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高职教育课程思政与工匠精神融合发展之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27
/ 2

探索高职教育课程思政与工匠精神融合发展之路

李雪清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宁波 315000



摘要:“工匠精神”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一经出现便使全社会给予了高度关注,社会各界对这一精神展开了激烈讨论。高职院校是当代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重要场所,是弘扬和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的重要基地。高职院校的教学中如何恰当地融入“工匠精神”,更好地培育新时期的大国工匠,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因此,文章在探究高职教育课程思政与工匠精神融合的价值意义,分析二者融合过程中面临的困境的同时,探索两者的融合发展,以期更好地弘扬“工匠精神”。

关键词:工匠精神;高职教育;课程思政;融合发展

引言:

“工匠精神”中所崇尚的敬业、创新、精益求精等精神,是在这一各种思潮汇聚、人心浮躁的年代不可缺少的优良品质。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各国之间的较量日益激烈,各个国之重器的诞生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离不开大国工匠的“匠人精神”。在这一形势下,传播“匠人精神”,培育高职院校学生的工匠精神就显得尤为重要。

  1. 高职教育课程思政与工匠精神相融合的重要意义

(一)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培养新时代高素质人才

将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与对青年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结合起来,这一做法完美展现了我国教书育人的教育方针与工匠精神之间的密切联系。青年学生作为该课程的教育主体,每一个人都是单独的个体,有着良好的理想信念,但是经验缺乏,认识能力还有些不足,在这个充满诱惑的时期,青年学生很容易发生认识偏差,理想信念发生摇摆,因此通过两者的结合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匠人精神”所具有的精神内涵能够有效弥补这一缺陷,使青年学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1]

(二)弘扬“匠人精神”,传承中华文化

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传承优秀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继续向前迈进、实现复兴的精神内核。工匠精神与高职教育课程思政的结合是当今文化传承的手段之一,对于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强化高职院校精神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本身就包含着工匠精神具有的核心内容,高职院校是培养技术人才的重心,将思政教育课程中与工匠精神相融合并不矛盾,再加上课程实践的过程中与学生的专业、就业相结合,提高其职业素养,这一方式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融入社会、造福社会产生了很大的作用。

(三)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青年学子传递正确理念

“工匠精神”推崇的敬业、求精、创新的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内容密切相关。将高职院校思政教育课程与“工匠精神”相融合也成为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对于高职院校的青年学子来说,不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包含的内容,还是工匠精神中蕴藏的价值内涵,这些都是其今后进入社会、融入社会、从而适应社会的立足之本[2]

  1. 工匠精神融入高职思政课程的过程中面临的困境

(一)实践中缺乏良好的融入氛围

“工匠精神”一经出现就吸引了社会各界的目光,弘扬工匠精神、学习工匠精神的热情空前高涨,“工匠精神”成为使用频率超高的热词,尽管如此,工匠精神的精神核心却没有走进大家的工作和生活中,究其原因,是大家对于工匠精神的理解过于片面和浅显,并没有深入探究工匠精神的核心价值。而社会氛围与高职院校思政课程与工匠精神的融合紧密相关,社会氛围的缺乏就对“工匠精神”融入高职思政课程产生了不小的阻碍。

  1. 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的局限性

高职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比如体量虽大却不强、体系性差、不完善等。当前,社会经济不断发展,高质量人才稀缺,但是高职院校的教育发展水平低,培养质量上的不足使得其培养出了学生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在我国,对于高职院校的教育的偏见仍然存在,高职院校只是专科学校、高素质人才缺乏的声音仍然存在,相关的一些数据可以印证这一点。因此如何破解高职院校自身的局限性也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难题。

(三)缺乏有效的融入途径、渠道有限

高职院校开设的思政课程是当前学生了解工匠精神的主要方式,近些年来,高职院校增加该课程的课时,课程内容也愈加丰富,但尽管如此,课程中涉及工匠精神的篇幅却很有限,学生了解“工匠精神”相关内容的机会较少,这一现象造成学生了解工匠精神的理解较浅,多数学生仍然认为“工匠精神”涉及的仅仅是职业范畴,没有理解到工匠精神的普遍适用性。再加上其他渠道,比如师生互动、社团活动、专业课程等缺乏,这些都造成了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教育课程的难题。

  1. 探究高职教育课程思政与工匠精神的融合发展之路

(一)为工匠精神融入高职教育打造良好氛围

社会氛围对于工匠精神融入高职教育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当前社会氛围并不浓厚对工匠精神的融入造成了不小的阻碍,因此应当通过多种途径打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学校应当建设校园文化,不断丰富校园活动的组织形式,净化校园环境;在社会上可以积极开展劳动,在劳动中体会工匠精神的内涵,净化社会环境;当前互联网技术发展迅猛,通过互联网可途径,打造良好的融合氛围

[3]

(二)提升高职院校的师资,发挥教师在融合过程中的作用

一个学校的师资力量对于学生的培养、知识的传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雄厚的师资力量将会大大促进工匠精神的融入与发展,教师是高职院校工匠精神的主要传播者,强化师资队伍,提升高职院校教师的自身素养,可以更有效的将工匠精神融入到课程教学当中。因此,传播培养工匠精神需要良好的师资,充分发挥教师的带头作用,促进工匠精神与高职教育的有效融合。

(三)丰富工匠精神融入渠道

丰富工匠精神的融入渠道,通过多种途径促进工匠精神与高职教育思政课程的有效融合。可以将工匠精神的相关内容编入思政课程的指定教材,增加相关内容的学习章节,丰富思政课程的讲授方式,加强课堂实践活动,用丰富多彩的形式,将工匠精神有效的融入思政课程当中,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将工匠精神作为该项课程的重点检验内容,制定检验标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4]

四、结束语

总的来说,社会的快速发展,赋予了工匠精神的属于这个时代特有的精神内涵,工匠精神也发挥着其独特的价值意义。在传统的高职教育中,课程教学的目标单一,就是职业技能的培训,这种培养方式忽略了对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而工匠精神中的敬业、求精对于职业技能的培养也不容忽视,因此,将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的教育课程当中,培养更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黄君录.高职院校加强“工匠精神”培育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6(8).

[2]陈诗慧.供给侧改革视阈下“工匠精神”的时代特征、价值意蕴与培育路径[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4):109-112.

[3]胡冰,李小鲁.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使命———对理性缺失下培育“工匠精神”的反思[J].高教探索,2016,(05):85.

[4]张丽华.论工匠精神下的现代高职思政教育[J].现代职业育,2017,(18):68.


作者简介:李雪清(1975.12-,女,汉族,浙江宁波人,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中国传统文化、高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