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胡塞尔意识现象学理论浅谈学生地理学习障碍的产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27
/ 2

结合胡塞尔意识现象学理论浅谈学生地理学习障碍的产生

李极硕

天津外国语大学附属滨海外国语学校 天津 300467

摘要:在地理教学中,由于认知能力、知识基础、兴趣偏好等情况(个人系数)的不同,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必然会出现不同的自我意识。如果不能正确的理解这些“自我纬度”上的问题,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将难以顺利的符合各自预期的目标。他们很难理解学生为何不能符合他们的设想,完成符合他们预期的目标。

关键词:胡塞尔意识现象学;地理;学习障碍

一、胡塞尔及其理论

埃德蒙德·古斯塔夫·阿尔布雷希特·胡塞尔(E.Edmund Husserl )(1859~1938),德国著名哲学家、20世纪现象学学派创始人。同时也被誉为近代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

胡塞尔一生致力于建立严格科学的纯粹现象学,他坚信:“这是一种完全新型的、有着无限领域的科学。它具有方法上的严格性,这种严格性不逊于任何一种新时代的科学的严格性。”胡塞尔提出纯粹现象学基本问题可以“初步整理在‘自我—我思—所思’这个标题下”。据此,“自我”“我思”“所思”构成纯粹现象学域三个相关项。

胡塞尔的操作是经历笛卡尔式五大“沉思”建立起纯粹现象学认识论域的。第一步操作是根据“我思”的必真存在,论证了“我在”的不可怀疑性,从而提出确证“自我”作为认识论开端的绝对不可怀疑性。回到认识的开端,在认识发生的根源处——“自我”,在“我思”领域发生的认识,则必然是可以绝对自身负责的认识——具有必真性。这就是“自我”和“我思”作为纯粹现象学基本问题相关项的构成原理。胡塞尔的第二步操作是把“我思”活动中呈现在眼前的、作为世界、作为对于“自我”来讲存有的和有效的东西,仅仅当作“现象”。胡塞尔的第三步操作,是把世界本身都转变为我的“所思”。世界本身作为认识的对象,在纯粹现象学领域被用“所思”概念所指称。如胡塞尔所说:“我们并不将体验纳入到任何现实之中。”胡塞尔纯粹现象学领域的“自我—我思—所思”结构的关系非常复杂。比如,意识朝向一个对象就是对这个对象的析出的把握。一个意识的意向客体绝不意味着被把握的客体。在最广泛的意义上,把握是与对某物的关注、对某物的注意相一致的。无论它们是特别的关注,还是附带的注意:至少我们可以对这些词作习惯的理解。“自我”朝向哪个对象,就是哪个对象被注意,被把握,也就是被意识到。哪个对象被自我所关注,即自我的精神的目光朝向了哪个对象。这样,“自我—我思—所思”关联体框架内,哪个对象能被作为“所思”,取决于“自我”的意识是否朝向了它。这也就是纯粹现象学作为第一哲学创立的意义所在。“自我极”是作为对“现象”具有决定性作用的认识论的关联项之一。在纯粹现象学认识论领域,“自我”构成重要的研究主题,胡塞尔认为:“所有的东西都集中于自我极中”。

在胡塞尔的现象学中,“主体交互性”(intersubjectivity)概念被用来标识多个先验自我或多个世间自我所具有的所有交互形式。

“任何一种交互的基础都在于一个由我的先验自我出发而形成的共体化,这个共体化的原形式是陌生经验,亦即对一个自身是第一性的自我-陌生者或他人的构造。陌生经验的构造过程经过先验单子的共体化而导向单子宇宙,经过其世界客体化而导向对所有人的世界的构造,这个世界对胡塞尔来说就是真正客观的世界。”交互主体性贯穿在整个现象学中,而一门完整的交互主体性现象学也就是一门完整的现象学一般。

现象学讨论范围内的交互主体性问题中的核心在于,我们已经将他人经验为“他人”,问题在于,我们是怎样将他人经验为“他人”。

现象学要求我们承认并重视经验的第一人称。一方面现象学强调经验的第一人称特征,也就是说,我们认为经验的第一人称特征是不可还原的,且对象以第一人称经验的形式被给予给我们。另一方面,现象学同时认为对象独立于作为我们直接经验相关项的经验含义,毫无疑问,我们可以在不同的行为中体验到具有规定性的同一对象,即使它通过不同的方式被我经验到。

问题就在于区别于第一人称的本己经验的其他经验(陌生经验),它本身不具备第一人称通达的形式,但是依然是被我经验到的。因此问题在于它的形式、结构以及和经验的第一人称之间的关系等等。

二、洋流”的学习为例

例如,在我们的教学实验中,一位“地理教师”为大家讲授“洋流”的知识。在“复习巩固”的环节,他引用了一道从地图中判断洋流名称的选择题。他认为这一问题“是最基础、最简单的一道题,正适合当堂巩固本节课的知识”,然而下面的“学生们”却一脸茫然,因为他们缺乏各主要区域的轮廓的知识。在这个环节上,实践证明,教师与学生的交互主体性出现偏差时,很容易导致学生的“学习障碍”。

我们可以通过三句话来分析这一案例中的情况:

(1)我(教师)感觉这个问题很简单

(2)他(学生)感觉这个问题很简单

(3)他(学生)说:“我感觉这个问题很简单”

在1和2中,我们区别出第一人称和非第一人称视角的体验。我感觉这个问题很简单,这似乎是一种直接性的,本己性和属于我的体验。而我体验到他人感觉这个问题很简单,这种情绪区别于第一人称的直接被给予,我们将它体验为一种“他”目前的体验。

毫无疑问,我能够体验到他人的一种情绪,这是建立在我以区别于“我的”情绪的基础上的,也就是说,我实际上只能以第一人称通达性的方式体验到“他的情绪”。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不能体验到他人的情绪,第二(三)人称的体验形式建立在第一人称体验之上,构成了他人的体验,作为“他人的”体验给予我的基础。只有当我理解了本己第一人称通达的含义,才能理解复数的具有第一人称视角特征主体的含义以及它们的交互形式是怎样的。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恐怕是无法与学生感同身受的。如果教师仅仅从自己的先验自我出发,将教学内容的选择与设计建立在第一人称体验上,就很容易给学生带来巨大的“学习障碍”。

参考文献:

[1]邓文韬.胡塞尔现象学的“绝对意识”概念论争[J].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2020(01):344-368.

[2]陶宁.初中地理地图学习障碍的归因分析及读图能力培养[J].科普童话,2020(15):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