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蒙教育下幼儿学前教育行为习惯的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27
/ 2

启蒙教育下幼儿学前教育行为习惯的培养

张 晶

大庆油田矿区服务事业部托幼管理中心龙庆总园 黑龙江大庆 163458

摘要:我国有一句俗语:“三岁看八十。”这句话是指人们在幼儿时期形成的认知、养成的行为习惯会贯穿于人一生的成长过程,虽然会随着后期的受教育经历、人际交往活动被弱化,却难以根除。班主任是学前教育管理活动的组织者,在育人理念的指导下,不但要重视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还要立足幼儿的行为习惯发展特点,采取有效方式对他们进行引导,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本文针对基于启蒙教育下幼儿学前教育行为习惯的培养展开分析。

关键词:启蒙教育;幼儿;学前教育;行为习惯

1导言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持续深化,幼儿学前教育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幼儿行为习惯表现是教师在学前教育活动实施过程中,有效实施行为习惯教育的依据。面对幼儿的行为表现,班主任则必须全面渗透习惯养成教育,不可放过任何一个细节,要以敏锐的眼光去捕捉幼儿的外在行为表现,深入分析幼儿的不良行为习惯,由此帮助幼儿调整不当行为,改善幼儿的行为特征,如此,可让幼儿一生受益。

2幼儿学前教育行为习惯培养的意义

学前教育阶段是幼儿启蒙教育的基础阶段,需要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进行教学策略或教学方向的转变,不再只单纯传授知识和技能,而是引导与帮助幼儿充分挖掘潜能,更好地认识世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使幼儿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彰显出自身所具备的素质及涵养。同时学前教育阶段的幼儿基本具备了一些行为习惯,不再只局限于单一的动作发展,逐渐趋向于组合动作,加上该阶段幼儿的行为综合性与协调性有所增强,习惯与人格塑造的联系日益密切,若教师不能很好地引导和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则其品质和人格的培养会受不良行为习惯的影响。由此可见,在学前教育阶段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显得尤为重要,对幼儿综合素质的完善以及全方位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3幼儿行为习惯表现

3.1情绪不稳定,随意性明显

幼儿情绪与其日常行为有着紧密联系。一些微小但新奇的事物,很容易使幼儿情绪发生波动,表现为兴奋、紧张。在如此变动的情绪影响下,幼儿的行为也会发生多样的变化。如当情绪兴奋的时候,有的幼儿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会做出过大的动作,对自己或他人造成伤害。因此,在实施学前教育活动的时候,班主任要想有效实施行为习惯教育,需要把握幼儿的情绪发展特点,对其进行正确引导。

3.2控制力差,无法自我调控

受到自身身心发展特点的影响,大部分幼儿难以自主控制自己的行为,从而做出不良行为。而且,幼儿的自我意识正在萌芽,对班主任的严格管理有着心理上的排斥。不少班主任为了使幼儿塑造良好的行为习惯,其常常采取说教、监督和管理的方式,严格约束幼儿,对他们的不良行为进行纠正,却激发了幼儿的反叛情绪,导致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无法继续。所以,立足幼儿的发展特点,在实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时候,班主任要春风化雨地对他们进行引导,使他们潜移默化地塑造良好的行为习惯。

4基于启蒙教育下幼儿学前教育行为习惯的培养及措施

4.1勤于观察,据实制定习惯养成计划

观察是判断幼儿成长情况的基本专业技能,班主任要用耳朵听、用眼睛看、用心记,实时判断幼儿所养成的不良行为习惯。客观来讲,幼儿的理解能力低下,他们很难提前预防某种不良行为,所以如果脱离了幼儿实际,那么习惯养成教育便会流于形式。因此,班主任要善于观察,客观分析幼儿不良行为养成的原因,由此确定可行的习惯养成计划,调整习惯养成教育目标,促使幼儿及时调整个人行为习惯。

通过适当的观察可以判断,本班有不少幼儿在吃饭时都表现出了不良的行为习惯,比如有的孩子吃饭挑食,在获取食物时会挑挑拣拣,将自己不喜欢吃的食物放在一边,然后再去吃自己喜欢吃的食物;有的孩子吃饭速度很慢,总是走神,虽然并不经常与同伴说话,但是在吃饭时经常停止进食行为,导致饭菜凉了,幼儿却依然没有吃饱;也有一些幼儿在吃饭时表示自己要看电视、玩玩具,不能专心吃饭……面对这些不正确的进餐行为,笔者便确定了一轮进餐习惯养成教育计划,首先引导幼儿种植蔬菜、水果,让幼儿亲自为这些植物施肥、浇水、翻土,使其感受劳动,希望幼儿可以由此珍惜劳动、珍惜粮食,使其意识到浪费食物是对食物、劳动的不尊重与不珍惜,初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4.2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了环境在个体学习中的重要性。根据上文对幼儿行为习惯表现的分析可以看出,幼儿践行的各种行为是受到环境的影响。因此,在实施学前教育时候,班主任要为幼儿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

我在实施学前教育活动的时候,从我们班的物质环境入手,打造和谐温馨的班级氛围。具体地,我利用暖色调的壁纸装饰我们的教室墙壁,使幼儿一进入教室中就感受到温馨,自主放轻自己的动作。在教室的窗台上,我会摆放一些绿色植物,驱动幼儿爱护植物,保护植物,自主践行良好行为。在教室的黑板上,我会用各种颜色的彩笔,每天绘画一幅良好行为图画,引导幼儿反复观看,自主模仿。如此建构的环境,无须班主任过多指导,幼儿可以在自主性的引导下,受到积极的影响,塑造积极情绪,践行良好行为,为养成行为习惯打下坚实基础。

4.3抗挫折习惯的培养

幼儿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各种挫折或困难,加上幼儿的心灵相对脆弱,容易受到打击与创伤,面对困难和挫折容易出现情绪激动的现象,甚至会用哭闹的方式来发泄情绪,无法静心思考与解决问题。鉴于此,教师在学前教育环节需要注重幼儿抗挫折习惯的培养,引导幼儿对生活中出现的困难或挫折进行正确认识,用积极的方式渡过难关或解答问题,而不是一味逃避或恐惧,进而获得心理承受能力的提升,形成独立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在实际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故事或视频动画等方式实施挫折教育,根据幼儿身边发生的小事,介绍一味逃避与积极面对所带来的不同结果,使幼儿学会积极调整好心态来正确面对挫折,用勇敢和坚强的心战胜困难,增强抗挫折能力。

4.4家园合作,观察落实习惯养成计划

从现实角度来讲,幼儿所养成的许多不良行为习惯几乎都是在家长的纵容下形成的,所以要想从根本上改善幼儿的行为惯性,就必须得到家长的支持与认可,否则必然会流于形式,难以消除幼儿的不良行为。对此,班主任便要与家长共享习惯养成教育计划,及时获得家长的支持与理解,由此构建教育共识,通过家园共育,全面优化幼儿的行为习惯。

就如,有许多幼儿都尚未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有的幼儿饭前便后并不会勤洗手,而且在区角活动中摸到任何物品都会往嘴巴里放;还有一些幼儿不喜欢洗手,在身体过脏时会用纸巾擦拭一下,但是擦拭效果却不好。对此,笔者就与家长共同制定了讲卫生、爱干净的习惯养成教育计划,即笔者会在幼儿园内监督幼儿的卫生行为,时刻提醒幼儿要勤洗手、整理个人衣着,而家长在家中也要起到监督、指导作用,不可放纵幼儿,要引导孩子讲卫生。当然,家长的榜样作用十分突出,且家长的为人处世方式也会直接影响幼儿的行为习惯,所以家长便要以身作则,在家中时刻展现出讲卫生、爱干净的行为特征,与幼儿一同参与到讲卫生习惯养成活动中。如此,则可切实强化幼儿的卫生意识,使其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结束语

综上所述,学前教育是幼儿获得知识启蒙的阶段,也是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阶段。为此,班主任便要客观分析幼儿所形成的不良行为习惯,由此设计习惯养成计划,再以丰富的赏识鼓励、家园合作逐步引导幼儿改善不良行为,使其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1]潘丽.浅谈在日常活动中培养幼儿行为习惯的策略[J].当代教研论丛,2018(06).

[2]袁艳敏.浅谈学前教育中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J].文渊(小学版),2019(09):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