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场活动——走近幼儿生活的科学教育活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27
/ 2

农场活动——走近幼儿生活的科学教育活动

蒲秀美

浙江省绍兴市上虞鹤琴幼儿园 浙江 绍兴 312300

摘要: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生活进行。生活中处处都有科学,科学就藏在孩子对自己周围具体物质世界的好奇和探索中。

关键词:科学教育;农场活动;生活化

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是幼儿认识周围世界,获取知识经验的重要途径。在农场活动中,为孩子们营照良好的实践氛围,让孩子们亲身体验,收获更多无法在课本上体验到的感受。"生活中处处都有科学,科学就藏在孩子对自己周围具体的物质世界的好奇和探索中。

1幼儿科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1.1 缺乏探索精神

现在很多幼儿园只注重在科学活动中传授科学知识。她们相信,只要孩子知道了科学知识,他们就能学到更多的科学知识,并在生活的各个方面积累经验。虽然科学知识学习很重要,但是孩子们探索知识的过程更加重要。由于开展活动的过程也是培养儿童科学精神的过程。对科学活动过程的不重视,导致儿童普遍缺乏探索精神。

1.2过度强调计划性

孩子们在探索和学习科学知识时,通常遵循老师的计划。老师会安排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的时间,地点,步骤和材料。教师的计划是“合理的”,但是有些学生还没有在科学实验的过程中得出结论,只有在时间限制和探究结束后,教师才直接给出结论。从这一看似合理的过程中,儿童可能无法得到他们想要的东西。有些孩子在接下来的科学知识探索中,可能会有负面的反应,使他们很难达到既定的目标。

2农场活动——走近幼儿生活的科学教育活动分析

2.1分析与整合,让幼儿主动探索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的科学认知是在具体探究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得以提升的。所以要引导幼儿尝试发现事物之间的异同点,找到它们之间的联系。要结合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引导幼儿在参与“快乐农场”的活动时主动探究问题,尝试分析各种科学现象,并主动整合相关知识。

在“农场”活动中,幼儿通过观察不同的植物,充分调动各种感官,尝试了解不同植物的特点。如观察竹子,可以鼓励幼儿分别用触摸、观察等方法了解竹子和竹笋的差异。幼儿观察后发现:“竹子的表皮十分光滑,而竹笋的表皮给人毛茸茸的感觉。”“它们的形状也不一样。竹子很长,而竹笋很矮,胖嘟嘟的。”在此基础上,要引导幼儿展开主动探索:“既然竹子和竹笋完全不一样,那么竹笋又是如何长成竹子的呢?”鼓励幼儿进行观察记录,观察竹笋每一天的成长过程,找到其成长为竹子的重要节点。在这个过程中,幼儿总结出相关知识:“竹笋在露出地面后就会脱去笋壳,慢慢地成长,长出枝叶,慢慢成为竹子。”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扩展思维,探索其他植物:“那么,青菜、黄瓜等植物的生长是不是也是如此呢?它们有什么不同之处吗?”这就引导幼儿继续深入探索新事物。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思想认为要引导幼儿在劳力上劳心,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在观察自然界的事物时,幼儿充分调动了多种感官,获取了各种不同的信息。此时要引导幼儿将理论知识和实践观察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和整合,这样幼儿就能提升自身的探究能力。

2.2 提高教师素质,保障幼儿活动氛围

在“科学教育活动”的引导下,学校开展幼儿农场活动,在此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幼儿教师的教学综合能力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带领孩子们进行农场活动时,幼儿教师是活动的主理人,负责整个活动的一切事物,所以,当幼儿教师能力不足的话,就无法照顾到活动的方方面面,很难保障整个活动能够顺利进行,这就违背了农场活动的核心,以孩子为中心展开教育。为了让孩子们在农场活动中拥有良好的亲身实践体验,教师需要自觉提高个人多方面的能力以及知识储备。应对一些突发状况,或进行知识拓展,进而利于教育活动的深入。例如,在进行农场活动时,在看见一些常见蔬果时,教师可以向幼儿提问,拿两种相似的果蔬,比如花菜和西兰花,让幼儿辨认。幼儿教师不要仅仅局限于在课堂教学,也不要只把农场活动当成一个参观游玩的活动,要鼓励孩子们多多去动手实践,参与到活动当中。其实,我们日常生活之中也有许多地方,可以让幼儿教师们引导孩子们去学习到知识。开展幼儿农场活动,就是为了能够有更广阔的空间,以孩子们为主体,让他们去玩,去实践,去学习。

2.3 家长积极参与,推动活动有效展开

活动的完成离不开幼儿家长的配合,有些家长出于担心自己孩子,不让幼儿参加这类活动,为了消除家长的这种担忧。其实,需要幼儿教师多多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联系,可以问问家长小孩在家中最近的活动,聊聊家庭教育的困惑和烦恼,与家长共商教育策略。孩子的成长需要教师的专业指导,也需要家长的细心陪伴。家长可以积极参与亲子活动,也可以对亲子家庭关系产生积极的影响。在进行农场活动时,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参与,播种、挖坑、松土等等。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家长可以看到孩子不一样的一面,看到孩子和朋友共同认真完成任务,负责的一面,更好的促进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沟通联系。家长和教师都是希望可以给孩子更加广阔的天空,培养出会思考、会学习的孩子。幼儿教师可以经常向家长反映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帮助家长及时发现孩子的问题,让孩子们更加健康快乐的成长。

2.4场景互动,丰富经验和技能。

随着幼儿游戏水平的提升和情节的丰富,体验与探究过程存在很多未知的发展因素和机会,如何及时地支持幼儿学习,教师更多在于观察和鼓励区域间互动,及时分析现象背后的成因,提供必要互动支持。如幼儿喜欢在隐蔽的小竹林中钻、爬,说悄悄话,教师提供简易的纸箱房子,诱发生成新的游戏情节;又如幼儿观察到蚕豆秧折了这一现象,教师及时提供树枝、扭扭棒等,和幼儿一起商量,学习为农作物“搭架”如图所示

60112fbd6a8ce_html_c81cd8b32a0d4737.png60112fbd6a8ce_html_cdf4ca6ed2a8632d.jpg

1农场农作物观察

2.5 问题链接,促进学习与发展。

在自然环境中开展活动必须关注场地与材料的安全性。二期“生态农场”在满足幼儿发展需求的基础上,时刻关注、解决与排除其中的安全隐患,保障环境最大化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如*大班:还有哪些农具可以投放进来?还可以开展哪些新游戏?(预留问题、亲子知识储备等方式引导他们收集资料自主学习)

2.6 增设游戏场景

教师并不是把一片原始场地丢给幼儿,而是通过跟踪观察、分析梳理、优化生发,将自然环境最大化地满足幼儿学习与发展。材料“取于自然,归还自然”的内部循环,以及学习“源于自然,回归本原”的游戏理念,让“农场活动”项目成为富有生命力的“活教育”。如野炊中,幼儿在茶缸里放点土,炒菜时当盐,用勺子舀一勺撒在锅里就当是调味了;长长的树叶煮煮就是青菜汤……事实上,自主游戏中教师不需要刻意去教怎样玩,只需要提供简单的低结构、非结构材料,等待或简单引导,就会发现幼儿替代能力越来越强,大自然激发了他们无限的创造力。

3 农场活动——走近幼儿生活的科学教育活动未来发展方向

“农场活动”的实践过程让教师真正将环境还给幼儿,将游戏主动权还给幼儿,紧紧追随他们的意愿和需求探究出一条适合他们、促进他们能力和学习品质发展的活动路径。让幼儿在真实的环境中实践和感受大自然变化无穷、丰富多彩的魅力,了解自然环境中事物特征及发展规律,潜移默化地形成保护自然、尊重自然等良好品质,同时促进幼儿多种生活技能的习得,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自理习惯和自信品质。“生态农场”开展近一年时间,介于有些已经不能满足幼儿的发展需求,如何借鉴研究经验,拓宽游戏空间和形式是我们下一步思考的方向。

结束语

总之,幼儿教育要引领幼儿接触大自然,在活动中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提出问题,经常参与到动手动脑的探究中,这与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也是相符合的。在“快乐农场”活动中,幼儿基于自己的好奇心展开探究,通过直接感知、亲自体验和实际操作的方式学习科学知识,起到了很好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捷.上海市幼儿园科学集体教学活动设计现状的文本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9.

[2]张雪艳,赵红姬.教学活动中幼儿科学探索能力的培养[J].教育观察,201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