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有型,创意无限——浅谈小学美术教学活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26
/ 2

材料有型,创意无限——浅谈小学美术教学活动

吕友根

浙江省温州市龙港市 江山小学 浙江 温州 325802

摘要:美术是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审美情绪,启发学生审美理念的重要基础,在整个素质化教育中所发挥的作用都是无可替代的。对此,本文也将以美术课堂的设计为宏观视角,立足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成长,从材料的选择与利用入手,列举出创意性美术教学活动设计的方法,旨在帮助教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激发出他们内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仅供参考,希望能够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美术;材料运用;创意制作;方法探究

引言:

美术是一门艺术性和实践性兼具的自然学科,其自身的知识构成也涉及到多个领域的内容,包括绘画,设计,建筑,美术理论,作品鉴赏等等方面,这些都能够推动学生用美学的眼光去看待客观世界,用美学的角度去欣赏实际生活。并且,美术知识的学习对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也有很高的要求,这也就意味着,如果学生仅仅是掌握了基本的理论知识,但并没有参与到实际活动中,那么也必然不会实现综合素质的良性发展,创作能力与核心素养的培养,也会沦为一纸空谈。对此,教师就必须要引导学生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而材料作为支撑美术活动的重要工具,在这种情况下也应当受到更加高度的重视和关注,特别是就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讲,要尤为强调材料与美术创作结合的重要性。

一、引导学生挖掘自然材料

美术这一门学科在本质上是对自然界和社会的概括与总结,在这其中,大自然蕴含的美术元素和材料是无穷无尽且取之不尽的,普通的小石头和泥土也能成为承载美术情绪的重要载体,也能够成为色彩鲜明的艺术品,掉落在地上的落叶也能变成多姿多彩的蝴蝶和标签,各式各样的植物种子也能组成不同的卡通动物,水果的外皮也可以制作出人物的面庞,甚至连不那么起眼的枯树枝,都可以成为相册的点睛之笔。而以上这些都可以说明,材料的选择离不开日常生活的观察和总结,离不开眼睛和思想的探索。所以,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从大自然中汲取养分和元素,把每一个平凡的物品都当作艺术创作的源泉和动力,把自然界的物质作为点缀生活的元素,由此来提高学生的探索意识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素养。例如,在引导学生了解田间内的元素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先从随处可见的野草或者是野花入手,通过捆扎或者是编织等方法,让学生发现这些材料之中蕴含的美学价值,帮助学生积累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教师也应当在学生编织的过程中,为学生讲述我国编织的发展历史,让学生能够了解民间艺术的相关内容,提高对美术创作的尊敬和向往。就好比,学生可以用野草编织成戒指,也可以用植物的根茎编织成草垫或者是茶杯垫,或者是用花朵编织成项链。而教师也需要引导学生,在家庭中询问自己的父母,在父母的帮助下,收集更加多样的自然材料,为后世的作品创作提供更多的可能性,让学生迸发出更多的奇思妙想。

二、引导学生利用废旧材料

近些年来,社会生产生活的质量有了十分明显的进步,而群众的日常生活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运用的物品也越来越多样。但值得注意的是,许多生活物品都具有一次性的特点,只要一经使用,就会被丢掉,从而产生大量的生活垃圾。但这些废旧的物品本身也具有被再次开发的价值,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需要从废旧物品入手,教会学生如何利用过去的资源,实现对废旧物品的改造,变成创意性的艺术品,并引导学生懂得爱护,自然保护环境,懂得如何回收利用资源。例如,在带领学生学习废物新用知识的时候,教师就可以根据本节课的重点入手,为学生展示出不同形状和材质的废旧物品,然后为学生进行示范,制作出特定的艺术品,这样可以让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充分理解废旧物品蕴含的价值,同时也可以激发出他们的创作积极性。在演示完毕之后,教师也需要根据章节的主题,让学生在主题的引导下,对不同的废旧物品进行收集,然后在清洁整理,针对这些废旧物品的特点和性质,展开多样性的创作和实践。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废旧的吸管制作自行车模型,五颜六色的吸管可以给学生带来更加直观的视觉体验,学生可以根据吸管的长度,来制作出自行车的不同部位,可以把吸管当作支撑自行车的梁,把废旧的光盘或者是,已经晒干的柠檬片当做自行车的轮子,然后再截取不同长度的吸管,制作出自行车的脚蹬和手刹,让自行车看起来能够更加生动。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利用一次性筷子,制作成房子的模型,让学生先在纸上绘制出房子的大致外观,根据筷子的长度,来搭建不同的部分。同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收集生活中的废旧纸杯,制作成不同形状的卡通动物,可以是青蛙,可以是蝴蝶,也可以是狮子或者是老虎,然后让学生在纸杯的不同部位涂上相应的颜料,并截取部分纸杯,制作出动物的尾巴或者是翅膀,最后再用马克笔画出眼睛,嘴巴,耳朵等等五官。在学生制作完毕之后,教师应当积极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然后让学生讲解自己制作的过程,选用的材料与班内的其他同学进行分享

[1]

三、引导学生收集常规化材料

通常意义上所说的常规化材料,主要指的就是纸和笔,这两类材料虽然简单,但却仍旧能够承载多种多样的奇思妙想。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用不同颜色的圆珠笔或者是铅笔绘画,出特定的风景或者是建筑。此外,在引导学生练习自画像的时候,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展示出不同类型的画像作品,可以是人物的全身,也可以是人物的表情,或者是把自己的自画像展示出来,让学生在观察完毕之后,分析自画像的基本特征。而后,教师在传授给学生基本的素描知识,让学生掌握一些最为基础的技巧和方法,然后鼓励学生大胆创作一副自画像,不一定要求学生绘画的标准和规范,关键在于让学生懂得利用纸和笔这两种基本的材料,并把自己的外貌特点展示出来,教师应当对学生的创作精神给予鼓励和表扬[2]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材料的灵活运用能够给美术课堂的设计注入更多的生机活力,也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创造思维与想象力,值得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持续性的设计和探索。本文通过自然材料的挖掘,废旧材料的循环,常规化材料的利用这三个角度论述了美术教学活动改革的方法,充分尊重了小学阶段学生的发展特点和心理特征,也结合了美术教学的基本内容,具有合理性与可行性,能够给教师的课堂实践带来一定的帮助。在后续发展的过程中,教师也应当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

参考文献:

[1]刘润琴. 材料有型,创意无限——浅谈小学美术教学活动[J]. 新课程, 2020(38).

[2]高建华. 材料有型创意无限——巧用生活材料,优化幼儿美术绘画活动[J]. 小品文选刊:下, 2019(6):0289-0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