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结构设计优化路径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25
/ 2

装配式建筑结构设计优化路径探索

张生超

石河子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新疆 石河子 832000

摘要:装配式建筑的主要构件为预制构件,即将建筑的全部构件或者是部分构件分割为若干个单元,在工厂内预制完成后,运输到现场,将这些预制构件采取可靠连接方式搭建起来。本研究主要对装配式建筑的结构设计要点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装配式建筑的结构设计优化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结构设计;优化

一、装配式建筑结构设计思路和要求

(一)思路

在采用装配式结构进行设计的过程中,首先要明确设计思路,因为装配式建筑的结构构件具有独立性,合理的设计可以减少异形构件,从而保障装配式建筑整体结构的质量,同时也能降低建设成本。在设计的过程中,应该从尺寸、配筋等多个方面着手考虑,同时还要做好节点锚固、构配件拆分等工作1]。如果采用程序化的设计方式,会导致建筑外形过于单一,梁、板、柱等内部结构尺寸保守单一,不利于房间利用率的提升。所以,可以利用BIM技术来优化设计,从项目规划、概算、预算、物业等多个环节入手,实现全生命周期智能动态控制和管理。在BIM技术应用的过程中,可以采用revit+国内插件进行建筑的创建和设计。在结构设计的过程中,可以采用PKPM计算配筋量,同时也可以对层侧移刚度进行计算。以BIM技术为基础,进行装配式建筑结构设计,可以使设计思路更加清晰、合理。

(二)要求

在装配式建筑结构设计的过程中,设计人员要要采用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如上文所述,可以基于BIM技术进行设计规划。结构设计不仅要保障结构质量,还要增强建筑功能性,同时控制工程成本,确保各类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应用,进而使装配式工程的整体效益得到提升,同时也可以促进装配式结构设计方案的改进和优化。通常,装配式建筑结构设计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要明确功能需求,合理进行结构布局,详细分析柱节点等内部结构分布情况;另一方面,根据工程整体水平,对结构体系、材料等参数进行配置和设计,确保设计的科学合理。

(三)装配式建筑的结构优化设计要点

装配式建筑的结构设计中,为确保结构设计的可操作性与可行性,必须明确掌握装配式建筑的结构设计要点。装配式建筑结构优化设计指的是,在确保装配式建筑功能性、安全性的基础上,应尽可能地降低能源消耗,采取精细化、标准化、专业化的结构设计,通过多专业协作、多方案比较、精细化设计、标准化管理,实现土建成本、建筑功能以及结构安全的有机结合,实现装配式建筑的效益最大化。

装配式建筑的结构设计中,首先,要充分考虑装配式建筑的功能需求,深入分析装配式建筑的立面造型、户型、柱网布置以及分缝等方面的内容,提出可行性建议,将建筑的不规则度、高度以及复杂度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其次,初步设计阶段,必须综合考虑建筑的结构布置、结构体系、建筑材料、基础型式以及各项参数,对多种方案进行可行性、经济性分析,从中选出最优方案,实现对土建造价的有效控制[2]。最后,施工图阶段,通过标准化配筋方法、精确的计算把控、科学的模型调整,并对施工图进行精细化内审、优化,实现对土建造价的进一步控制。

二、装配式建筑的结构设计优化措施

(一)构建标准设计体系

为实现装配式建筑结构设计优化,应积极构建标准设计体系。标准设计体系主要由户型模块、交通核模块组成,有利于减少楼板构建、外墙构件的种类,可以提高装配式建筑的建造效率,实现装配式建筑经济性、功能性的协调统一。在标准化户型模块方面,合理调整某些户型的居室、客厅等空间的进深、开间,提高其功能尺寸的合理性;对于标准化交通核模块来说,根据产业化要求,将以往的非标准化交通核调整为多个标准化交通核,主要包括机电管井、电梯井、走道、楼梯的标准化。装配式建筑的标准化、模块化,实现了各户型的多样化组合,能够建造通廊式住宅、塔楼、板楼等多种平面组合类型,为装配式建筑的多样化设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参数选择

1.参数设计

以某建筑工程为例,该建筑工程中的楼宇一共分为两类,分别是A楼和B楼,A楼有6栋,共20层,采用25.6m×17.2m的框支剪力墙结构。以A楼为例进行分析,利用分析程序计算各项参数,具体输入参数包括结构重要性系数、场地类别、设防烈度、设计地震加速度、嵌固端位置等等。采用BIM模型计算的方式可以获得相应的参数数据:以结构重要性系数来说,部分框支剪力墙的系数为1.0,地震作用计算信息为地震作用夹角,单向/双向/偶然偏心的角度为0°/90°。

2.结构选型

在工程设计的过程中,为了减少塔楼沉降差异,进而出现各类问题。塔楼规范裙房外会设置沉降缝,塔楼一层结构楼板比裙房高1.2m,所以在周围设置水平加腋大样,以此确保水平力可以顺利传递。不仅如此,核心筒采用细腰型布置的方式,结构在核心筒外墙两侧增加了宽度为1m的结构连板,以此确保楼板宽度在5m以上。为了满足装配和预制的要求,预制构件选择凸窗、阳台和部分楼板。

3.优化内容

从前文可以看出,装配式建筑结构设计要对多项内容进行优化和完善,包括设计流程、计算方式、设计体系、技术体系、预制构件等等。在设计流程方面,技术人员不仅要做好结构本身的设计和规划,还要了解工程生产水平和生产效率,分析工程生产作业对装配式建筑结构设计造成的影响。也就是说,要对生产、运输、装配等工作进行有效的规范和设计,确保各个环节的顺利衔接,尤其要做好构建设计、拆分设计等工作,保障建筑设计的合理性,同时也可以促进生产工序的简化、装配效率的提升,进而不仅降低投入成本,还能提升建筑的使用寿命;在计算方式方面,设计人员应该充分考虑结构特征,然后采用合理的计算方式。例如,要合理计算大型构件数量、位置、连接等。

(三)对预制构件部位进行严格把控

对于一个装配式建筑项目来说,应根据所选择的结构体系、预制装配率以及项目特点与要求,来确定哪些部分应当进行现浇、哪些部分应当进行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设计中,适合采用预制技术的主要是水平构件,包括叠合板、叠合梁、阳台、楼梯等,可以避免楼面施工时的脚手架搭设以及满堂模板,有利于减少装配式建筑的建造成本;然后是预制外墙,预制外墙集保温功能、装饰功能为一体,可减少外脚手架的搭设,也有利于减少装配式建筑的建造成本;最后可以考虑预制承重内墙以及非承重内墙[3]。此外,若有地方规定,则需按照地方规定的要求,合理确定预制部位、预制率。

(四)结构设计流程的优化

装配式建筑结构设计中,不仅要考虑功能性方面的问题,还要重视结构设计对构件生产、构件装配所产生的影响。对于装配式建筑来说,其对构件生产、构件运输、构件装配均有着十分严格的要求,基于此,结构设计必须涵盖始终,从设计阶段,便要对构建设计、构件装配、构建拆分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优化,保证构件设计、构件生产以及构件装配之间的紧密连接,形成完整的流程。施工图纸设计过程中,为确保其可行性,还应对各种构件进行精细化设计,对预制构件的工序进行简化,尽可能地降低预制构件的生产成本,降低现场装配施工难度,确保装配式建筑结构的稳定性。

结语:

与传统建筑相比,装配式建筑结构、装配式建筑物的制作工艺有着很大的不同,且装配式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缺乏综合考虑,建设成本较高,导致装配式建筑的应用范围十分有限,无法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因此,装配式建筑的结构设计优化,显得十分重要,也十分必要。

参考文献:

[1]马彬.装配式建筑的结构设计优化探讨[J].名城绘,2018(5):471-471.

[2]裴永辉,刘立志.浅谈装配式建筑的结构设计优化[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000(022):6294-6295.

[3]周景阳,何鹏旺.基于解释结构模型(ISM)的装配式建筑成本影响因素分析2019年3月1日免费全文[J].工程管理学报,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