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应用型大学动物医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28
/ 2


提高应用型大学动物医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探索

郝丹丹 郑家三 王建发 曹华 曾澳 武瑞 *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黑龙江大庆 163319


摘要: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增长带动了我国畜牧业的高速发展,对于专业型兽医人才的需求量也在逐年递增,同时,对从事动物诊疗的动物医学专业人才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重视应用型高校动物医学专业的教学质量与实践能力的提升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基于此,本文将对如何提高应用型大学动物医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进行详细的探索,希望可以为专业强、高质量的动物医学人才的培养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动物医学专业;实践教学;实践能力

近些年,为了满足畜牧业及宠物行业高速发展下所提出的各类要求,加强动物医学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将是社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动物医学作为一门实践学科在实际教学开展中不仅要求学生要具备丰富的基础理论知识,同时还会非常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促使学生在日后的兽医临床岗位工作中可以做出良好的诊断、治疗或辅助性工作。但是纵观当前的动物医学专业实践教学现状来看,在相关人才培养方面还是存在着一些不足,进而无法充分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这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市场需求的满足有着不利影响。

1 有关应用型大学动物医学专业人才培养可能存在的问题浅析

1. 1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之间结合的不紧密

(1)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比例失调,动物医学临床相关专业课应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但大部分专业课是以理论为主,实践课程偏少;(2)实践课中实验动物较少,不能满足学生提高动手能力的要求,理论与实践脱节。实践课程设计相对传统滞后,影响实践效果及临床基本技能的培养;(3)生产实习时间较短,无法充分锻炼学生诊治疾病的思维能力,不能将临床理论知识与实践很好的结合,最终难以直接胜任兽医临床工作。

1. 2 师资力量欠缺,无法为实践教学能力与课程质量的提升带来支撑依据

(1)教学队伍存在明显的断层现象,资历高的教师面临着退休,而资历浅的教师又全部都是年轻人,这些年轻人在实际教学中有些过于重视理论知识而忽视了实践培养;(2)不断加重的科研任务限制住了教师在基层一线钻研教学的步伐,进而促使整体课程质量得不到保障;(3)拿来主义思想越发普及化,相关教师只注重了对国内外先进课程理念的引进,却无法真正的挖掘与了解这些课程理念的内在思想。

1. 3 学生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全面发挥,降低了实践能力培养效率

(1)一些课程教学素材仅限于书本理论,PPT结合板书教学对于学生可能过于单调且不容易更直观的感受临床实操,进而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2)虽已为本专业学生提供动物医院临床实习基地,但动物医院存在教学素材不足,病例量不充分等缺点,以及学生主观能动性或耐性差异较大,导致学生是否主动参与临床实习,坚持时间和实习效果均无法保证。(3)动物医学专业未来的就业环境可能不够舒适或就职初期待遇较低,加上学生对自身的学习意向不明确,可能会打消本专业的就职规划。在这样的环境下,会影响动物医学专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且在日后工作中该专业的人才流失量也会比较严重。

2 学生实践能力提高的具体措施

2.1 动物医学实践课程教学方法改进

(1)理论课程内容涉及面非常广,但学时有限,教师可根据课程内容进行整合优化,适当调整教学大纲,精选核心教学内容进行精讲,简单易懂的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自学,并且在授课过程中可通过真实病例以加深学生对难点及重点理论知识的掌握。进而增加实践学时,以紧密联系生产实践。

(2)实践课程要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对本专业的学习兴趣,以培养学生对该专业的学习热情。加大实验动物的经费投资,多科专业课共同采购实验动物,可更好的保证实验动物数量,给学生提供更多充分锻炼的机会。同时,采取创新实验课考核形式,口试及实践动手考核相结合,保证学生实验课的实践效果,强化诊疗所需的基本技能。

(3)教师在教学同时,定期安排学生分组到动物医院进行实习,使学生更直观的了解宠物诊疗过程,理论联系实践,学习临床基本操作和疾病诊疗思路。动物医学专业改成五年制后,可适当增加学生在校内外教学实践基地生产实习的时间,并与日常实习结合共同增加学生临床实践的时间与经验。

2.2青年教师队伍的培养

青年教师在教学期间,要不断加强自身素养,不断学习和掌握动物疾病诊疗的最新动态。青年教师可参加指导教师的理论和实践课堂教学,课前协助指导教师准备教学资料,课后与指导教师探讨实践教学环节的各个关键点,并根据指导教师的安排,组织和实施实践课程所需的技能练习。学校及学院鼓励青年教师从事与生产实践相关的科研项目,尤其是兽医这一类对生产实践具有指导意义的专业。鼓励青年教师下到企业或动物医院机构开展科研以及生产实践合作,既能增强实践教学经验,也能为企业创收,并能实现校企互动。

2. 3 丰富教学素材库及改进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1)可通过多种渠道,研究制作多种教学素材,如归纳完整的病例档案、制作经典的病理模型、录制相关教学视频等。并将教学素材广泛应用于教学课堂以及动物医院实习基地中,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理论知识,并乐于探索实践,进而提高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实践能力。

(2)采用以解决问题为基础(PBL)教学模式 ,提升学生主观能动性。在课程设置上采用一堂理论课授课结束立即进行相对应的实验课,做到边教边练,加深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使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而经过大量实践证明,在动物医学实践教学中,采用 PBL 模式能够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提升学生在自我学习过程中的紧张感,对学生所学知识有着较高的整合性,又能减少验证性实验的枯燥。

3 结语

虽然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已取得了骄傲的成绩,但培养的⼈才目前仍不能满足我国畜牧业及宠物行业发展的需求。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对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想要有效的提升动物医学特色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我们就需要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来看待此事情,不仅要改进理论课与实验课的教学方法,合理分配与制作好各类教学资源,同时也要积极的推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并积极的借鉴国内外高校的良好做法与先进理念,这样才能进一步的提高动物医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并促使该专业的教学质量得到增强,以适应畜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胡元庆,路振香,郭伟娜,钟登科,陈会良. 提高动物医学专业本科生实践动手能力的策略[J].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2013(01)59-60

  2. 尹荣焕,何剑斌,白文林,尹荣兰,刘宝山,高维凡. 高等院校动物医学专业本科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J]. 农学学报. 2014(06)24-26

  3. 代飞燕,肖啸,王生奎,段纲. 动物医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应用[J].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2017(02)101-102

  4. 陈媛媛,张旭,鞠晓峰,武瑞等. 兽医诊断课程实践教学模式探索与教改实践[J]. 安徽农业科学. 2013,41(36)142-143

  5. 李朝明,魏学良. PBL教学模式在兽医临床诊断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与探索[J].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15(14)56-57

  6. 汪莉娜,段但永豪,王鲜忠. 我国兽医人才的职业素质培养及就业前景[J]. 中国兽医杂志. 2014(03)98-99


作者简介:郝丹丹(1988- ),女,实验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动物营养与免疫.



*通讯作者:武瑞(1968- ),男,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奶牛乳腺健康与牛奶品质调控.


基金项目: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教学研究课题(NDJY1907).