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高校突发事件事中控制能力与事后恢复能力的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27
/ 2

提高高校突发事件事中控制能力与事后恢复能力的策略研究

安梁

大庆职业学院 黑龙江大庆 163311

摘要:高校的管理工作日益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为了保障教育教学生活和工作有序开展,促进校园环境的安全与稳定,高校应重点关注在校园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地提高学校自身的管理能力,建立完善的应急机制。高校作为政府和社会的智库,应重视应急管理能力评价及应急事件应对策略技术的研究。因此,结合高校突发事件的特点,及时进行危机管控,已成为高校维护安全稳定工作的重点。

关键词:高校;突发事件;应急能力;策略研究

高等学校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社会输送人才的基地,也是千万家庭孩子取得成绩和进步的期盼地,在现今的中国国情下,高等学校发生的事件得到了全社会的重视。同时,由于高等学校的特殊情况,高校学生人数众多,学生处于性格还不够稳定的时期,因此高校的突发事件不但无法避免,还牵动的社会、政府以及千万家庭的心。因此,提高高校对于突发事件应急能力对于维护校园稳定,降低人身财产损失具有重要的作用。

1 高校突发事件事中控制能力的建议

1.1 迅速启动预案,严格落实预案执行

突发事件的发生往往有着时间紧迫的特点,同时可能产生的危害也较为严重,因此高校管理者在知道突发事件发生后,第一步就应该在第一时间启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发挥应急预案的计划和防范作用,对发生的危机进行评估,理清形势,进行应急工作布置,启动各部门联动机制,指挥各部门发挥人力、物力、财力应对突发事件。第二步是确保应急预案落实实行,充分调动各部门的积极性,使各部门紧密配合,通力合作,将应急预案落到实处,把事态控制住,降低突发事件造成损失。

1.2 利用网络新媒体,及时准确的发布信息

高校的发展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因此突发事件的发生可能会对高校产生负面影响,甚至对社会产生负面影响,在当今社会信息、网络如此发达的时代,新媒体、媒介不断更新。《2012 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指出,以网络为载体的新型媒介具有强大的信息传播功能。而高校的学生又容易使个别的偏激言论迅速扩大为非理性的社会情绪,使一些局部问题迅速扩大化成为社会问题,发事件发生后信息的发布是否及时、是否得当、是否准确,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社会对高校的影响和舆论的导向。建议高校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及时通知新闻媒体,高校微博以其及时方便与互动的特性,正异军突起,其影响力极大,因此要用好微博这一媒体工具发布信息,同时通过约谈、召开新闻发布会等形式向公众作出信息的发布和事态的回应,同时要表明学校的处理态度,稳定公众的情绪,发布的信息要确保信息的真实、准确性,避免谣言的扩散,和谣言带来的学校内部和社会的恐慌,保证学校的形象不受影响。

1.3 集合各方力量,做好应急指挥

突发事件发生后,事态的如何发展,是否被控制,有无进一步扩大,这些都与高校的管理者有着密切的关系,应急指挥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突发事件的走向。因此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应迅速将消息传达给学校管理者,启动应急预案。相关人员依据预案统一协调指挥并开展相关工作。针对不同的突发事件,依据情况调动不同的部门或专家,依靠权威人士,对事故做出评估、判断,制定进一步应急方案工作。同时,学校领导及应急管理者因亲临事故现场,这不但可以有很好的凝聚精神作用,更可以更好地调动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作出行之有效的应急决策。另外,领导者和应急管理者还要实时跟踪、监测事态的发展,及时调整应对力量,作好全面的应急准备。

1.4 运用科学设备,提高应急技术

在某些突发事件中,现有的设备装置与技术直接影响到事情能否快速的解决,比如有的高校安全通道被堵死,导致火灾时消防车无法通过,学校自救时,现有的灭火器不够或未按规定在相应距离内安置灭火装置等等。因此,高校应该定期自检自查,及时购入应对突发事件的设备装置,突发事件的应急装备应运用先进的科学设备,来提高对突发事件有效的预警能。

1.5 建立良好的机制,加强沟通管理工作

良好的沟通机制,可以使学校领导、应急管理者同师生之间的沟通更加通畅。我国大部分高校在沟通上并没有建立起一套良好的沟通机制,这就会导致突发事件发生前潜在危险信息不能及时上传到学校领导和应急管理者那里,而突发事件发生时,学校领导和应急管理者又不能第一时间了解事态的发展情况,进而就不能进一步的进行下一步的指挥工作,如果事态不能及时的得到控制和遏制,那么就会造成事态的恶化,损失的加剧,因此,高校应当建立一套横向、纵向的多渠道,通畅的沟通机制,从部门到部门,从学生到老师,从普通员工到学校的管理者,再从管理者到具体的职能部门的沟通机制,使得师生和学校管理者,管理者和职能部门都能顺利沟通,扑灭危机的火苗。

2 高校突发事件事中事后恢复能力的建议

2.1 建立问责机制,客观的追究和处置

突发事件进入恢复期后,学校领导者和应急管理者们应该组织专业力量对事件因进行分析和评估,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中就提到,突发事件的应对应当本着“责任落实到个人”的原则,制定完备的问责制度,对于事件责任人触犯法律的要送交司法机关,未触及法律的在事件处理过程中出现的失职、渎职等各种差错和缺漏都应该在事后按照问责条例进行客观的处置,而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过程中涌现出的表现特别积极的,在处置中有贡献的人员也应给予表扬和一定的奖励。同时,问责机制也应根据学校情况的改变和时代的发展而不断的完善。

2.2 建立损失评估机制,组织事后分析评估

高校应当建立损失评估机制,在突发事件进入恢复期后迅速启动评估机制,对发生的时间进行分析、评估,使学校领导者及应急管理人员从评估报告中得知应对突发事件消耗的人力、物力、财力,以及突发事件本身对学校、师生造成的损失,评估一定要客观、准确、全面,要覆盖到突发事件的每个环节和每个层面,包括精神层面的损失、物质层面的损失,同时,在评估过程中还要充分吸取校内外、师生、家长等人员的建议。这样的评估,能够给学校领导及应急管理者一个直观的结论,帮助他们在事后进行反思,从中获取经验教训,总结不足,进而更好地完善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应对机制。

2.3 迅速重建设施,尽快恢复教学秩序

由于突发事件的种类多种多样,纷繁复杂,但突发事件的发生,或多或少都会损害基础设施或是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对学校本身来说,基础设施的重建、教学秩序的快速回复能体现出一个高校的自身恢复能力,能够使外界对高校尽快重拾信心,对于师生来说,尽快恢复教学秩序,修缮建立好损坏的基础设施,也能使他们将注意力从突发事件中转移到正常的学习工作中来,管理者回归岗位,师生进行教与学,学校恢复本来的面貌可以让师生们的情绪尽快的平复,将后续可能产生的问题如恐慌等心态产生的影响降到最低。

2.4 加强心理咨询,实施动态的心理干预

随着突发事件事态的发展,师生的心理活动也随之不断的改变,在事后恢复阶段,心理的干预对于突发事件的根本性恢复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事故的风波暂时平静,如果不重视师生的心理平复,那么不安因素在师生心中无法排解,将会带来新的问题。针对主要服务对象大学生的各方面特征,有针对性的采取合理的措施。高校应当建立心理干预机构或者心理咨询机构,由专业人士担任心理咨询师,为师生员工建立起心理档案,收集信息,制定相应的心理干预政策,在事发后重新进行心理情况调查,对比以前的心理档案,找出潜在问题。同时,高校的心理辅导机构不仅仅服务于学生,也应当加强对辅导员和老师的培训,让更多人参与到心理辅助工作中当来。另外,也可以通过讲座、学生社团活动等途径进行心理疏导,对已经存在心理障碍的师生予以充分关心和重视,对这类师生的心理活动进行重点监测,及时进行心理辅导,稳定师生的思想情绪。

【参考文献】

[1] 李居英. 论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2(12):34.

[2] 周德志. 高校应急管理机制探究[J].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9):86.

【作者简介】

安梁(1983-07-28),男,汉族,黑龙江省大庆人,本科学历,大庆职业学院党政办公室综合管理,应急管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