可以分为生产性基础设施、生活性基础设施及二者功能兼具设施等三种类型。生产性的基础设施包括农田水利基础建设、农业综合开发等方面内容,生活性基础设施建设包括给排水建设、电力供暖设施、环境卫生和通讯建设等内容,二者功能兼具设施类型包括道路交通建设、防火防灾设施及植树造林活动等。这些建设内容涉及农村地区生产生活活动的各个层面,对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是改善农村发展现状,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组成部分。

2、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2.1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基本内容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和实施,为我国农村社会改革和经济发展指明了基本方向,是农村工作开展的基本指导。乡村振兴战略是系统化、体系性的要求,其各项工作推进都必须以相应的基础设施建设为支撑[1]。由于我国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差异较大,不同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存在较大差异,给具体工作开展也带来多方面影响。因此要高效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就必须要强化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视程度,加大这方面的投入力度,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

2.2 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基本要求

农村人居环境较差是我国农村地区发展存在的客观现实,尤其是在中西部地区农村发展中,受到经济发展条件和城市化建设不断推进等因素的影响,农村地区人口不断流失,在生活环境建设方面的投入意愿不断下降。在这种情形下,部分地区农村人居环境不断恶化,对村民生活健康带来多种负面影响,更无法吸引外部投资或者建设非农经济项目,无法改变农村地区以农业生产为主的经济结构,限制农村地区的整体发展。

2.3 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支撑

对于农村地区而言,社会经济发展本身就与城市发展存在一定差异,要通过农产品深加工、乡村旅游或其他工农业结合的方式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必然要以相应的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础。但是在目前农村建设体系中,给排水、道路交通、电力供应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还存在较大限制[2]。尤其是在给排水和垃圾处理方面,大多数农村地区在这方面的建设都是处于空白状态。而在道路交通和电力供应方面,虽然能够满足一些小型项目运转的要求,但是在支撑一些大型项目开发时,仍需要进一步完善。

2.4 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基本途径

城乡二元结构是国家发展的必然状态,由小农生产转向社会化生产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基本途径。在目前的研究体系中,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出路主要集中在农村城市化道路方向,也就是能够在实现城乡良性互动的基础上,加大人口转移力度,转变农村生产增长方式,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一二三产业的协调发展,以此才能够有效提升农村整体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是城乡二元结构的转变,必然是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础的,以此才能够更好的满足农村居民美好生活向往的基本要求。

3、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基本途径

3.1 提升整体规划编制水平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涵盖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农村经济发展体制改革、三农建设等各个层面的系统性工作。由于农村地区现实发展状况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在具体实施之前,必须做好相应的调查研究,结合经济发展现状和未来规划,编制更加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在方案内容中要充分考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现状,采用优化方式对现有基础设施内容进行改善,尽量避免出现一窝蜂、片面追求统一等现象的出现。

3.2 加大资金支持力度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国农村地区整体经济发展较为滞后,在这方面的资金投入严重不足,而设施的不完善又限制了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由此造成恶心循环状态。因此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政府层面必须要建立对应的补血机制,加大这方面的资金支持力度。在推进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通过项目建设逐步实现农村地区的自我造血,进而将原有的恶性循环改变为良性循环状态。

3.3 引导公众群体积极参与

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村民群体是各项建设活动的主体,坚持以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的实际情况出发,确保规划方案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是方案制定和设施的重要前提。在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要能够引导农村居民参与到实际建设活动中来,一方面能够通过建设活动的开展,提升农村经济活力,提升经济活动的活跃程度,另一方面则能够加强农村居民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视程度,更好的参与到基础设施使用和维护工作中来

[3]

3.4 完善建设工作管理体制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推进和改善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在其推进实施过程中,必须要构建完善的管理体制。首先来说,完善的管理方案,能够确保基础设施建设工作质量,确保各项工程建设深度落实,真正为农村经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其次是完善的管理体制,能够避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走向片面化、形象化的面子工程,能够切实发挥出基础设施在农村生产生活中的促进作用。同时,完善的工作管理体制,还能够更加精准的把握基础设施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及时采用对应的策略来解决这些方面的问题,避免在工程推进过程中出现贪污受贿、建设滞后等等现象,有效提升整体建设效益。

4、结束语

新时代背景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已经成为农村区域整体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各级政府必须充分认识这方面工作开展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全面、深入的做好调研工作,提升整体规划水平,促进各项工作科学、持续推进,切实改变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的局面,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农发行总行政策研究室课题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政策分析及建议[J].农业发展与金融,2020(08):30-33.

[2]职晓晓,张玉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满意度评价及对策研究——以河南省巩义市大黄冶村为例[J].绿色科技,2020(02):200-204+208.

[3]赵凌志.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对发展农村经济的影响关键探索[J].现代经济信息,2019(24):32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